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淳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女神,渡邊淳一,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h2>三種本能</h2>

前幾天,看一本書中介紹人的第一本能有食慾和性慾。

這裡所說的第一本能,是指人的慾望中最為強烈的、源於生理需求的基本慾望。

次於第一本能的第二本能有父愛、友情等。

與食慾、性慾相比較,父愛、友情低一個等級,是非生理的、帶有情智的、相對較弱的欲求。

說起來,女性的第一本能比男性多一種,這就是唯有女性才能擁有的東西——母愛。

也許有人會說“我更多”,但是不行。這些基本慾望,是學者將各色人等置於極限狀況之下,除掉種種弱小慾望,最後將剩餘的慾望歸納起來確定的。不同於現在的人,是在食慾和性慾均得到滿足的狀況下所做的思考。

因此,母愛的情形,同食慾或性慾一樣,是生理性的、強烈渴求的慾望。仔細思考一下,是一件使人極其震驚的事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按這種理論擴充套件下去,女人愛孩子猶如我們空腹飢餓時尋找食物一般,猶如男人渴望女人時窮追猛求一般,成為並非值得特別一提的、平凡的本能。

如此說來,以前在報紙上看到的“值得讚揚的母親”的報道,則變得完全沒有意義。

報道詳述了一個母親在戰後的苦難時代,獨自堅持培育孩子的故事,我們曾為之嘆服。但是,假如母愛是第一本能,是天性,就不需要那麼佩服。

如果這樣的事情都能成為美談,那麼,餓著肚子在原始森林徘徊十天的人和為追隨女人而越獄的囚犯,也應受到表彰。

究竟是否像那位學者所說,母愛是第一本能呢?這方面不屬於我研究的專業,也沒有深解。但是,看到母愛這樣被歸類,總以為是母愛觀念相當強烈的人自然形成的一種願望。

當一個有孩子的女人深愛一個男人,而那個男人討厭孩子時,她同時作為母親和女友,是要孩子還是要男人,兩種慾望又同屬第一本能,就很難選擇。近年來,認為性慾是第一本能、母愛是第二本能的人居多。這種排列說法,也許有價值重新研討一下。

<h2>去看阿蘭·德龍</h2>

前些天,有機會和某個女性討論阿蘭·德龍主演的電影《個人生活》。我想,這部電影應有很多人看過,先簡要介紹一下故事梗概。德龍所扮演的能幹的少壯政治家,成為聯合政府的大臣,整日忙忙碌碌,被工作所追趕。其情人與之約會,總處於一種被迫等待與忍耐的狀態。一天,情人忍無可忍了,氣急敗壞地打電話說:今晚十二點以前,你要是不來,我就死!然而,其當晚在愛麗捨宮會見記者,脫不得身,待十二點之後到達公寓時,情人已經服安眠藥死了。

情人的死,與患神經官能症而住院的妻子,以及在政界有隱性影響力的年長的女人,都緊密相關。劇情的要點,就是揭示公務繁忙的男人和不能體諒的女人之間的感情糾葛。

說實話,我看完這部電影,先是有些氣餒,繼而舒了一口氣。氣餒的是為說“今晚十二點以前不來,我就死”而自殺身亡的女性,儘管其心情可以理解,但過於歇斯底里和漠視生命,就難以引起觀眾共鳴。作為男性的我看來,犯不著為這樣的事情葬送性命。影片對女人固執任性的表達,有點過於強化,傳遞不出痴心女人的痛苦和悲哀。

如果說影片有讓人諒解和寬容的地方,則是這種題材的創作難度,個人的體會依然是描述現代的戀愛是艱難的。因為現代男女之間的言行沒有禁忌,無論說什麼、幹什麼,都能獲得原諒,故而男女之間沒有神秘感和危機感。創作者很難描寫浪漫的愛。這部電影也明顯地表現出這一點。

我覺得像江戶時期和戰前那樣對愛限制極多的年代,富於緊張感的劇情比較容易描寫。

不過,這是寫小說、編劇本方面的事情,和各位讀者無關。

比較有趣的是看過電影的女性,其觀後感和我的截然不同。

我說那個情人的自殺,有點過於誇張、沒有真實感而難以喚起觀眾共鳴。她卻很陶醉地說:“很棒啊,阿蘭·德龍演得好哇。”還添油加醋地說,“男人體會不到女人等待的心情啊。”給人的感覺是,不論電影演得怎麼樣,只要能看到阿蘭·德龍就滿意。

對此,我有些驚訝,不由得嘆息:依然是婦女兒童難以拯救呀!

第二天晚上,稿子寫不下去,我看瑪麗蓮·夢露主演的影片《七年之癢》。看到少婦在地鐵的通風口處,怡然自得地捂住飛起的宛如花朵盛開的裙子的場景,就想向那個陶醉於阿蘭·德龍的女性道歉:“或許我不應該對那個自殺的情人過分指責!”

上次,看一本帶點知識分子氣息並暢銷的週刊雜誌,瞥見“婦女的玩物”這樣一個詞。於是,我根據文章的前後關係推斷,好像是劍指電視上劇情過於天真的家庭劇。

確實,現在的家庭劇中,淨是出現一些出奇善良的人群,沒有真實感。或者說,討婦女喜歡的東西和低階的東西比較多。

既然有“婦女的玩物“這個詞,想必也會有“男性的玩物”之說,再看電視欄目,發現這樣的詞句,出乎預料地多。

比方說,最近上映的戰爭片《光榮的擊落王》和《荒鷲之翼》,從“足球隊PM”到“輪島(1)的拳擊”,從《夜間的女相撲》到夏季巨人球團的夜場,最後再到國會選舉的開票速報等,站在女性的角度看,這些好像都是“男性的玩物”。

我們男人認為愛看家庭劇或歌唱節目的女性比較低階,同樣,她們則認為愛看戰爭片或黃色影片的男性比較低階。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這個世界由男人掌握著主導權,尤其在文化方面,往往以男人的感受為中心,來決定良莠與善惡。男人們好像可以隨意地自以為是,自我感覺良好就行。且慢!女人們對此並不默許,會用疑惑的,乃至截然不同的觀點看待和分析事物。

比如說,男人為什麼會盯著開票速報那樣的東西看呢?站在女性的立場上,好像完全弄不明白。

“女人不能對政治漠不關心,應該再稍微關注和用心點!”如誰說了這樣略帶責備的話,就會遭到眾女人反駁:“看那樣的東西,魚和菜的價錢會降低嗎?你的工資會提高嗎?”使人無言以對。如果女人作答為“不是不關心,只是天太晚了,明天可以看報紙嘛”,既顯得比較溫順,又滿足了女人與其陪著別人當選和落選,不如睡覺合算的心態。其實,這只是實現了男人爭強好勝的願望。

總之,男人任意地議論國家大事,對家務之事只說不做,忽視家庭的收支狀況。對於每天都為家務事而煩惱的女性們來說,對開票速報或政治座談會等,從開始就覺得無聊而不願參與其中。

女人措辭相對文雅,不敢說那是“男人的玩物”。但會在心裡疑慮或嘲笑:竟然覺得那樣的東西有意思!

<h2>女人可以塑造嗎?</h2>

“女人本來不這樣,是塑造出來的。”這大概是薩特的情人波伏瓦女士說的,我覺得評論家樋口惠子以前也說過同樣的話。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女性自幼要接受約束、強制和修正,長大後才能成為真正的女人,並不斷地被周圍人評價“像個女人”,如果置之不顧,長大後會和男人一樣豁達、耿直和粗放。

究竟是不是這樣呢?我對此稍微持有異議。比方說女孩子的性別認知,好像兩三歲就能自我定位,知道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她們來到玩具店,一定會貪戀玩偶或布制玩具,對汽車、手槍這類東西完全不感興趣,認為這些東西煞風景。其性情比較溫和,相對男孩成熟也早。

這個時期,誰也不會說她們像不像女孩兒!實際上,從這時起,女性傾向就已經很明顯了。

我想質問波伏瓦女士,這一點該如何解釋?男女不同的愛好和感受性差異,會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而進一步增強。成人後,會成為定位相反並互不相容的東西。

比較一下二十七八歲的男女,男人首先考慮的是工作,女人則把結婚列為重中之重;男人愛看男性週刊雜誌,女人愛看女性週刊雜誌;男人喜歡戰爭片,女人喜歡愛情片;男人迷戀瑪麗蓮·夢露,女人對阿蘭·德龍心蕩神馳。總之,男女有別在所有方面的表現都非常明顯。好像近年也出現了一些性徵特殊的中性人,但為數極少。

這些差異,能否僅憑“你是個女人,就要像個女人!”這樣的教育信條就會形成呢?答案是否定的。不錯,動物好像有種習性,只要反覆地命令它做同一件事,它就能記住。但一般認為當今的年輕女性,不會那樣乖乖地被訓導和強求做女人。

從根本上說,男女的體能、性格、愛好等種種差異,均源於男女的生理差異,但如是之說,會被那位婦女解放運動的理論家凱伊特女士批評:“男人和女人沒有任何不同,就是‘那兒’的構造有點不一樣。”

可是,那個“那兒”是個很厲害的地方。用土地來比喻,是個相當於銀座的黃金地段。不同於脊背和大腿,“那兒”很小,但價值截然不同,而且體內還有卵巢或睪丸,分女性荷爾蒙主導型和男性荷爾蒙主導型。人體看不到的多個部位,都有著迥然不同的結構。男女之間的差異,如果簡單地斷定為長沒長那玩意兒,就讓人有點兒困惑。

老實說,我認為男人和女人截然不同,從外表到生理就不用說了,從趣味、愛好到感受性都有著天壤之別。這是超越個人性格和成長方式而仍然難以彌補的重大差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真的只想虧點錢而已

華中第一深情

芙寧娜女士,你好

拉小姐的扎羅

魅力值點滿後我成功魅惑天道

梨花疏影

聶先生又蘇又撩

卡卡西

重生之首富崛起

步舞

休閒林樂

木人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