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思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8 官商合作 投其所好,摸清命門,裙帶當風,謝思球,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回去的路上,李非語一直在琢磨在桃花源公司看到的那兩句詩:“春風別有意,密處也尋香。”詩有些意味,顯然和閨中秘事有關。胡妍紅將這兩句詩用作園門聯,字面上是說院子裡清幽私密,但明顯一語雙關。但今天在桃花源公司,連胡妍紅在內,一共只見到三名女子,她們會有什麼閨中秘事,不會是同性戀吧?

李非語忽然想起清隱和尚那奸滑的樣子,還有他望著胡妍紅時的曖昧神態,心裡頓時產生一個疑問,這個胡妍紅莫不是和清隱有染?說不定他們還是一夥的。不然,哪有將公司開到山上的理?靈山寺的真正投資商也許就是這位神秘女士胡妍紅,清隱不過是她的替身而已。這個年頭,為了利益,真與假,正與邪,哪裡還存在嚴格的界限呢?

李非語又想到那副對聯,眼前猛地一亮,這不是唐代詩人李義府的詩嗎!對了,剛才在桃花齋的牆上還看到了用小篆書寫的李義府著的奇書《度心術》。說起李義府,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高人。他出身寒微,卻憑著嫻熟的度心術,玩轉人事與世事,曾在唐高宗李治時兩度為相,紅極一時。雖然他有文才,但品性極差,好色貪婪,打擊異己。由於他陰險毒辣,專以陷害為能事,善使溫柔一刀,人們送了他一個外號,叫做“李貓”。

李義府總結了自己做官和做人的學問,寫了一部書,名叫《度心術》。書中有這樣幾個觀點:“知世而後存焉”、“識人而後幸也”、“行可偏,名固正也”。每一句都可以稱得上是名言。知世、識人,然後才能生存、幸運,這就是李義府的人生經驗。也就是說,不知世、不識人,你是沒辦法生存的。後一句“行可偏,名固正也”,就更加虛偽了,意思是說,一個人幹盡了壞事也不要緊,但還要保持一個好名聲。這就像金庸筆下的君子劍嶽不群那樣,白天稱兄道弟,滿嘴江湖道義,晚上則翻臉不認人,該捅刀子時就捅刀子。

看來,胡妍紅對李義府很是推崇。她信奉的是生存哲學、度心哲學,這樣的人在今天很有市場,也總是很有運氣。不能不承認,她是一位高人。

在江南春大酒店吃過中餐,馬礪峰跑到酒足飯飽的柏安民身邊,輕輕耳語道:“柏書記,今天各位領導都辛苦了,下午安排點娛樂活動吧?”

柏安民點點頭,說:“那好,我客隨主便。”

馬礪峰諂笑道:“那就泡泡溫泉,活絡活絡身子。”於是,一行人又驅車向位於城南的溫泉山莊進發。

幾周後,《荊都日報》在頭版發表了一條訊息,題目叫《我市發現陶淵明後代》。作者是市文物局局長杜泉郭。杜泉郭是名校考古專業畢業,在全國文物專業刊物上發表過不少論文,是省內有影響的考古專家。

杜泉郭在文中指出,近日,我市考古工作者在荊都市郊的陶家窪村,發現了一本晉代殘本《陶氏支譜》。據初步瞭解,這本支譜在全國是首次發現,很可能是孤本,價值珍貴,已被文物局徵收儲存。根據初步考證,杜泉郭在這本家譜中發現了兩個重要資訊:一是陶家窪陶氏是陶淵明的後代子孫;二是根據譜中關於陶淵明隱居地地理特徵的描述,陶翁隱居地的大致位置,就位於今天荊都新區境內。杜泉郭同時又將這條新聞發給了省城的《江南晚報》,該報也很快就發表了。

這條新聞發表後,在荊都上下引起了熱議。當然,持肯定態度的人佔絕大多數。這年頭,各地都在拼命爭搶歷史名人,甚至連孫悟空豬八戒的故里都在爭搶了,有的地方恨不得將歷史上所有名人都收入囊中才好。陶淵明是高潔之士,詩文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荊都市多了一個歷史名人,是天大的好事。儘管陶淵明故里已有定論,他是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但是,今天的荊都畢竟是他昔日的隱居地,這已經是個很了不起的發現,荊都上下都被這個偉大的發現振奮著。

一週後,《荊都日報》用了一個專版,再次刊發了杜泉郭的文章,題目是《陶淵明筆下的南山與荊都落馬坡》。在文中,杜泉郭透過對《陶氏支譜》和清代重修古書院遺址碑記的進一步考證,提出他的最新考證成果,即荊都市新區南面的落馬坡,就是陶淵明詩句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南山”。

這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發現,解決了一個重大學術難題。因為長期以來,學術界為陶翁筆下的“南山”到底是實指還是虛指爭論不休,爭論雙方發表的論文可謂車載斗量。現在好了,杜泉郭不僅用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了“南山”是確有所指,而且還找到了它的具體位置,它就是今天荊都市新區的落馬坡。文章中還進一步指出,在離陶家窪不遠的地方,有個地名叫五柳村,現在是一塊荒坡。根據老一輩人回憶,這個地方過去生長著五棵參天的古柳樹。這不是和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寫到的“宅邊有五柳樹”不謀而合麼?可惜,那五棵柳樹已經被鋸倒了。但是,五柳村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杜泉郭將這篇文章又發到了網上,全國幾十家報刊和近百家網站都進行了轉載。

杜泉郭的這篇論文發表後,引起了文學界和史學界的高度關注,在荊都市再次引起了強烈反響,市級班子領導和市直機關的頭頭腦腦們都閱讀了這篇文章。網上也議論紛紛,荊都網民們驚喜萬分,沒想到我們荊都還有這樣一塊風水寶地,要不是杜泉郭的發現,這個歷史之謎可能永遠無法解開。網友們還一致譴責了“落馬坡”這個地名,認為它和陶淵明筆下詩意的田園風光太不相稱了,強烈要求政府將“落馬坡”改名“南山”,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網民們還搞起了網上簽名支援活動,改名的呼聲日益高漲。

數日後,市文物局派出一輛小車,從省城將省文物局著名考古專家莫南北先生接到了荊都。莫南北教授是杜泉郭的導師,發表過大量論文,著作等身,是國內考古界非常有影響力的專家。

在杜泉郭和桃花源文化公司老總胡妍紅的陪同下,白髮蒼蒼的莫南北教授圍著落馬坡轉了幾圈,進一步肯定了他的學生杜泉郭的考古成果。據說,市委柏書記還專程到莫教授下榻的酒店看望了他,並和他共進了晚餐。

回省城後,莫南北教授親自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南山與荊都落馬坡》,該文很快發表在國家級的文物報紙上。在這篇文章中,莫南北教授從地理、地名、風俗、植物等多個角度,全面論述了南山與落馬坡的關係。他得出的結論是:陶淵明筆下的南山基本可以確定就是今天荊都市境內的落馬坡。

莫南北教授的表態,基本上就是一錘定音了,南山就是落馬坡的考古成果被絕大多數荊都市民認可。要論起功勞,應該數杜泉郭最大,他畢竟是第一個提出這個觀點的人,並發表了論文。在不久後舉行的市社科學術年會優秀論文評選中,杜泉郭的論文《陶淵明筆下的南山與荊都落馬坡》榮獲一等獎。頒獎儀式與往年規格不同,市委一把手柏安民親自參加了頒獎儀式,向杜泉郭頒發了獲獎證書和一萬元獎金。會上,柏安民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就荊都市學術工作的重要性發表了重要講話。柏安民指出,學術工作既要面向歷史,更要面向當代,面向未來,積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會後,荊都市學術界備受鼓舞,掀起了學習柏安民講話的熱潮。

連日來,桃花源文化公司老總胡妍紅,頻繁出入於市四大班子負責同志辦公室,洽談投資意向,為她的南山新區文化創意吹風。

數日後,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召開,市發改委、經委、建委、交通、旅遊、國土、規劃、林業等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會上,市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雷力平彙報了荊都新區文化創意方案,明確提出以陶淵明“南山”文化為核心,以文化專案和旅遊產業為兩個抓手,做活城市經營文章,全面推進新區建設,高標準打造集商務、酒店、辦公、娛樂、餐飲、生態居住和旅遊於一體的城市商業新中心。為打好“南山”文化牌,建議政府將“落馬坡”改名“南山”,將荊都城市新區正式命名為南山新區。

雷力平宣讀完畢後,就該輪著常委們表態了。既然會議上宣讀了這個方案,柏安民的態度是明顯的。常委們都是明白人,這又不是研究人事問題,和自己的得失關係不大,爭來爭去沒意思,所以基本上都是贊成的。孟揚帆市長鐵青著臉,好幾次欲言又止,看得出他的內心是矛盾的。但是,在這樣重大的問題上,他不表明一下自己的態度,顯然是不合適的。孟揚帆說:“這個方案比較新穎,但是,我提一點個人的看法:一是杜泉郭同志的南山考古成果尚沒有得到學界公認,我們此時借陶淵明大做文章是否合適;二是桃花源文化公司的胡妍紅有投資建設南山風景區意向,她的資金實力究竟如何,不要做成半拉子工程,別到時戲沒唱成反而先塌了臺。”

最後,柏安民作重要講話。柏安民在講話時,用食指在空氣中寫了一個“永”字。一般情況下,柏安民要是做出這樣的動作,說明他的心情很好。他說:“揚帆市長講得很好,我們幹任何事業,都要聽取多方面意見。我說兩句。第一,發展旅遊不是學術考證,學界是否公認並不重要,南山風景區建設能直接帶動新區地產增值,有經濟效益才叫發展;第二,我們對投資方的投資實力還要進一步驗證;第三,荊都城市新區要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城市新區建設的樣板。現在各地都在建設城市新區,我們荊都作為江南省第二大市,要堅持文化興市理念不動搖,透過文化和旅遊帶動地產經濟成倍增值,建設集宜居、宜商、宜遊、宜業於一體的高品位的都市家園。我們要建出特色,要有亮點,要做大文章,不能一般化,要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新區建設做出榜樣,要以發展的成果來檢驗市委、市政府的執政水平,檢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成效。”

最後,柏安民不忘向各位領導做了一點提醒,他說:“建設城市新區,推進一項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全市上下一定要統一思想,要講政治,講大局,不能有雜音,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全力服務新區建設,我們再造一個新荊都的夢想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按照柏安民平時的講話風格,一旦他說到要講政治,那就說明他對那件事情是相當重視了,其他人就不能亂議論了。

什麼是講政治?李非語仔細揣摩柏安民的講話意圖,他大致弄明白了。講政治,表現在具體問題上,就是服從,無條件地服從。

幾天後,又經過一系列的運作,南山風景區旅遊開發專案在江南春大酒店正式簽約。市政府與桃花源文化公司正式簽訂了南山風景區旅遊開發專案合同書,常務副市長洪繼軍與胡妍紅代表雙方在合同書上簽字。簽字時,各位常委會在簽約席後方站成一排,共同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根據合同,桃花源文化公司註冊成立桃花源集團,投資兩億元進行南山(原名落馬坡)旅遊開發,建設4A級旅遊景區,建成全國著名的休閒旅遊度假勝地。

根據即將編制的南山風景區旅遊詳細規劃,南山核心景區將建設“桃花源”公園,再現陶翁筆下詩意和溫馨的鄉村田園場景。公園入口處,樹立一座陶淵明青銅雕像。創意是陶翁身著布衣,荷鋤而歸,鋤柄上懸著一隻酒葫蘆。該雕像擬聘請中央美院名家設計。桃花源公園內,是由鄉村草堂組成的村莊,草堂上升起裊裊炊煙。池塘邊,廣植柳樹、桑樹,狗吠深巷裡,雞鳴桑樹巔。人物以荷鋤的農夫和採桑的少女為主。新建南山別業度假村或者叫隱士村,村中廣種菊花,在村口放置一隻巨大的酒罈,鄉村酒坊星星點點散佈村中。一句話,讓現代遊客“走進南山裡,感受桃花源”。

胡妍紅還有一個創意,就是要做活美女經濟。胡妍紅認為要大做“美女經濟”,做“注意力經濟”,不是有這樣一句話麼,叫美麗也是生產力,漂亮的臉蛋也能生產鈔票。根據史書記載,陶淵明的妻子叫翟氏,非常漂亮,但不知道名字。美女沒有名字是令人遺憾的,好在桃花源公司彌補了這個遺憾,公司特聘專家、市文物局局長杜泉郭很快考證出陶淵明的妻子名叫翟素顏。桃花源公司將聘請名導拍攝電視連續劇《陶淵明與翟素顏》,透過南山旅遊小姐大賽,將由冠軍獲得者扮演翟素顏。桃花源集團還將推出一臺名為“印象南山”的大型歌舞山水實景演出。演出以翟素顏和採桑少女為主角,挖掘美麗資源,展示民俗風情,從而啟用南山風景區人氣、商氣和財氣。

陶淵明詩文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和財富寶庫,潛在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非常巨大。在柏安民的直接關心下,桃花源集團已精心編制了多個南山風景區招商專案,開展對外招商活動,走專案帶動之路。這些專案已經在省、市主要媒體上進行了公佈。主要有:根據陶公躬耕的史實,編制中國農耕文化博覽園專案;根據陶翁嗜酒的愛好,編制了菊花酒廠專案;還有影視基地專案、南山溫泉專案、農家樂專案等。

就在南山風景區一系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之際,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李非語突然接到省城《江南晚報》一個朋友的電話。他的朋友在電話中說,報社收到一封《陶家窪陶氏是陶淵明後代嗎》的稿件,對此前報道的荊都陶家窪陶氏可能是陶淵明後代提出質疑。稿子來自荊都本地,作者是一個名叫石礪的人,是手寫稿,看來此人還不會電腦。這位朋友還說,主編對這條新聞很感興趣,目前,被他以這個作者腦子太不正常為由壓了下去,請李非語設法與石礪溝通一下,擺平此事。

李非語聽了驚出一身冷汗,現在的晚報就喜歡搞爭鳴,以吸引讀者眼球。這條稿子要是發出來,然後再來個後續報道,那麻煩就大了。

解鈴還需繫鈴人,李非語立即將胡妍紅叫到辦公室,說:“我們一直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江南晚報》來電話了,荊都有人唱反調,寫文章反駁你們的創意。”

胡妍紅撓撓頭,笑道:“這個人是誰,膽量倒是不小,反駁不怕,稿子還沒發表吧,我去一趟省城,做做工作。”

李非語嚴肅地說:“胡總,暫時還沒事,但為了杜絕後患,當務之急,你立即去找到這個叫做石礪的人,與他溝通溝通,只要他不繼續反對就行。現在爭名人的現象,也不是荊都一處,全國到處都有嘛。”

“有反對的聲音,說明我們的聲音還不夠強大。下一步,我們還要掀起更加強大的宣傳高潮,讓反對的聲音聽不見,直至自動消失。”胡妍紅說道。

李非語不想與她繼續糾纏,說:“下一步的事以後再說,你現在就去找到作者,把這件事情處理好,我們也不強迫他接受我們的觀點,只要他不公開反對就行。”

離開李非語的辦公室後,胡妍紅只打了兩個電話,就把石礪這個人找到了。原來,他是市文物管理局的退休老局長,杜泉郭的老上級,也是一位在省內頗有聲望的考古學家。接著,胡妍紅又去了一趟省城,透過關係,把石礪投到江南晚報社的那篇稿子拿了回來。

胡妍紅和杜泉郭對石礪的質疑稿進行了認真審讀、細細咀嚼,覺得這個老傢伙說得句句在理,有鼻子有眼,而且,杜泉郭還發現,石礪肯定接觸過那本收藏在文物局庫房內的《陶氏支譜》。因為,石礪要寫出反駁文章,必須要閱讀這本家譜。這本家譜平時鎖在庫房內,一般人根本看不到,包括石礪。

杜泉郭惱羞成怒,他順藤摸瓜,很快糾出了“內鬼”。原來,在寫這篇質疑文章之前,石礪找到庫房值班人員的家裡,日夜央求,要一睹《陶氏支譜》,那名值班人員曾是他的下屬,被老領導纏得沒奈何,就趁杜泉郭出差的機會,偷偷開啟文物庫房,讓他翻閱了一下。憑藉多年的專業知識,石礪當場就作出判斷,家譜是真的,但少數幾張顯然做過手腳。當然,經過做舊處理,一般人是看不出來的。

得知這些情況後,杜泉郭氣得半死,可是現在就是把那名值班人員斃掉也於事無補了。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要與石礪作好溝通,努力化解此事。

經過一番打聽,胡妍紅終於得知了石礪的住處,他住在老城區的一所舊房子裡。石礪喜酒,胡妍紅特地買了四瓶茅臺,開著賓士,向老城區奔去。

寬敞的大街跑到盡頭了,車子只能停下來。胡妍紅只好步行,進入一條巷子,到處是瓦礫,她高一腳低一腳地走著,轉過三四條衚衕,終於找到了石礪的家。

石礪有一兒一女,兒子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女兒原是企業工人,已下崗多年,在街上炸油條。石礪的老伴年輕時沒有正式的工作,老了後全靠石老的退休工資生活。幾年前,石礪的兒子在上海結婚要購房,石礪沒錢支援兒子,和老伴一合計,就將新房子賣了,將錢給了兒子。賣了房子後,他在老城區租了一套三開間的舊房。老城區房子破舊,交通不便,早晚屬於城市拆遷改造物件,這些年老城區裡有條件的人都想辦法往外遷,只有石老這樣的老頑固才會跑到這殘垣斷壁堆裡來居住。他老夫妻倆看中了這裡,圖的肯定就是房租便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人魚崽崽飼養APP

風入松鼠

唯女子與徒兒難養也

夏小綰

擁吻蝶

月亮生長中

重生肥女非等閒

楊夢闌駱明忠

水泥封心,高冷校花悔不當初

道成

澀老公的甜心(甜心繫列之八)

田心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