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風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三章 奇人段松,逢君聞見花開,獨立風中,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瀾道:“成都府人傑地靈,難怪段兄氣度不凡,不知段兄來長安是投親奔友,還是走仕途某出身啊?”

段松苦笑一下:“不瞞二位恩公,我們是逃難來的!”

趙遵不解道:“一無天災二無戰禍,何來逃難呢?”

段松老臉一紅,說出了始末,原來段家士族出身,幾代為官,家底殷實,段松幼時受過良好的教育飽讀詩書,十幾歲便聞名成都。然在他十六歲那年,家中鉅變,父母相繼離世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這位美豔少婦,郭玉嬌乃是川地最大木材商的女兒,倆人年少時相識,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終身,但段家沒落之後郭父嚴禁二人再見面,並未女兒安排了婚事,眼看婚期將至二人這才選擇逃了出來。離開成都後,二人一無錢財二無朋友,一路靠段松替人作畫代寫書信掙點小錢勉強度日。兩個月前二人來到了長安城,本以為憑自己的才學能某個出身,不曾想落魄到了今天這幅田地。

趙遵想起了那個小鬍子的話,問段松是如何得罪驃騎將軍府家的。段松一聽驃騎將軍府,立刻露出了憤怒的表情:“我夫婦二人在朱雀大街擺了畫攤,那一日驃騎將軍府的管家找到了我,說讓我給驃騎將軍府上畫幾個屏風,管家應允我重金。我二人便被接近了驃騎將軍府,對我們好吃好喝好招待,我本以為是遇上貴人了,沒曾想驃騎將軍的二兒子乘我不在對我妻子百般調戲。我才知道這是一個圈套,立刻帶著妻子離開了驃騎將軍府。可二公子卻汙我偷了府上的珍寶,無論我怎麼解釋,他們就是不聽,竟在大街上要擄走我的妻子,我不肯,他們就下了毒手!”

趙遵聽罷勃然大怒:“堂堂朝廷重臣,縱子行兇強搶民女,難道就沒人管嗎?”

劉瀾道:“大司馬驃騎將軍常威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格外擅長馬戰。大司馬這個職位便是專為他才設定的,其地位幾可與大將軍比肩。常威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常言乃是青年才俊,武藝非凡,官拜羽林將軍,現鎮守東都洛陽。二人子常羽卻是個紈絝子弟,整日沉迷於酒色,混跡於青樓妓館之中,被他糟蹋的良家婦女不計其數。可地方官畏懼常威的權勢,對常羽的惡行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更助長了常羽的囂張氣焰,這種當街擄掠少婦長女的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段兄,常家在長安城的勢力非常大,你既然已經被盯上了,日後一定要小心。”

段松哀嘆一聲:“天下之大竟無段某容身之處!連自己的愛人都保護不了,枉為男人!”

劉瀾勸慰道:“段兄只是一時不順,不必妄自菲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段松道:“哎,也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了!”

趙遵對朝政是有一定了解的,但這個大司馬驃騎將軍常威卻沒怎麼聽過,於是向劉段二人請教,劉瀾不關心政事,對常威的履歷不詳,段松便把話接了過去:“我中原漢地自古以隴西為國土的西界,在二三百年前開通了西域的商路,朝廷開始大力經營河西與西域各國,商路的繁榮帶來了無數的財富和外來的特產,朝廷近兩成的稅負來自商路。可在五十年前天下大亂,中原地區戰火不斷,無暇西顧,西域各國紛紛自立投靠了匈奴,匈奴的騎兵佔領了河西走廊切斷了商路。如今朝廷想發起對匈奴的決戰,解決南方百越的後顧之憂和獲得商路財富的支援是先決條件。本朝建立伊始就開始努力西進,經過三代國君的努力終於重新控制了河西之地。然而西域各民族有兩代人未與中原溝通,又受到匈奴的控制,對大周充滿了戒備。如今的河西走廊,北邊匈奴虎視眈眈,經常犯邊,還有馬匪亂民襲擾商隊,為此朝廷急需一位悍將鎮守河西之地。常威乃是甘州的豪強,常家子弟兵三千常年與西域各族征戰,彪悍異常。朝廷破格啟用常威後,常威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步蠶食西域匈奴的勢力,保證了商路的暢通,立下大功。皇帝下令封其為驃騎將軍加封大司馬頭銜,常威可以說紅得發紫!”

趙遵聽出了弦外之音,說道:“驃騎將軍已是極高的官職了,為何還要加一個大司馬位呢?”

“問得好!前後左右和車騎將軍,是除了大將軍外軍權最大的五位將軍,領到這幾個頭銜在軍界就到頂了,可是在朝政方面五位將軍卻沒什麼發言權,然而加上大司馬頭銜,位比三公,幾乎和大將軍平級,在朝堂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番話讓趙遵想起了稱病在家的大將軍呂翔,忍不住說道:“皇帝想用常威制衡大將軍的權利!”

段松眼睛一亮,誇讚道:“趙賢弟的目光果然敏銳,大將軍在我朝的權利實在太大了,呂翔雖然對皇帝忠心,但他脾氣執拗,認死理,經常和皇帝發生爭執分歧,不容易控制。設定大司馬位分掉他一部分權利,對朝廷對大將軍都不是一件壞事!不過皇帝設定大司馬絕非這麼簡單!”

“哦,願聞其詳!”

“大周北有匈奴,南有百越,西南有羌苗,三面環敵,一旦出線兩線作戰的情況,必須找出一個人來擔任貳師的統帥,左將軍趙破虜死後其位空設,右將軍年事已高,車騎將軍善攻不善守,唯有常威有大將之風,可以獨當一面!”

段松喝了口水接著說道:“現如今朝堂上一半以上的官員出自隴西士族大家,他們形成了文官集團,極大地削弱了皇權,皇帝又無法完全擺脫他們,於是培育一股新的勢力與之抗衡。常威不是隴西士族出身,在朝廷內部根基不深,是皇帝一手提拔的便於控制。朝中兩股勢力,以丞相鮑鴻、大司農司馬鑫、奉常袁青等為首,另一黨以太尉陳嵩、廷尉邢典等為首,兩派勢成水火,嚴重影響了朝廷的穩定。皇帝扶植常威成為新興的第三股勢力,這股勢力雖然力量不大,但只要倒向任何一方,立刻會打破雙方維持的均衡,因此兩黨爭相討好拉攏常威,其政見一般無人反對。而常威的提議又是皇帝直接授意的,也就是說皇帝的意願透過常威更容易在朝堂上透過,不受限制了。大司馬這一頭銜是多方勢力角逐下的產物,皇帝的縱容,兩黨大臣的討好,才讓常家如此猖狂,不然早就被言官御史彈劾了。”

“精闢!”趙遵對段松大加讚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段兄雖不在朝,卻對朝內之事瞭如指掌,分析的鞭辟入裡,令人佩服!以您的才華如能入朝為官,定能造福一方百姓!”

段松搖了搖頭:“段某屢遭不幸,嚐盡了人世間的苦難,早已心灰意冷,不求飛黃騰達,只求一日三餐粗茶淡飯過個安穩日子!”

趙遵見他說的真切,不由得為他感到惋惜。一旁的劉瀾似乎不喜歡朝政,見二人談完了朝政,便向段松問了蜀地的風物。趙遵說他也沒到過蜀地,段松今天的興致極高,三個人在客房中天南地北的聊了起來。

段松遊歷過蜀地、荊州,趙遵到過青州、徐州和揚州,只有劉瀾未曾遠遊過,聽得他如痴如醉。不知不覺天已經黑透了,三個人和段松的妻子同桌而食,其樂融融。段松顛沛流離,趙遵背井離鄉,幾個人聚在一起情投意合,一頓普通的飯菜吃起來卻格外香甜。三個人境遇不同,卻在長安城相遇相交,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飯後劉瀾告辭走了,趙遵回家無事,便留在客棧陪段松聊天解悶,透過交談趙遵覺得段松的學問實在太大了,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的事沒有他不知道的,跟在他的身邊自己能學到很多東西。

等到月亮升的老高了,趙遵才戀戀不捨的和段松分別,臨走時段松請趙遵幫他把幾樣重要的東西從之前租住的地方取來了,趙遵欣然應允,段松卻一再囑咐他小心提防,實在不方便不要也罷。

趙遵離了客棧直奔城南一個貧民區,剛到巷口趙遵就聽到了細微的講話聲從黑暗處傳了過來。

只聽一個尖銳的聲音說道:“他孃的。等了這麼多天,連個鬼影都沒瞧見,我說還是早點撤吧!”

另一個聲音說道:“誰說不是呢,天天熬夜盯著,連相好的都不能找!”

第三個聲音道:“你倆也就在背地裡叨叨幾句,當面挨大嘴巴的時候屁都不敢放!老老實實給我盯著!”

趙遵暗道好險,連忙退到街上跳上了一棵大樹,藉著月光四下眺望,只見段松租住的院子周圍影影綽綽藏了足有二十幾號人,各個手中都拿著刀劍。多虧段松提醒,不然一旦驚動了這些殺手少不了一場惡戰。

趙遵義救段松夫婦已經是半個月前的事了,常羽至今還想著報復,可見其性情多麼陰鷙,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不過這些普通的打手再多幾十個,趙遵也不放在眼裡,他運用輕功輕鬆躲過眾人的監視,翻牆而入來到段松居住的小屋窗外,眼觀鼻鼻觀心,摒棄一切雜念,耳力立刻增強了數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元仙記

陳若濁

從鬥羅開始俘獲女神

鞪慕

七仙劍傳

子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