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四五章 佞臣苗子,玩宋,春溪笛曉,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章好看! 曾鞏道“能看懂已經很了不得了, 我和他這麼大的時候可認不出多少字。”

兩人聚過了, 曾鞏傍晚又和同窗們聚會。談到酣處, 曾鞏免不了又提起好友王安石。上回曾鞏感嘆了王安石不做京官要外放,這回則是直誇王安石兒子聰敏過人。

同窗之中有個叫張恕的,年方十九,性格卻穩重持重。聽曾鞏說起王安石之子他也不曾插話, 只在回家後和他父親張方平說道“子固兄與那位介甫兄感情可真好, 每回聚會時總不擴音上幾句。”

張方平教子寬縱有度, 父子感情甚篤, 考校完後總會說些別的話題,張恕今兒就把曾鞏所說的事告訴了張方平。

張方平如今身兼多職——

先是翰林學士,給皇帝當顧問的。

其次是史館修撰,修史書的。

再次是權三司使,權,暫時的意思, 也就是臨時的全國最高財政官, 管著朝廷的錢袋子。

還有一樣, 權知開封府,還是一個意思,臨時的開封府知府。

宋朝的官職大多都這樣重重疊疊、繁複無比。

昨日張方平去開封府衙門上班, 正巧聽了差役抓獲拍花子的事兒,聽兒子這麼說頓時來了精神“巧了, 昨天衙門那邊抓了兩拍花子, 一男一女, 差點把小宋官人家一孩子給拐走了。”

小宋官人名叫宋祁。

張方平叫對方小宋官人,並不是因為這位小宋官人年紀比他小,而是小宋官人家中還有個兄長,名叫宋庠。宋家兄弟兩同一年進士及第,據傳本來宋祁排第一,當時太后講他們兄弟皆在榜上,表示弟弟豈能在兄長前面?

於是把宋庠點為狀元。

時人都說他們一門雙狀元,把他們合稱為二宋。

為了區分兩位宋官人,大部分人都把宋祁稱為小宋官人,把宋庠稱為大宋官人。

大宋官人以清正聞名,生活節儉。小宋官人卻與他兄長恰恰相反,他好奢靡,好美妾,好蓄婢,好尋歡作樂,就如他那句詩寫的那樣浮生常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今年小宋官人年僅四十六歲,底下已兒孫滿堂,光是兒子就有七個,女兒也不算少。換了別家丟了個孩子肯定急得不行,他倒好,還是差役把人送回去才現丟了個兒子!

“小宋官人昨天重謝了抓住拍花子的差役,聽差役說是有個小孩現的,還託我找一找是哪個來著。”張方平捋須一笑,“沒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明日我這就讓人去把這事告訴小宋官人。”

張方平與宋祁正奉旨合修《景佑廣樂記》,平日裡還算相熟,第二日他便收到宋祁的帖子,說是邀他一起來見見一眼識破拍花子的四歲小神童。

張方平早從兒子張恕那聽了許多關於王安石父子的事兒,也很好奇這位王介甫和他兒子有什麼奇特之處,很快便差人去回了宋祁說會按時到。

另一邊,王安石也收到了宋祁遣人送來的帖子。

王安石吃了一驚。相比他一個才入仕沒幾年的官場新丁,宋祁可以說是前輩中的前輩,怎麼會給他下帖子?

等看完帖子王安石才曉得緣由。他心情頗為複雜地看著伏案在那寫寫畫畫的兒子半響,心中既驕傲又擔憂。

兒子出名太早,到底是不是好事?

帖子中還提到,開封知府張方平也會過去。宋祁與張方平的文章王安石都讀過,今年張方平上書提出“恢復古文”的事兒他也在司馬光那邊知道了。

這恰巧也是曾鞏恩師歐陽公的主張。

所謂的“恢復古文”其實是套個“復古”殼子而已,從根本上來說是不少人有志於改變目前追求華美文風的風氣,讓文章“返璞歸真”。王安石對此很是贊同,也響應號召寫了不少“復古文”,算是為“恢復古文”搖旗啦喊。王安石和司馬光編纂《五年科舉三年模擬》就討論過這件事,這書應該每科舉完一輪就重新編整,不出十年科舉必然會有大變!

而小宋官人宋祁的文章也給了王安石不少啟示,尤其是宋祁前兩年管財政時提出的“三冗”更是令他認同不已。

三冗,指的是冗官、冗兵、冗僧。

冗官的意思是科舉錄取率太高了,又有許多關係戶,不行啊,得裁員!

冗兵的意思是招募的廂兵太多了,又不加強訓練,一點用都沒有,不僅白費軍餉,還荒棄良田,也不行啊,得裁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廚神,烤個串引來了仙獸

劍橫秋水

重生後小祖宗她野翻了

野貓愛吃魚

變身之血海芳菲

王格必

當滿級大佬掉馬之後

戰七少

我上交了異世界

溫升

快穿:靠生子成絕嗣帝王心尖寵

習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