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四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6章 賈詡教的話還真好用!,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三天四包,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96章 賈詡教的話還真好用!

“君侯,本就不打算要殺我吧?”劉先神態平靜了下來,回想方才的種種,張韓好像從始至終都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當然沒有,我只喜結交朋友,其實不喜刀兵相見。”

“人說一怒兩難,無論結果如何,心緒動盪太大,雙方均有火氣,傷了身子,還不如喝一頓酒,”張韓嘴角上揚的說道,回去了自己的主位上坐下。

坐下之後感嘆道:“我聽聞世家都不會弔死在一棵樹上。”

“家族之內的賢才脈絡,都分散到大漢各州郡,這樣無論結局如何,家族都可長存。”

“先生,在荊州或許也並不安穩吧?你的氣節自然是令人敬佩,但是這孩子本就沒了父母,既是託你照顧,就應當為他長遠考慮呀。”

劉先雖說不是什麼深謀遠慮的高人,但是張韓的這些話他也算聽得進去。

自家家族的確已經很單薄,有可能慢慢的凋零,也就是自己在荊州這一任別駕之後,後面也就不會再有什麼人物能起來了。

唯一的希望就是不疑,可劉先忽然想起了一種可能。

他之前只知道炫耀周不疑的天資聰穎,卻忘記了人心叵測,現在張韓這麼一說,猛然反應過來,靠山。

如此天資,定也要有好的靠山,荊州賢才高士可以教導才學但是卻不能成為倚靠,那在孩子逐漸長大後,就必須要學會藏秀於內,外顯其拙。

又或者即便有優秀的才能,也只能隱居求學,不能隨意的抒自己的志向,對外宣稱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否則,荊州爭權奪利的家族派系,要麼是立刻強奪拉攏,要麼就會暗中毀去。

這日子過著,不安逸。

“君侯難道,真是願意收不疑為弟子?”劉先拱手恭敬的問道。

張韓喝著酒,瞥了他一眼,喝完道:“廢話,難道真要把一個孩子當人質嗎?我張伯常何須行這等事?”

“君侯為何,獨喜不疑呢?”劉先不自覺的露出的笑容,但仍舊還是頗為不解。

畢竟這天下的少年異才太多了,無論是吹噓的還是有真才實學的,以張韓的地位和人脈,想要這樣的好苗子絕對排著隊給他送上來。

“不知道,眼緣吧,”張韓淡淡的回應著,目光不經意的瞥向了遠處的周不疑。

心緒略有動容。

這孩子少年異才,史書寥寥幾筆,卻十分驚豔,和衝弟日後還是極好的玩伴,但是下場卻不好。

因為一個所謂“無法掌控”的未來,直接被賜死,何等的可惜。

而且張韓心中還記得,劉先才學很高,在歷史上第一次出使許都,就把曹老闆懟得啞口無言,當然這一次他沒機會懟。

因為現在是君臣和諧曹,不是原本的挾天子曹。

而在那一次怒懟之後,曹操就表劉先為武陵太守,耐人尋味。

後面更是一直將他提拔到了魏尚書令的位置。

因此,張韓覺得劉先來出使,是一件好事,或許能夠開啟荊州之路,荊州的各大家族,也會想要找一個退路,即便是坐觀冀、兗兩大雄主成敗,也會在勝負出現苗頭的時候,爭先恐後來投……

張韓知曉這些常人不知的後事,這便是得天獨厚的眼光和優勢了,他知道劉先一定會答應,有心親曹,便可以拉攏。

這拉攏嘛,先禮後兵再禮,算是不錯的法子了,至少方才那搭在劉先脖頸上的一劍,可以讓劉先真正冷靜下來思考。

“好一句眼緣……”劉先繼續深思,但此刻氣氛已經不再劍拔弩張。

過了不久,他也向張韓致歉,方才未經前情後事,心緒不寧,便說出了“匹夫一怒”這種話,還向張韓揮劍。

其實若按照其他將領殺伐果斷的脾氣,恐怕就不是諄諄善誘這麼簡單了。

若以此來論,劉先其實還需要感謝張韓的儒雅,讓他不像普通將領那般魯莽暴躁。

聊到後來,庭院內的氣氛和諧了許多,劉先也是在見識了張韓的身手之後,才明白為何之前動手時,那宿衛統領典韋一點動容都沒有,因為根本不需要。

“在下,以前曾打算讓不疑跟著同郡的劉巴學習,但劉巴推辭了,他說過去曾遊學荊北,記誦詩書之學,不足以建立功名。”

“自稱內無楊朱守靜之術,外無墨翟務實之風,如天之南箕,華而不實。”

“因此拒絕了我的請求,”劉先回憶起此事,嘴角含笑,現在又有了新的看法,“原本我以為他不願和我結交,也不願擔此教導之任,現在看來,劉巴應當是自認為不可成不疑的靠山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只想當個路人甲卻成為劍祖首徒

赫日流輝

非常規數碼寶貝

有無始終

渣攻導演,線上崩書

麵包不熬夜

文字大電影之杏雨愛

更非知

君悔

一隻胖乎乎的大貓

神級託尼老師

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