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8章 敗露,坤寧(寧安如夢原著小說),時鏡,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教創立由來已久,三十多年了,原本是江南一些失田失產的流民們嘯聚山林而成,專與官府作對,在江湖上稱作‘大同會’,也不成什麼氣候。直到教首他老人家途經此地,以道化之,在山中講道十餘日,會眾皆以為是神仙下凡,推舉為首。之後他老人家,便改‘大同會’為‘天教’,說我等不再是綠林中的流匪,而是與佛道兩家並舉的新教派。一來免了犯上作亂之嫌,二來傳教佈道於五湖四海,多的是人信奉加入,各省廣建分舵,兄弟們若有個萬一,照應起來實在方便。”

通州城內,黃潛一邊走一邊笑著朝前指。

“張大人看,前面就是通州分舵,還依了數十年前的舊規矩,建在道觀裡的。兄弟們早在後山恭候。”

張遮抬眼看去,果然是一座道觀。

這通州城城西靠山,乃是天然的屏障,山勢雖然不高,卻也有幾分秀美之色。

栽種的乃是經冬的老松。

山腳下建了個門,頂上掛了個“上清觀”三個字,看匾額與建築都有些陳舊了,是上了年頭,甚至外面看著已經很是破敗,想來平常沒什麼香火。

自看著小寶駕車送姜雪寧去永定藥鋪看病後,張遮就有些心不在焉,寡淡的面上微有凝重之色。

見了道館,他也只是點點頭。

天教的淵源在民間傳得神乎其神,然而在他這樣知道其底細的朝廷官員眼中,卻是無甚詭譎神秘之處。

黃潛說的大略不錯。

早年天教乃是沒了田產的流民聚成的“大同會”,為的是對抗鄉紳或者打劫來往客商,以求得一席生存之地。但先皇登基後十五年左右,也就是德正十五年,佛道兩教之中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道教是本土教派,盛行中土已久。

無奈二百餘年前佛教自西傳入,正逢亂世,大江南北一時信眾無數,隱隱然不輸道教。兩家修廟的修廟、起觀的起觀,不時爭奪教中與地界,互有摩擦。

及至先皇登基時,佛教已蔚然成風。

當時佛教以白馬寺為首,先皇甚至親臨過白馬寺祈福上香,主持方丈便是本朝如今的國師圓機和尚;道教則以三清觀為尊,據傳有千年道統,觀主道號“真乙”,人皆尊稱一聲“真乙道人”,也是精通道法。

未料那一年,兩教相爭,鬧得很大。

兩教都有心要在地位上爭一爭,圓機和尚與真乙道人於是約在泰山腳下論道,各拼佛道真法,較量個高下。一時間是修者信眾雲集,悉數聚集,聽二人講道。

因時日已久,當年盛況已只留下隻言片語,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廣為流傳——

道教這邊真乙道人慘敗。

坊間傳言說是圓機和尚在與真乙道人論道數日後,當場戳穿了許多道觀擄掠民女,藏汙納垢,有如娼寮,更指那真乙道人乃是妖魔降世禍亂天下,乃是一名“妖道”,做法使其顯形。

人皆譁然。

三清觀被人砸了個乾淨,真乙道人落荒而逃,從此銷聲匿跡。圓機和尚經此一役則是聲望大漲,白馬寺的香火更是日漸鼎盛。

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真乙道人並未真正消失。

他搖身一變,為自己改了個俗家名字,取“萬事皆休”之意,喚作“萬休子”,瞅準了一個民不聊生的好時機,於“大同會”傳教佈道,竟是藐佛棄道,自創“天教”,捲土重來。

其教義卻是以“天下大同”為旨,海內互助,皆是兄弟,因而廣為傳頌。

天下是貧苦百姓居多,得聞教義無不欣喜。

因此沒用數年就成了氣候,二十年前平南王謀逆更是得其襄助,才能一舉打到京城,差點便推翻了大乾皇帝的龍椅。

到底當年論道的真相如何,張遮自是不得而知。

可以常理便可推論,如今喚作“萬休子”,正在天教當教首的這位“真乙道人”,必然還記恨著當年的冤仇。圓機和尚四年前襄助沈琅登上皇位,功勞還壓了謝危一頭,又因在佛教德高望重,封了國師,只怕更讓這位萬教首視之如眼中釘肉中刺。

天教既是自比佛道,分舵鳩佔鵲巢,藏在寺廟、道觀之中,便也不稀奇了。

只是不知,內中有多少兇險正待人踏足。

眼下隨行的天教眾人,幾乎都從通州分舵來,往這上清觀走時,皆是輕車熟路。

獄中逃犯們尾隨在後,面有忐忑。

蕭定非大冬天時候手裡搖著把騷包的灑金摺扇,卻是四處打量,五官雖然俊俏風流,神情裡卻有點不安分的感覺。

他看了看那道觀門口。

外頭守著幾個道童,都是機靈模樣,遠遠見著他們來便往裡通傳去了。

蕭定非便覺腳底灌鉛似的沉。

眼看著要到那道觀臺階前,他眼珠子骨碌碌一轉,頓時“哎喲”了一聲,抬手捂住自己左肋,便稱自己肺疼,也要去看大夫。豈料馮明宇早知他德性,雖不知他為什麼臨到分舵前要裝這一出,卻是謹記教首給的要看好他的吩咐,半點也不買賬地道:“吳舵主就在觀裡,公子既如此不適,還是先進去老朽先為公子看看,不行再為公子找大夫,如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影帝大佬掌心翻個身

糖丸丸

大唐平陽

梵天Suzy

梨花季

Fuiwen

重生九零之逆襲學霸

胖到走不動

強悍人生之萬千角色系統

滄海有龍

我遇見了我

周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