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火之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章 文官,科舉,沈萬三,超時空史記,業火之劍,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親國戚是該享榮華富貴。”

楚禎也沒有咄咄逼人,繼續說道:“他們既能穩定江山,又能與勳貴聯合,對抗朝廷文官,不至於讓一家獨大。

史書上就是因為宗室被朱棣奪兵權,又不能做官,土木堡之變後勳貴子弟一蹶不振,導致大明皇帝只能啟用太監製衡文官。”

朱元璋屢屢聽到土木堡、叫門天子、大明戰神的名號,但每一次都忍下來。

問了肯定會憋一肚子火,不如不問!

“文官竟要宗室與勳貴才能抗衡?”

朱元璋聽得驚訝。

這些事情他從未聽說過,給他講史的翰林學士也從不提起,如今楚禎直白的說出,才讓他心中一驚。

李清照很自然想到了大宋朝,也是太監負責監軍。

楚禎說道:“打天下要武將,治天下要文臣,自古以來都是,所以歷朝歷代都要防止文官結黨,唐朝牛李黨,宋朝新舊黨,明後期的東林黨等。

結黨其實還不可怕,可怕的是黨爭,比如宋朝——”

楚禎看向李大才女,“新黨得勢,舊黨全部滾去嶺南,舊黨得勢,新黨也全部滾去嶺南,黨爭激烈之下,根本沒有對錯之分,朝廷軍政自然就是一塌糊塗。”

李清照不知該作何表情,只得弱弱提一句:“其實也不是全部去嶺南……蘇翁倒的確還在嶺南,也正是因為黨爭被貶。”

楚禎記下這件事,等之後再寫入時空史記內。

按照他看過的史書,李清照這個年紀的時候,也就是11oo年左右,蘇軾已經從嶺南迴來,並即將病逝。

朱元璋想到了胡惟庸,“要怎麼遏制官員結黨營私?”

“這我就不知道了,畢竟我不是皇帝,也沒當過官。”

楚禎笑了笑,“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科舉公平。”

“科舉公平?!”

李清照,朱元璋一起看來。

坐在沙的林黛玉抿唇一笑,她大概知道何為科舉公平。

“簡單的說,就是科舉取士按照地域劃分南北,稱為南北榜。”

楚禎對朱元璋笑道:“這也是洪武三十年時生的事,是你想出來的方案,那時候大明恢復科舉制了。”

“朕能活那麼久?”

朱元璋臉上驚喜,打斷他的話。

“第三年就改元了。”

“第三年……你就直說俺洪武三十一年死就得了!”

朱元璋沒好氣道。

三人都笑了起來。

楚禎說道:“你把政事放一放,平時注意調養身體,洪武年號用五十年都不成問題。”

不是楚禎亂說,而是朱元璋的身體素質堪稱逆天。

他小時候吃不飽,當過乞丐,年輕時從身先士卒開始打仗,得了天下又開始處理政事。

就這,朱元璋的後宮還喜報連連,光兒子就二十六個。

對比李世民五十二歲病逝,就知道洪武大帝有多猛。

“哈哈哈!洪武五十年?太子豈不是等急了?也對,朕可以和李淵一樣當太上皇。”

朱元璋大笑。

楚禎笑著喝茶,李淵是躺著也中槍。

林黛玉眉眼彎彎,笑說:“大順朝也有太上皇。”

“他是怎麼當太上皇的?”朱元璋順口問一句。

“老聖人旨意只說歸政退閒,其餘未曾提到。”

“老聖人?”

朱元璋輕哼一聲,未再表意見。

楚禎繼續說道:“南北榜起因未知,有人說是南方士人對洪武帝進行一次試探,意圖打壓北方士人。”

“試探朕?”

朱元璋冷笑,是嫌脖子上腦袋太多了不成?

“也有說是純屬南方富庶,北方考不過就是考不過。”

楚禎說道:“最終結果就是,狀元和主考官被殺以平息北方士人之怒,當年再次錄取一次北方士人。”

朱元璋說道:“朕就是見這科舉錄取來的人不堪大用,才下令停考十年,如今再看,隋唐開科舉不是沒有道理的,實在沒有比科舉更好的選拔官員的辦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不怕!有我在

撲爬跟斗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