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關於北京,北京姑娘,石康,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該談談我一直喜歡北京姑娘了,從哪兒談起呢?

先從長相上說吧。

實話說,北京姑娘初來乍到,猛一入眼,一準兒比東北和江南的都差。一般是形狀各異的大腦袋,頭髮有點硬,可硬得不太美觀,膚色偏黑,要非說細膩,那是諷刺她們,牙齒指數一般為負數。當她們瘦的時候,即使用手也很難找到她們的腰,胖起來與歐洲大媽有一拼,胯骨不僅寬,還經常冒失地從兩側支稜出來。胸部嘛,沒譜兒,好不容易長對稱了,卻經常性地偏向兩邊,或者乾脆往中間擠,你可不能說人家胸部長得不行,那是跟你看對眼兒呢,三個字兒——逗你吶。

優點呢?隨便說說,那就是腿不太短,個子不太矮,猛一看有點不差的氣勢,行動起來不太像男的,如果你非要從她們的相貌上找優點的話。

你可以說,北京姑娘就憑這種姿色,為什麼能招我喜歡呢?我告訴你,那是因為北京姑娘妙趣橫生的一張嘴,當然,還有她們的性格。

北京姑娘以說話討人喜歡見長,這種見長,絕不表現在會說什麼勵志話、溫柔話等等話上。一般來講,你從北京姑娘嘴裡很難聽到誇獎,更多的是令人洩氣的打擊,那種打擊是那麼地準確,那麼地斷根兒,那麼地惟妙惟肖,以至於你不得不發自內心深處地感到被她們說對了。更關鍵的是,用的還是叫人一聽便哈哈大笑的方式,當然,是陪著別人一起笑話自己。外地人管這種話叫罵人,北京人管這叫親熱,如果你一旦習慣了這種迷人的說話方式,那麼無論你聽外地姑娘對你說什麼話,都會覺得是假正經,沒勁,沒文化,無聊,粗俗,誇張,或者是,空洞。

舉幾個小例子吧,有一現在剛崛起的北京女作家叫趙趙,相貌與本文開頭所說的基本相符。作家聚會時,有一次,她拉著她剛從酒吧裡挑中的男朋友,用手反覆摸著他的腦袋,仔細地觀察了再觀察,生怕自己又找錯了,然後忽然吃驚地大叫一聲:"哎,瞧你,碰到我,多幸福,一找就找了個美女,你說,我怎麼就沒你運氣好呢?"

趙趙還有一女友叫三樂兒,上中學時就會堵著教室門兒跟老師辯論,老師勸她當一個女中學生不要化妝,她一聽就急了,在眾目睽睽之下,指著自己跟老師理論:"哎,老師,您瞧,就我這張臉,不化妝能看嗎?"老師就這麼硬生生地被她給說服了。

前幾天還碰到過一北京姑娘,對我說起她現在的男友,她是這麼說的:"瞧他那樣子,真叫我有勁也不會往他床上使,成天閒得發慌,就跑健身房練空手道,一練,還真靈,昨天晚上剛試著用我這修長的單腿對著他的小短腿比劃一下,誰知道立馬兒激起了他的性慾,撲上來就把我給強xx啦,你說這人缺不缺德?"

別看北京姑娘嘴上用北京話滅人滅得兇,現實生活中的品質卻相當地高尚。我活這麼大,找了一串兒北京女朋友,極少聽到誰對我說過什麼"我愛你"之類的酸話,卻也從沒有一個管我要過一分錢,也從不要求開車接送,即使她窮得連計程車都坐不起。她們定會在約定時間到達約會地點,親親熱熱之後高高興興地自個兒離去,闊的時候請她們吃好飯,她們從來都狼吞虎嚥,連連說好。窮的時候帶她們往小飯館鑽,她們邊說"太臭了太臭了",邊吃得大汗淋漓。若是一高興參與賭博,輸了可能會破口大罵,但肯定不會到處找男友的錢包。一起逛商店前,必會把她的兩人購物須知再三講給你聽:"記住啊,我絕不給你買一百塊以上的衣服,可你要是給我買的衣服少於一千,我可就跟你急!"可一進商店,她要是看上一件適合你的衣服,往往是連價錢也不問就買給你,你要是想為她買一件什麼東西,那麼卻必須要等到折扣期來臨,要不然她就說你傻,有毛病。北京姑娘做起事來有點蠻橫,不講道理,喜歡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可你看她們做的事吧,一般來講,再蠻橫也透著點仗義,她們不會吃虧,但也絕不佔便宜。北京姑娘還有很多好習慣,比如不會向你借錢,無論如何也不會賴著你,若是幫了你的忙,絕不會從中提取任何好處,她們一般會對別人說些男友的壞話,但若是你一不小心跟著她一起說,那麼你定被看成一個傻瓜。當然,她們通常認為,她們男友的缺點,是她們自己的獨特發現,比優點強得多,個個透著希罕吶。

一談起北京姑娘,我的話就有點收不住,事實上,要談多久也可以,但限於篇幅,我得趕緊總結,那就是:獨立、平等,外加乾脆利落。

之所以有北京姑娘這麼個說法,那是因為在中國相對另一個在人數上佔絕對優勢的姑娘群——外地姑娘,因此我只好在此順便說一下我對外地姑娘的一般印象。記住,是外地的所謂好姑娘,我認為,叫她們美女也行,叫她們什麼都行,就是不能叫她們北京姑娘。怎麼形容她們呢?也不用多說,你就把我上文所講的每一句話的意思反過來,那麼一般是不會出錯的。

我時常聽到外地姑娘說些不服北京姑娘的話,通常的言論是說北京姑娘不會穿衣服,往往是胡穿一氣,作為一個北京人,我試著替外地姑娘總結一下,那就是貴衣服穿起來像是搶來的,便宜衣服穿起來像是別人送來的。但正是透過這一點,你可看出北京姑娘是多麼地直率,她們相當地不善於欺騙與掩飾,這是誠實啊。另外,你還可看出,北京姑娘不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她們自信而自我,總之,有股子特把自己當人的勁頭兒。

另一種言論認為北京姑娘缺少女人味,這種說法因為過於籠統所以不好直接予以反駁,比如可理解為北京姑娘看起來床上功夫不行,但是實際情形如何呢?我們都知道,北京姑娘當妓女的最少,說她們性經驗不豐富也許合理,但要說床上功夫不行,我認為,很牽強。正確的說法是:你要是想透過花錢找北京姑娘試一試床上功夫,那麼是不太容易的。

再有一種說法是北京姑娘不懂感情,我認為這麼說太含糊了,不夠準確清楚。我認為下面一種說法更為確切,那就是北京姑娘不懂透過感情這回事兒而佔男人的大小便宜。

總之,一般來講,我認為,外地姑娘挑北京姑娘的毛病,一挑就會挑到自己的毛病上。

當然,瞭解北京姑娘的最好方式,莫過於與她們戀愛,當然,為了更好地瞭解她們,還得與外地姑娘也談一談,這樣對比著談,會得出什麼結論呢?這方面我說說我個人的小經驗吧——我的感覺是,與外地姑娘談戀愛,好的時候,她們總有辦法叫你真是恨不得為她們做些什麼,不做就會覺得有點對不起她。但若是你在飄飄然時當真為她們做了些什麼,那麼分手後,卻總會有種虧了的感覺襲上心頭。當然,更倒黴的感覺還包括被坑了被騙了之類,最好的感覺也不過是,你覺得這個外地姑娘還行。而與北京姑娘談戀愛,好的時候,她總有辦法叫你覺得不必為她做什麼,一旦分手,你卻發現,你時常會想起她,想的時候,不禁後悔當初沒有為她做些什麼。你會懷疑,自己以前是否對得起她,趁你身上仍有良心在跳動的時候,你再想一想她的點點滴滴,深深的後悔到時便會襲上你的心頭。你會認定,你一定是已經對不起她了,我是說,你也只能永遠地對不起她了,因為你不再會有什麼機會為她做些什麼了。

在我的印象裡,在北京當帥哥有點沒意思。怎麼說呢,也不知為什麼,帥哥就是不討好。上初中時,我們班有一個帥哥,論模樣,長得一點不輸什麼吳奇隆金城武,按理說,應該經常有機會享受不少小女孩的好處吧?答案是:否。相反,他倒是經常享受不少倒黴事。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剛一上課,他便會發現他的塑膠鉛筆盒不見了,當他焦急地尋找之時,忽然一股怪味兒升騰起來。我得在這裡交待一句,那時我們的教室沒有現代化的取暖裝置,用的是火爐,那股怪味就是從火爐裡傳出來的。隨著怪味的加劇,加之大家的哈哈大笑,他也明白了他的鉛筆盒的去處,不用說,鉛筆盒自己沒有腿,是不會投火自盡的。

事實上,北京還出產帥哥,而且數量不少,就我所上的一系列學校看來,帥哥的數量普遍比美女要多。但是,帥哥在北京毫無用武之地,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為,這是出於一種北京所獨有的性格,那就是討厭裝腔作勢,帥哥因為長得帥,因此,無論怎麼表現,都會給人一種裝腔作勢的感覺,因此,特別不著人喜歡。就從北京出產的有名的男演員看,也沒有一個長得帥的,那些長得帥的都老早被夭折掉了。

在外地,長得帥就有了玩帥的資本,但在北京,這一套統統取消,你要是一玩帥,就有被嘲笑的危險,甚至不是什麼危險,簡直一定會遭到諷刺打擊,更倒黴的是,還會遭到羞辱。北京人專有一套話語描述帥哥的可笑,什麼女裡女氣,什麼濃眉大眼,什麼小白臉,什麼奶油小生,總之,要不把帥哥說得沒臉見人,那就是向北京話的豐富性挑釁。

事實上,北京人對於帥另有理解,長得好不算,在北京人看來,什麼叫長得好呢?無非就是像白人而已,而再帥也帥不過白人,因此,北京人便不往那個方向比,反而把那種帥說得一無是處。那麼什麼是帥呢?在北京人看來,帥是指一種男子氣,甚至是一種哥們兒義氣,這種男子氣必須含有某種幽默感,一種寬容大度,一種質樸純粹,另外,還必須有點激情,有點創意,還得善於靈活變通,總之,是一種才氣。

北京人所要求的帥氣主要體現在精神方面,要是純限於肉體上,那麼北京人也有個俗語來形容,叫做"土帥土帥的",這個"帥"字前面加上一個"土"字,基本上就把"帥"給抵消了,甚至走向了帥字的反面。怎麼評論這件事呢?唉,只能說,北京人真挑啊!

在我的印象裡,二十年前的北京看起來竟像座古城,像一座夢中城市,大片大片灰色的帶院子的平房,一條條窄窄的小巷穿插其間。人們的服裝也與建築相配,藍灰色是其主要流行色,當春天黃色的風沙降臨時,北京就如同映現於灰色雲靄中的幻影城市。

當然,在灰瓦灰牆的四合院中間,也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一些公共建築,飯館、商店、澡堂子、電影院之類,此外還有比深宅大院要開放活潑一些的公園。不過,所有的建築式樣是

十分雷同的,最有氣派的當屬故宮。無論它作為一處私人建築還是公共建築,其式樣或內容,當屬建築之最。金黃色的琉璃瓦,硃紅色的外牆,以及裡面的花草樹木,鳥獸魚蟲,都顯出一種眾星捧月般的尊貴。這種尊貴不是一種與眾不同,而是一種從樸素、簡陋中脫穎而出的繁華與奢侈。看一看建築,你就可得出結論,何者為貴,何者為賤,何者為尊,何者為卑,雖然層次繁複,但秩序井然。

記憶裡的北京與現在的北京是很難重疊起來的,大片的北京建築低矮的灰色不見了,代之以各種拔地而起閃閃發亮的高樓。若是從單一建築看,很難得出什麼結論,而當你在運動中觀察這些高樓大廈,或者由一個個高樓大廈組成的建築群,那麼你不得不感嘆一個新的時代漸漸從建築中顯現出來。這些建築七拼八湊,風格各異,有些順眼些,更多的看起來簡直不倫不類,那一座包豪斯,這一座後現代,還有一座反傳統,這一個像是草草了事,那一個像是捕風著一種自由與民主的混亂精神在建築中體現得淋漓盡致,那麼多生搬硬造及囫圇吞棗的想法被迅速搬上市面兒,在遭到那麼多批評與嘲笑之後,依然如故。我認為這也是北京人的某種自信的勇氣及幽默感,那就是:"我就這樣,我覺得還行,我不在乎你怎麼看,愛誰誰,反正就是它了!"

我喜歡北京的這種風格,那就是不陰暗,不掩飾,一切都在明面兒上,透著股率真的勁兒,並且,能夠很快地把一個時代的特點,透過伸手可及的任一種形式表達出來。連城市建築都是如此,更不用說其他。你也許會說這種東西不足取,那種東西需要時間慢慢細磨,但是,北京人可等不及,有話就說,無事就走,自己看著行就行,自己看不過眼,隨手就扔,這是多麼痛快的感覺呀。話說到這裡,你若是再問我,北京的建築美嗎?我說不美。你說,北京的建築有特點嗎?我說沒什麼特點。你說北京的建築是不是很土?我說挺土的。你說北京的建築能不能建得更好呢?我說能。你說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呀?我說只要是北京人覺得不滿意,他們就會立刻動手的。你問我喜歡北京的建築嗎?我說我覺得還行。你說那麼到底北京的建築好不好?我說不好,但是很痛快!這答案叫你吃驚嗎?

涉及到北京的地標性建築,理所當然,只能是指天安門廣場。那是一片面積驚人的廣場,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上,面對金水橋的漢白玉欄杆,和硃紅色的天安門城樓。東面是歷史博物館,西面是人民大會堂,背後是人民英難紀念碑,再往後是灰色的前門箭樓,整個廣場就被這些建築封閉起來。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這都是北京最具規模及氣派的建築群,而且,叫人方磚鋪地,沒有綠色植物,一馬平川,也不知建設者當時是怎麼想的。依我看,這體現出一種單純的思路,即把廣場只做偶爾的慶典之用,而沒有考慮它還可做其他用途。

生長在北京,是很難躲過天安門廣場的。平時坐車橫穿長安街,往往路過它,看著在上面走動的遊人。這些遊人頂風冒雨,從早到晚,相貌與服裝千奇百怪,有的又時尚又洋氣,有的土得離譜兒。他們人數多達幾千,源源不斷地從各處露出來,走入或走出廣場,拍照或東瞧西看,形狀千姿百態,在運動中連成一片,熙熙攘攘,絡繹不絕。

傍晚,微風吹拂,在廣場上走過令人心情舒暢,夏日空中飄動著混著陽光餘溫的香味,有著中年少婦的十足風韻,令人沉醉;冬天,陰冷乾燥的北風掃過廣場,叫人精神為之一振,在鉛灰色天空的映襯下,廣場顯得出奇地廣闊。有時卻叫人感到壓抑,行人衣角飛動,步履匆匆,放眼望去,天安門上的硃紅色顯得那麼古老而令人難以置信;誰也會記得春天在廣場上空高高飛起的風箏,它們由一根根細線控制著,被放風箏的人所牽動,像希望那樣紛亂而充滿誘惑;更不用提那閃亮的秋天,高高的藍天以及下面的白得不能再白的白雲,傍晚,這些白雲變成令人依依不捨的明媚晚霞,守護在北京西邊的盡頭,只有站在長安街邊上才能看到,若是你看到了,再回望廣場,便會覺得這裡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站在天安門廣場上,看著它的古老與廣闊,很容易叫人產生人生如夢的感覺。寫這篇文章的前一天,我領著一個新結識的姑娘去看廣場,在她四下亂走的時刻,我卻感到傷感。我落在她背後很遠,看著她的苗條身姿,不禁記起自己的青春。那時我由於看蘇聯言情小說,曾夢想著去廣場跳舞,去和很多年齡相仿的少男少女一起去跳那種健康的集體舞。後來在一個國慶日的夜晚,我的夢想終於實現,我與同班同學一起在廣場跳舞,還看到閃亮的禮花在頭頂上飛騰,那是被嚴密組織起來的人山人海,可惜已不是我的夢想。我的夢想是更鬆散的舞蹈,沒有緊張的老師與鐵一般的紀律,而是一種田園牧歌般的樸素的情懷。在廣場上,在傍晚,一個個孤芳自賞的卻又誠實好奇的少年相互結識,建立友誼,隨著音樂,跳著迴旋舞,汲取只屬於青春的快樂。

然而這一切都只是差點被遺忘的幻想,我相信,它永遠是幻想,甚至很少能被人幻想到。在廣場上,我想到自己壓抑苦悶的少年期,想到漸漸被冷漠佔據的愚蠢中年,並對自己無奈的老年遙遙相望,感到人生真像是一個好笑的錯覺。是的,這是我對這廣場的真實印象,讓別人用詩情畫意去吹噓這個廣場吧,我只感到站在這裡,我一再受挫的熱情在熄滅,只能悄悄地在夜晚的床上偶爾死灰復燃。我想我再如何地粉飾,如何地辯解,也不能把我的生活說成是自然的、正當的,正如我很難同意別人的生活自然正當一樣。

歷史上,北京是僅有的幾個經過規劃過的城市之一。橫平豎直,有板有眼,城市各部分功能明確。不像武漢之類的城市,你覺得它完全是在一個雜亂無章的小村子上亂搭亂建而成的,只是規模大了一些而已。儘管歷代北京的人們曾用心規劃自己的居住地,卻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樹就是其中之一。

北京的樹種類倒是不少,皇家園林裡甚至還有一些廢了牛勁才能種活的奇花異草。但遍佈街頭巷尾的樹卻只有兩種,一種叫柳樹,還有一種叫楊樹。我小時還見有一些槐樹,聞到過飄香的槐花,那些花吃起來味道也不錯,略甜,清香,通常花開之時,也就是新一代的小男孩練習爬樹之日了,也許正是因此,槐樹越來越少。至於楊樹和柳樹,人們說起來挺好聽,什麼楊柳楊柳的,但誰知它會給人帶來多大麻煩呢?就我所知,一般楊柳在春季大顯神威,先是楊樹的如毛毛蟲一般的花開了,接著,那些毛毛蟲落到地上,堆得到處都是,掃都掃不完,據說可以入藥,但哪兒用得了那麼多的藥呢?柳樹就更絕了,這種樹的枝條上會吐出一種叫柳絮的東西,飛到空中,狀如小棉花團兒。柳樹一般在春風吹來時吐出它心愛的小團團兒,目的我看是給想從暖融融的春風中得到好處的人劈手一記耳光。你剛剛對著春風閉上眼睛,深深吸上那麼一口氣,妄圖聞一聞那帶著泥土潮氣的春天的氣息,可惜,一團柳絮會隨風而至,神不知鬼不覺地飄入你的鼻腔,並輕意地堵住它,直叫你覺得享受春天也是有代價的。

眾所周知,北京的春天多風,且風不是朝著一個方向吹,於是漫天的柳絮便趁機不停地在北京上空飛來飛去。看起來挺好看的,也許一個初來北京的臺灣詩人會說這是春天飛雪,但是且慢,你只要在這飛雪裡呆上一呆,保證會嗆得你大聲地說髒話。據我的經驗,這種毫無道理的飛雪弄得北京這個城市簡直就沒法呆。在北京,持續多日的春天的風沙遮天蔽日,四處昏黃一片,弄得人人不用挨一頓打罵也能做到灰頭土臉,猶如一曲雄渾的"令人受不了交響曲"。接著,人們還得忍受柳絮溫柔的淫威,當然,這也會持續多日,因為柳絮落下後無法清掃,只等著小風一來,就會凌空飛起,除非下一場大雨,不然交響曲之後的"叫人吃不了兜著走四重奏"也不會消停。也就是說,每當春暖花開,北京人受罪的時刻便降臨了。

事實上,楊柳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夏季,因為這兩種樹,不修整時,通常都能長得枝杈橫生,恨不能一棵頂兩棵使。夏天的人們躲避烈日或暴風雨時,楊柳方才派上用場。當然,秋天,這兩種樹上的落葉也叫人頭痛,因為簡單地講,那叫"真是太多了太多了",多到清掃起來有說不出的麻煩。特別是楊樹葉,特點是"大、薄、平",貼在地上,再加上點秋雨,簡直就像是用膠粘住了一樣。小小的秋風是吹不動的,非要等到幹得不行了,才會鼓起,被人們掃去,就地點燒,冒出嗆人的濃煙,人們對於北京髒亂差的印象,我看多半與這兩種植物大有干係。

北京人喜歡種楊柳的理由,我看主要是因為懶。因為這兩種樹易活,不需管理,雖然不美,也不能說它們難看。楊樹挺拔硬朗,尤如男性激動時的性器,柳樹搖曳多姿,尤如美好的女性長髮,至於說到髒點亂點嘛,那是小節,大可不必計較,氣勢在就行了。當然,有些人會感嘆說什麼樣的人種什麼樣的樹,並推及到北京人如北京樹,那麼對於這種偏頗觀點,在下雖不敢完全苟同,但要我完全出自真心地反對,一句話,也很難。

北京在冬天顯得很好看,西北風把街道吹得乾乾淨淨,陽光淡淡地掛在天際,人們被包得嚴嚴的,只露一張臉,看起來差別很小。

有一年冬天,我在海口寫劇本,從秋天寫起,一直寫到冬天,心想總算可以逃避一下嚴寒了。呆到十二月底,發現一年中要是沒有幾個月的冷日子,還真是缺少變化,有一種單調的感覺。北京四季分明,可影響人的情緒與感覺。在冬天,人們特不愛出門,更願意呆在溫

暖的家中,可是,一出門,冷風一吹,便會叫人精神為之一振,覺得出門也挺有意思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天漲一萬戰鬥力,你跟我單挑?

做賊腎虛

最強鄉村小少

筆墨半生

重生之朕要打下一個大大的江山

吹個大氣球9

算命師在七零

醉該玩死

梨落白

千里行歌

開局我能看看你的腿嗎?

看破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