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又,一生只讀納蘭詩:一朵芙蓉著秋雨,納蘭性德,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聖主重文學①,清時無隱淪②。遂令拂衣者③,還為棄人④。適意聊復爾⑤,去來若無因。昔採西山薇⑥,今憶淞江蓴⑦。

【箋註】

①聖主:對當時皇帝的尊稱,亦指英明的天子。

②隱淪:幽隱沉淪,這裡指隱者。南朝宋顏延之《五君詠·嵇中散》:“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

③拂衣者:歸隱之人。拂衣:振衣而去,就此歸隱。晉殷仲文《解尚書表》:“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首陽,拂衣高謝。”南朝宋謝靈運《述祖德》:“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

④棄:,帛邊。書帛裂而分之,合為符信,作為出入關卡的憑證。“棄”,表示決心創立事業。典出《漢書·終軍傳》:“初,軍從濟南當詣博士,步入關,關吏予軍。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復傳,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棄而去。”後以此表示年少立大志之意。

⑤適意:寬心,舒適。

⑥昔採西山薇:典出《史記·伯夷傳》。殷商滅亡後,商朝孤竹國的伯夷和叔齊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於首陽山。臨死前,曾作采薇歌曰:“登彼西山兮,採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我安適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⑦今憶淞江蓴:用“蓴羹鱸膾”之典。張翰,西晉文學家,今江蘇蘇州人,他在北方做官,因秋風起而思念家鄉的“蓴羹鱸膾”,竟辭官歸家。比喻為思鄉的心情。《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菇菜、蓴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在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蓴,即蓴菜,多年生水草。葉片橢圓形,浮水面,嫩葉可做湯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我,十歲稱霸四合院

一罐芥末

穿書後我所嫁非人

鳳久安

風起時

夢筱二

超凡北美:從流浪漢到超級英雄

嗚嗚喧喧

重生:她們都太愛白給了

賣女柴的小火孩

惡魔住隔壁:小甜心,請注意!

安向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