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 > 第461章 大婚之灯会(第1页)

第461章 大婚之灯会(第1页)

自开平天子登基,裕安太后秉国以来,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朝廷已经连续八年,没有举办过元宵灯节。

今年,因为蒙古内附,困扰大明北方两百多年的威胁,一朝解除,大明从百官到百姓,都松了一口气。

又逢天子大婚,举国欢腾,前来朝贺的周边藩国使臣,已经陆续到达,为了展示国家实力,震慑宵小,朝臣们强烈建议,在南北两京举办元宵灯会,扫一扫近几年来的灾害阴霭。

张蔷当然不会在此时扫百官的兴,下旨在在京城的主要街道、广场及皇宫附近等区域布置彩灯,同时征召各地的能工巧匠进京制作彩灯。

午门城楼及午门外广场的彩灯布置,由礼部和工部负责,各条主要街道的彩灯,由各大商帮布置,城投集团当仁不让地承建了整条城南大街的彩灯。

为了提高商人们的积极性,张蔷下旨,将灯节期间从临时摆摊的小商人们那里收的商税,返还给承建灯会的商帮,谁家的彩灯制作的好,吸引的人流和小商贩多,谁家的商税就会收得多。

不但如此,《明报》还起了彩灯比赛,请百姓为各商帮打造的彩灯投票,选出最受百姓喜爱的灯组,由朝廷给予奖励。

由此延伸出去,《明报》还举办了灯谜赛,不止读书人趋之若鹜,茶馆酒馆里谈论的,尽是比赛和谜语,连普通百姓走在街上,谈论的话题也是猜猜猜。

灯节的气氛被烘托得越来越浓,从正月初八开始点灯,到了正月十五傍晚,整个北京城,成了一座彩灯的海洋,各种以神仙传说为主题的灯组纷纷亮相,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四方土地、山神水神、朱雀玄武、三皇五帝、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汉民族神话传说和历史传说中的重要角色,汇聚一堂,好不热闹。

百姓们携家带口,纷纷涌出家门看灯,各大主办场地成了沸腾的星河,人潮汹涌,摩肩接踵,笑语喧天,街道上比白天还热闹。

白老妪簪着绒花,黄口小儿骑在爹娘肩头,货郎们肩挑手提地穿梭在人流中,售卖着各种小吃、小玩意儿,生意格外的好。

虽然旱灾还在肆虐,百姓们还要靠粗粮掺着鱼粉度日,但青壮男女能进工厂做工,能到建筑工地上干活,再不济,只要舍得离开家,到铁路工地上去,就有干不完的活,挣钱的机会多的是。

就算缠足的妇人们,也能到工部的被服厂,领一些针线活回家做,一妇人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一大家子,如果有两三个妇人领活计,就能供上日常吃穿,男人们挣的钱,全都存进了中央银行,留着办大事。

家里有余粮,银行里有存款,口袋里有零花钱,百姓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虽然不认识字,也要凑到彩灯前,听听谜面,猜猜谜底。

滞留在归化城里,等着恭贺天子大婚的蒙古王公们,被特许进京观看灯会,已经入京的朝鲜、琉球、暹罗和南洋诸岛上的酋长们,也获准上街观灯,这些人哪里见过如此盛世美景啊,一个个呆愣在街道上,根本走不动路,恨不得浑身都长出眼睛来才好。

引得陪同的鸿胪寺官员,和保护他们的五城兵马司兵丁,暗暗叫苦:这情形,不得看到天亮?

紫禁城今夜灯火辉煌,各个宫殿的廊下,都挂上了宫灯,点着鲸鱼油脂制成的蜡烛,映照得威严的紫禁城如同天上宫阙,宫女太监们却无心赏灯,如临大敌般地值守在各盏灯笼之下,宫殿广场上的鎏金铁质水缸里,全都装上了满满的清水,以防走水。

午门城楼上更是热闹非凡,京中勋贵,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受邀携家人与皇家一起赏灯,受到特殊邀请的,还有几家豪商:刘鸣谦夫妇、钱陞父女、亢二公子一家三口,还有几家头部豪商。

午门城楼上,搭起了铁架子,挂着各式各样精美的彩灯,灯廊蜿蜒如龙。

苏杭匠人巧手扎制的“百花献瑞”、“八仙过海”栩栩如生,更有透明玻璃制作的“走马灯”,旋转间演绎着“太后携天子登城御敌”、“少年天子灭后金”、“远洋捕捞队满载而归”、“京海铁路通车”、“蒙古诸部内附”等本朝大事,引得贵宾们赞赏不已,既赞赏彩灯制作的巧夺天工,又赞叹太后的文治武功。

这是明晃晃地在为太后歌功颂德,又拍了天子的马屁,不过张蔷很喜欢,灯节还没有结束,就打赏了制作这组彩灯的工部匠人。

王衍爵一家也受邀登楼,平安见王瑾没来,心里失落得很,脸上却什么情绪也看不出来,此时,他根本不想做大明天子,只想做个普通人,与王瑾人约黄昏后,自由自在地在灯火阑珊的城南大街漫游才好。

王子义带来了一只玻璃灯笼,悄悄地送给平安:“瑾姐儿给你的礼物,拿着。”

平安心里窃喜,接过那只有拳头大的小灯笼,忙让惠恩拿火折子来点燃,王子义忙说“不用不用”,伸手一摁底部的一个开关,嗒地一声,那灯笼突然就亮了,明亮的光茫,一下子吸引了周围众人的目光,几位伴读一下子拥上来,要看看天子手里那个神奇的灯笼。

明亮的灯光,引得城楼上的贵宾们往这边望过来,特别是年轻人和小孩子们,呼啦啦地往这边来,想看看什么灯火能出这么明亮的火光。

平安将小灯笼托在手里,高举过头顶,让光线照得更远些,那造型,就像一尊自由男神,周围全是啧啧啧的惊叹声,这一刻,他们相信了光。

张蔷也看见了,低声问舜华:“你竟然搞出了电?”

舜华不以为意地道:“这是碳锌电池……既然知道电机的原理,没理由不啊,你说呢?太后阁下?”

张蔷负气道:“气我是吧?本来今晚要让你见识一下大明的高科技的,算了,就让你见识一下吧。”

说着吩咐道:“法容,让他们开灯!”

法容走到贵宾席,对皇家科学院院长方以智道:“太后懿旨,请方院长开灯!”

方以智对着城楼下的广场上一挥手,广场上有人挥旗应了一下,高声唱道:“皇家科学院献灯……”

声音落,一座三丈高的鳌山灯,刷地点亮,明亮的灯光透过玻璃,跟燃起来似的,把城楼上的贵宾吓了一跳。

喜欢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大明之秉国太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