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家鄉人的血性,幽默的代價,王躍文,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漵浦曾是屈原的流放地,鄉人頗以此自豪。屈原在漵浦住過八年,寫下《涉江》、《山鬼》、《橘頌》這樣的名篇。詩裡總有股不屈不撓,至死不回的倔勁。屈原是烈性人,與我們漵浦那些吃油糊辣子長大的鄉人,脾性甚是投合。

漵浦民風崇尚勇武,“終剛強而不可凌”,說話也直來直去不會繞彎,發音多為唇齒間的爆破,像夏間的陣雨打在甘蔗葉上,短而急促。再溫柔的女兒說起漵浦話來,都難得有軟膩溫婉的媚態。中原人把我們叫做南蠻,漵浦人是當得起這個“蠻”字的。蠻並不是不講道理,舊縣誌裡記載,漵浦人“喜訟”,這在古時候,似乎是不甚淳厚的民風,如今還有官員拿這話說事兒哩。訴訟不過就是百姓到官府講道理,怎麼“喜訟”就成刁民了呢?歷來庸官們都是從來不檢點自己是否治理無狀,只是不喜歡百姓打官司。好像只要壓著百姓不找官府申冤,天下就太平了。

這蠻其實就是一股血性,一種衝動,每臨大事,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大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詞典裡解釋血性,是“剛強正直的氣質”,我以為這解釋並不準確。血性裡除了剛強正直,寧折不撓,還有一種峻急狂躁的意思,如油烹烈火,那樣的轟然快意,那樣的等不得,也等不起,只有把滿腔沸血一傾而出,倒得乾乾淨淨了,心於是安,於是平靜。

我總固執地把蚩尤、夸父、后羿、精衛認作我們漵浦人的祖先,雖然道理上實在講不通。他們確是我心目中的真正英雄。蚩尤敢於反抗正統,且不論師出有沒有名,就呼風喚雨與黃帝干將起來,最後在涿鹿被黃帝殺死,身首異處。夸父一時性起,要與太陽競走,一爭輸贏。結果走到太陽裡面,沒有水喝渴死了。若問夸父平白無故好好兒的,為什麼要與太陽去競走?豈不是個瘋子?其實很簡單,血性發作而已。

這血性至今流淌於漵浦鄉人的血液裡。我們漵浦有個很怪的鄉俗,端午節不在農曆五月初五過,是五月十五。這並非不肯對屈原表示敬意,只因明朝時候,漵浦鄉下有一處地方,鄉民揭竿而起,與官軍打起來。鄉民守住一個山寨,很是倔強。眼看端午節到了,官軍強令百姓,等打下山寨才能過節。正好五月十五這天官軍攻破山寨,於是這日便被定為端午節。漵浦端午節的粽子,不僅為了烈火一樣赴水而死的屈原,也為了重蹈著蚩尤命運的血性後人。

我很反感中國文化裡的哀而不怨,溫柔敦厚。我自己是有一點峻急風格的,想改都改不了。一衝動起來,不免像夸父追日跑到了太陽裡,甚是焦渴,有時恨不得飲自己的血才好。現在一談中國傳統文化,好像非孔孟不能言。我卻以為,真正代表中國民眾最古老精神的東西,只怕還得往《山海經》裡去找。從孔子開始,中國人卻是血性一天天少,奴性反倒一天天多起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男主白月光我不當了

趙史覺

鄉村風流傻子神醫

仲夏之夜

華麗的醜聞

佐野洋

小爺在此!

焚情煮酒

重生出國留學:開啟封神之路

逍遙易水寒

溫柔訓野

梨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