公子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千二十八章 軍械,天唐錦繡,公子許,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房俊頂盔摜甲,與李靖一道站在一處庫房之內,讓人撬開木箱,從中取過一支火槍拿在手中,將槍管、扳機、燧石等處仔仔細細檢查一番,然後才滿意的放回木箱封存。

李靖看著倉庫之中堆積如山的木箱,擔憂道:“整個鑄造局新近製造的火器皆被你運送至此,若是被其他部隊現捅出去,怕是整個御史臺都要炸了鍋,那些御史言官彈劾的奏疏能湮沒陛下的預案。”

一場東征之戰幾乎傾舉國之力,西域之戰更是慘烈非常,緊接著又是關中兵變,除去大量兵卒傷亡,更為嚴重的軍械輜重的短缺。

尤其是這三場大戰之中大放異彩的火器,已經被各支部隊所接受,自然要第一時間予以補給。鑄造局毀於關隴兵變,如今雖然重建,但因為時日尚短規模有限,自然無法全部供應各支部隊之需求。

不少部隊甚至已經組建了大規模的火器兵種開始訓練,卻一時間無法裝備火器,譬如程咬金的左武衛,以及尉遲恭的右侯衛……這些大佬沒事就要去往兵部催一催,攪得張行成焦頭爛額。

若是被這些人知道鑄造局產出的火器幾乎大半都被房俊透過兵部官員私下裡截留,怕不得大罵一場……

房俊從親兵那裡接過帕子擦了擦手上沾染的油漬,不以為然道:“當年吾便不怕那些吱哇亂叫的御史言官,現在無權無職,自然更是不怕……隨便他們亂噴便是。東宮六率的軍械必須保證,兵員補充也要儘快,這不僅是保障太子生死的砥柱,更是護衛帝國正朔的根基!”

李靖頷:“放心,老夫雖然素來不精通政務,但眼下之朝局焉能看不明白?讓太子殿下放心,即便下一刻便生驟變,東宮六率數萬兵卒也會力保東宮,確保國運不失!”

他對於房俊“護衛正朔”之理念是極度認可的,也認為一旦太子性命不保,帝國將會從此墜入權力爭奪的漩渦之中,直至一點一點將國力、國運耗盡。屆時,諾大帝國分崩離析,天下戰亂頻仍,百姓陷於水深火熱。

更有甚者萬一外族趁機入寇中原、飲馬黃河,則華夏必然經受一番殘酷至極之劫難,再想凝聚國力、修復國運,卻不知要經過幾百年才行……

不然,以他的年紀、經歷,在挫敗關隴兵變之時便應該解甲歸田、急流勇退,又何必跟著折騰?

他是軍人,一生之功績都來自於戰場,從隋末亂世當中一路殺過來,自然比旁人更清楚當一個國家國力耗盡、國運凋零,會給這片土地帶來怎樣的傷害。

與整個華夏之國運相比,個人之生死榮辱又算得了什麼?

房俊笑了笑,與李靖並肩走出庫房,抬頭看了看陰沉沉的天空,嘆息一聲,道:“可這世上又有幾人能在這盛世華章之下,看得到國運之命脈其實就在當下?衛公一生戎馬,不曾涉足政務,卻能夠穿透這繁華表象看到潛藏之危機,實在是令人欽佩。”

若非他穿越歷史迷霧知曉世家門閥之惡劣,只怕也如當下世人一般沉迷於貞觀盛世之中。

可李靖分明不知未來,卻依舊能夠看得清一旦晉王上位必然使得天下世家門閥權勢暴漲之危機,並且願意為了阻止世家門閥在關隴之後徹底佔據朝堂而站在東宮這一邊,實在難能可貴。

李靖哈哈大笑,拍了拍房俊的肩膀,豪邁道:“二郎這話怕是在誇你自己吧?舉世皆醉,唯你獨醒,老夫不懂那些政治,只是信你而已。”

看著眼前英姿勃的年青人,李靖心中感慨。

江山代有人才出,正是這樣有著卓越見識卻又能不戀棧權力的人傑湧現,才意味著盛世降臨,才意味著國運強盛。

兩人穿過忙碌的兵卒來到中軍帳入座,有親兵奉上熱茶之後退出。

房俊執壺給李靖斟茶,後者先謝過,繼而問道:“對於當下局勢,二郎有何看法?”

房俊略作沉吟,搖頭道:“陛下到底龍體如何,暫不得知,只怕那幾位御醫之言也早已受到陛下叮囑,不敢妄言,畢竟皇帝安危乃是天下第一等大事,再是謹慎也不為過。”

李靖頷,便是明白。

李二陛下病重,可即便再重也必然對外隱瞞事情,這是常規操作,否則世人皆知皇帝將死,心懷叵測之輩還不得鬧得天下大亂?

若只是為了穩住朝堂,自然最好。

可最怕是李二陛下另有謀算,卻故意對外隱瞞病重之事情,那麻煩就大了。

帝王駕崩之前,一切所為都只是為了完成自己之佈局,自然再無半分親情,更不會有什麼猶豫……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盤點三國謀士排行榜,嚇尿萬朝

離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