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四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5章 另一條,意想不到的路,三國:誰讓他做謀士的?,三天四包,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哈哈,”蔡琰稍稍掩嘴淡笑,偶爾看張韓這乖巧懂事的禮儀之風,其實也挺有意思。

但她已經知道張韓骨子裡是個調皮不羈之人,不會被騙。

“袁紹因有士人歸附,所以看似勢大,可一旦他大戰之事受挫,士人有半數,會離他而去,轉投丞相麾下。”

“這我知道。”

張韓笑著點了點頭,此局勢,已經是各位文武大才反覆商討過,知道袁紹那邊計程車人擁躉不是因魅力而追隨。

而是利益。

別看現在萬眾一心,一旦頹勢達山傾之勢,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立刻倒戈,到那個時候,攻守易形,丞相就可以像現在的袁紹一樣,得到擁戴。

“如是,君侯便可先從策反動手,冀州之中,當初師從我父親的學子,也不在少數。”

“那位孔北海,雖無軍政大能,但是頗有才能,他善文學、禮度,交友廣泛,而且忠於漢室,並無在外稱雄之野心。”

“孔融到北海後召集士民,聚兵講武,下檄文,又親寫書札,與各州郡通聲氣,共同謀畫,這不算是沒有軍政才能吧?”

張韓狐疑的問道,對於些許軍史之事,他也在這些年和各文士,特別是蔡琰時常討論後,更為了解。

但是蔡琰還是搖頭苦笑:“他壯舉不能非議,自然是英雄之行,可是卻逆擊張饒等二十萬眾而敗,之後,便是磕磕絆絆,再修青州廣土,妾身認為,此乃無能也。”

“英雄行徑不可否認,無軍政才能也屬實事。”

張韓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這已經是極為中肯之言了。

“故此,妾身要和君侯說的話便是,不如向孔北海下手。”

“青州,乃是冀州薄弱之地,而青徐之隔,不過是泰山為界,各有天塹可守,不過一旦泰山開啟,又可長驅直入青州境地。”

“其關鍵,或許只是孔北海的人脈而已,眼下青州雖屬袁譚治理,但他們袁氏未必能分得出精力前去安撫民眾,也不可能有足夠多的錢財使得青州富足。”

“那是為何呢?”蔡琰慘淡一笑,“無非是,藉助仲氏名族的身份,先行惠政,實則為了招募兵源,裹挾屯民罷了。”

“多少流民為了一口飯吃,不得已成為奴籍,又或者壯丁參軍,婦孺編織,其餘無用之人亦是路邊白骨,君侯若是以天子之名有請,妾身再為君侯送幾封書信,陳當年家父與這些名士結交之情,也許能通達人脈,對君侯之後的軍略有所幫助。”

“太好了。”

張韓聽完直接起身,頗為驚喜,他想不到蔡琰竟然會有如此心計與謀略。

她的身板雖然是平平的,但是胸懷卻是不小,心計卻也深沉,這區區幾番言論,可謂是為張韓廣開了門路。

“奇兵,不只是戰場之上,還可以是戰場之外。”

張韓有了此等思路,自然又可多一些佈局。

但現在,留下來吃飯肯定是不可能了,他得馬上去丞相府,和曹老闆商量此事。

以早早確定佈局,以免貽誤了戰機。

“多謝了,年輕的小姑!”

張韓連忙起身抱拳,滿臉笑意的告辭離去,留下蔡昭姬在原位上楞了愣神。

為什麼要刻意加一個“年輕”的詞彙在前面。

我大了他兩歲多,已不算是年輕女子了,乃是一婦人罷了。

不過,能還當初伯常救命之恩,也不枉苦思冥想這麼久的局勢,希望我的書信和勸導,可以幫助到他。

也希望那些名流之士,可以看懂當下的局勢,不必再繼續堅守那些不實的想法。

畢竟實在是,不切實際……

袁紹若是得勝,他也不會尊奉天子,大漢自然會易主,袁氏兄弟,當初袁術的各類卷宗,蔡琰都爛熟於心,今文學派的袁氏,狼子野心,早在亂世之時就已有異志。

“但願君侯,能平安回來吧。”

蔡琰在心中暗暗祈禱,但很快,就收拾了繁雜的心緒,將目光專注到了書籍之中,不時的鐫刻著竹簡。

她仍還在修復當初父親遺失的所有家學藏書,這些書籍她都看過,但要一字不落的將註釋全部寫下來,當然不可能。

有些文字,都只能按照她自己的理解來複原,或者是去觀覽父親留下的石碑。

每當專注於文字、音律時,蔡琰整個人都會變得安靜,而且,彷彿周圍也會安靜。

張韓最喜這一點,夏日和秋日時,他就最愛到蔡府來,在廊廡之下的木板上睡覺,吹著院子裡的涼風,而蔡琰便在屋中讀書,每當此時,場景便會安靜唯美些,好似時光也慢了下來。

不過,這都是乎於情,止乎於禮,兩人從未有過肌膚之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只想當個路人甲卻成為劍祖首徒

赫日流輝

非常規數碼寶貝

有無始終

渣攻導演,線上崩書

麵包不熬夜

文字大電影之杏雨愛

更非知

君悔

一隻胖乎乎的大貓

神級託尼老師

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