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清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1,一個背叛日本的日本人,松本清張,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蘆村節子在西京站下了電車。

她已經很久沒來過這兒了。從站臺上望見的藥師寺三重塔,令她分外懷念。柔和的秋日陽光,灑在塔下那片松樹林上。從站臺到藥師寺只有一條直道可走。路邊有一家舊貨店兼茶坊,貨架上還擺著古樸的瓦片,一切與八年前她所看見的情景一樣,就好像那些東西從來不曾被人觸碰過。

天上的雲朵多了起來,還颳著陣陣寒風,而節子的心情卻很興奮。這條路與她接下來準備去的古寺山門,都能喚起她遙遠的回憶。

她與丈夫亮一從家裡出發,一同來到京都。亮一要參加學術會,一開就是一整天。他們夫妻倆已經好幾年沒有一起旅行過了。從東京出發的時候,她就打定了主意,趁丈夫出席會議的時候去奈良走走。

節子跨過藥師寺的大門,來到三重塔下。她記得上次來藥師寺的時候,這座塔正在重修,讓她遺憾不已,而現在它已煥然一新。和平時一樣,寺院裡沒多少遊客。一般來奈良的遊客都不會大老遠來這兒參觀。

看完正殿的雕刻之後,節子走出殿門,才發現已經是下午了。她還有其他安排,沒那麼多時間,只得匆匆離開藥師寺。

從藥師寺到唐招提寺的這條路,是她最喜歡的路之一。八年前造訪的時候正值晚春,白色的玉蘭花盛開在兩旁的泥牆上。路邊角落裡有一棟農家的房子,明亮的陽光照在人字形的屋頂上,牆壁顯得特別的白,而今天是多雲,牆壁的顏色就有些發黑了。

這條路如往常一樣人煙稀少。破爛的土牆上爬滿藤蔓,就連土牆上掉落的土塊,都和舊貨店的商品一樣,總也是那副模樣。農家的庭院裡,一位正在給稻穀刈殼的姑娘目送著節子走過。

抵達唐招提寺後,節子發現寺門翻新過了。

話說回來,上一次來參觀時,寺門顯得破舊不堪,門柱下部幾乎已腐朽,屋頂上滿是歪斜的老瓦片,上面還長著青苔。不過那時寺門旁山櫻盛開,映襯著還留著一絲硃色的門柱,頗有些“古色古香”的韻味。

去正殿要走過很長一條路,兩旁的樹木鬱鬱蔥蔥,就連線待處的小房子都和八年前一模一樣。走近一看,櫃檯上擺著明信片和護身符,裡頭還守著位老人。

節子從遠處眺望正殿。大屋頂下裝飾著魚尾形脊瓦,下方立著八根柱子。無論何時,圓柱的形狀都是那麼優美,那麼豐盈,讓人不禁聯想起法隆寺的柱子來。與希臘建築物的柱子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節子沿著正殿寬寬的房簷,繞去了後方。

鼓樓與講堂都經過了修繕,硃色顯得煥然一新。唐招提寺的佈局從這個角度望過去,真是妙不可言。那感覺,就好像在欣賞一首優美動聽的樂曲。

節子駐足原地,眺望了許久。周圍沒有一個遊客。

雲散去了一些,帶來淡淡的陽光。八根凸肚狀支柱在陽光下形成一排整齊的影子,很有立體感。因為房簷很寬,陽光被中途攔腰遮斷,上部靠近房簷那兒還是很暗。藍色的連子窗與白色的牆壁留在昏暗的深處,唯有硃紅色的圓柱特別明亮。眼前的景象,讓節子看得出神,久久不願挪動腳步。

教會節子欣賞古寺之美的人,是她已故的舅舅。舅舅名叫野上顯一郎,是節子母親的弟弟,生前是位外交官。二戰期間,他曾前往歐洲中立國家的公使館擔任一等書記官,但是沒等戰爭結束,便不幸因病客死異鄉。

你舅舅身體那麼壯實,竟會……節子還記得母親曾如此感傷過。當時節子二十三歲,和丈夫結婚不過兩年。一想起過世的舅舅,母親的話語就跟著迴響在了耳邊。

舅舅的體格的確健壯。從初中到大學,他一直參加柔道社的活動,還獲得黑帶三段稱號。舅舅離開日本的時候,正值二戰戰況最激烈之時。母親和節子特意趕去東京站送行。燈火管制下的車站昏暗不已。坐火車取道西伯利亞,是當時前往歐洲唯一的方法。

美國機動部隊對日本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猛烈進攻,歐洲戰場的德國與義大利也是節節敗退。眾人都以為,舅舅是去中立國工作,只要能平安抵達,定能平安歸來,不料舅舅最終竟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當時日本、德國與義大利已無力迴天,舅舅身在中立國,揹負著艱鉅的外交任務,勞累過度,患上了肺結核。日本的報紙也報道了舅舅的死訊:

身處中立國,在歐洲複雜的政局之下,為推進日本的戰時外交鞠躬盡瘁,最終倒在了自己的崗位上。

節子至今記憶猶新。

就是這位體魄健壯的舅舅,教節子讀懂了古寺的美。舅舅在學生時代就經常造訪奈良的古寺與大和路,進了外務省之後也沒有放棄這個愛好。後來他成了副領事,調往中國天津及歐洲各地。可每次調回日本總部,總會先去大和路走一走。

舅舅並沒有帶節子去關西遊玩過。

“節子,舅舅以後一定要帶你去看看,給你好好講講。”

他總把這話掛在嘴邊,可一直沒有機會。

每次派往海外任職時,舅舅都會從所在地寄些漂亮的明信片回來,然而他在信中隻字不提外國美景,總說:“有沒有去奈良走走呢?飛鳥的寺院也很不錯。舅舅我要是住得近,真想請個假去看看啊。”

舅舅身在國外,反而更加懷念日本的古寺了。

後來節子會對古寺產生興趣,就是受到了已故的舅舅的影響。

參觀完正殿,節子朝出口走去。

她順便去賣護身符和明信片的小屋子裡逛了逛。她想買些紀念品回東京,送給她的表妹久美子。這也算是對久美子的父親的追憶吧。小屋牆上不僅擺著明信片,也擺著些瓷盤當裝飾。瓷盤上面寫著“唐招提寺”這四個字,頗有些紀念意義,節子就買了下來。

在老人包裝紀念品的時候,節子瞥見了旁邊擺著的芳名冊。冊子很厚,是用和紙裝訂而成的。芳名冊正好攤開著,節子就隨便看了看,發現裡頭的名人還真不少,比如雜誌上頻頻出現的著名美術評論家、大學教授等等。看來普通遊客雖然不常來,可懂行的人還是會來的。

老人包了好久。節子把芳名冊又往前翻了一頁,上頭寫滿了名字。不同的名字反映出不同人的筆法。近來擅長寫毛筆字的人越來越少了。芳名冊上的字雖然有的非常優美,但一塌糊塗的更多。

不過,其中一個名字吸引了節子的視線:“田中孝一”。當然,節子並不認識他。她之所以會注意到這個名字,是因為這字跡似曾相識……

“謝謝惠顧。”

老人好不容易打好了紙包的繩結,把包裹遞給了節子,而節子卻一門心思盯著芳名冊上的名字。見狀,老人建議道:“夫人,您要不也留下名字吧?”

節子心想,難得來一回,就借毛筆簽了名。寫完之後,她又把紙頁翻了回去,再一次看了看“田中孝一”這四個字。關鍵不是那個名字,而是筆法。

那筆法,與過世的舅舅十分相像。

舅舅年輕時就很擅長書法。看見芳名冊上的名字,節子忽然想起,那“一”字的收筆法與舅舅的手跡很像。而舅舅寫的橫也會像那樣稍稍上揚。也就是說,田中孝一的“一”,和顯一郎的“一”有著共通之處。舅舅年輕時臨摹的一直是中國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字帖。

節子心想,大概是自己來到這座寺院之後一直在想舅舅的事情,這才產生了幻覺吧。這世上字跡相像的人有很多,不過能在舅舅最喜歡的寺院裡,發現與舅舅酷似的字跡,節子還是很欣慰的。可惜名冊上沒有寫字人的具體資訊和地址。

似曾相識的字跡讓節子懷念不已,她不禁向老人問道:“這位遊客是遠道而來嗎?”

老人興味索然地掃了一眼田中孝一的名字,回答道:“這……我不太清楚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搖搖晃晃的夜

漾梨

穿書惡毒女配的學霸路

貓兒不在家

紙老虎

酥皮泡芙

我的人生不可能全是遺憾

我請你吃小魚乾

五大賊王1:落馬青雲

張海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