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抓門聲,將盜墓進行到底,龍飛,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我們的人全都聚攏到一起隨方老向麻佔出的時候,老頭兒就有點疑惑,扶著眼鏡說剛才怎麼沒看到這麼多人?

“這個......”我咳嗽了一聲說“剛才他們幾個一塊去方便了,這種地方雖然沒什麼人,但也得注意個人素質不是?不能隨地大小便。

方老的三個學生確實都很內向,看見這麼多生人,悶著頭不肯說話,只有方老時不時的在周圍指指點點,對他們輕聲說兩句。曹實始終暗中觀察方老他們,而且吩咐別的人要時刻注意四周的情況。

當天的天氣還好,風沙也不算大,所以幾公里的路很快就走完了,下午五點左右,我們已經遙遙看到了麻佔小城。

這是個非常小的城市,已經被歲月和風沙吞噬的面目全非,只剩下不到兩尺高的殘破城牆勾勒出整個麻占城的輪廓。

當我站在麻占城前時,就感覺任何文字以及影像資料都無法涵蓋出這個小城遺址的全部內涵,風沙彌漫的蒙古高原,一座沉睡的西夏古城,我甚至能聯想到幾百年前,西夏人在這裡忙碌的創造著屬於他們自己的文明,文化,以及短暫的輝煌。

麻占城內的建築大部分都已經坍塌毀壞了,殘垣斷壁被經年的風沙掩埋成一個一個沙包。方老對這個地方似乎相當熟悉,輕車熟路的帶著我們來到城中心一處儲存的相對完好的建築前,說“這裡可以勉強容身,等一下我在地圖上給你們說說從麻佔到白馬強鎮軍司遺址的具體路線。”

這所房屋的幾扇窗子都塌了,房門倒儲存的比較完整,有一塊破舊的厚木板充當門板,方老叫他的學生把堵在門口的沙子清理掉,然後讓大家進來休息。屋子裡一些物品已經看不出原貌,地面上鋪了厚厚一層沙子。我們整理出一塊地方,開始喝水。方老的三個學生仍然很拘謹,獨自坐到屋子的一個角落裡,曹實拿了些食物給他們吃,幾個人都不好意思接。

吃過東西,大家坐到一起閒聊,我們這批人身上的痞相就擋不住了,搞的方老還有三個學生一直朝這邊看。我怕方老起疑心,有意湊過去跟他搭話,分散他的注意力。走一山說一山,真正涉足到西夏故地的時候,我對這個充滿神秘的國度無形中產生了些興趣,所以請教了方老幾個關於西夏的問題。

方老的話不多,但我一說向他請教,老頭兒的精神頓時健旺許多,問我“你對西夏的瞭解有多少?”

我尷尬的搖了搖頭,方老勸導我說“瞭解的不多也不要緊,如果你真對西夏有興趣,不少書面資料都可以參考學習。每一個人都是從一無所知走過來的,今天不瞭解並不代表永遠不瞭解。搞研究其實和其它很多事一樣,是一個態度的問題。這裡面也有一些比較簡單的竅門,比如說,想全面的瞭解西夏,從那裡入手呢?總結起來就是三點歷史,文化,地理。這三方面全部掌握以後,才能進行一些更細緻的研究,你能聽明白嗎?”

“這個......我能聽明白。”

“我的一些學生剛剛接觸西夏的時候,總喜歡從公元1o38年西夏建國說起,我就批評他們,1o38年以前呢?難道党項羌人的歷史就是一片空白?那麼大一個國家就是突然出現的?這種態度不嚴謹,不可取......”

說到這兒,曹實手下的人不知道談論起什麼開心的話題,幾個人同時放聲大笑,方老就轉臉去看,我連忙追問道“方老,我對這些很感興趣,麻煩你講一講行麼?”

“好。”方老回過頭說“我很願意跟你交流,不過我學識有限,講給你的都是比較淺顯的問題。西夏的前身是党項,而党項,是西羌族的一個分支,所以被稱為党項羌。這個民族以部落為劃分單位,用姓氏作為部落的名稱,逐漸形成了八個比較著名的部落,也就是党項八部,其中拓跋部是最為強大的一部。關於拓跋部,一些學者認為是鮮卑族的後裔,我也比較贊同這個觀點。”

方老一看就是那種比較呆板嚴肅的學者,而死板的歷史聽起來是最沒意思的,方老倒不覺得沒意思,講的很起勁“隋唐時期,一部分黨項羌人南遷,開始依附中原王朝,特別是唐朝,党項羌人經過兩次內遷,慢慢聚集到靈州、慶州、夏州、銀州、綏州、延州、勝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東部和陝西北部,唐中央政府為了便於管理這些少數民族,採取以夷制夷的方針,授予一些部落領官職。這個時候,党項仍然不是一個團結的整體,部落和部落之間沒有從屬關係。一直到唐末黃巢起義,党項拓跋部的領拓跋思恭出兵鎮壓起義,被唐僖宗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夏國公,並賜國姓李,党項從此跡。”

我已經聽的有些頭暈了,方老卻沒有停口的意思,喝了點水後繼續說“五代十國時期,不管中原地區是誰掌權當政,拓跋部總是恭恭敬敬俯稱臣,藉以換取自己在西北的統治地位和賞賜,前後累計二百多年時間,勢力逐步擴大膨脹。宋太祖即位初期對拓跋部的態度比較溫和,允許他們世襲統領領地。但從李繼遷開始,雙方關係慢慢惡化,進而刀兵相見,李繼遷之後的拓跋部領是李德明,他全力向河西走廊拓展疆土,給党項羌族換取必要的生存空間,李德明之子李元昊......”

這種教條式的西夏曆史讓我感覺非常乏味,實在是聽不下去了,藉著方老換氣喝水的機會,趕緊轉移話題“方老,你們這次是準備搞什麼研究?”

“帶他們到西夏班駝古城去。”方老指了指身邊的三個學生“他們是第一次去班駝,我是第三次,或許也是最後一次了。”

“班駝?”

“也是一座古城遺址。”方老皺著眉頭說“蒙古第六次征討西夏的時候,西夏統治者已經感覺這一次無法再抵擋蒙古鐵騎,就在京師被圍之前把大量文獻物品轉移到其它地方,黑水鎮燕軍司,哦,也就是黑水城,你應該知道吧?這裡是其中之一,我和幾個同行的老學者都認為,班駝城也是其中之一。黑水城的西夏文獻文物本世紀初流失到國外很多,而我們國家從黑水城掘出來的,都是些無頭無尾零散且無法整理的殘破資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按道理說,我的推斷應該沒錯,但我先後兩次遠赴班駝,都一無所獲。西夏傳世的史料不多,元人也沒有給西夏修專史,如果能從班駝掘出一些有用的東西,堪稱幸事。我這把年紀,這次出門已經很勉強,可能沒有下一次了......”

“老師......”方老的三個學生顯得有點難過“這一次一定會有收穫的......”

“但願吧。”方老取下眼鏡擦了擦,對我說“還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繼續交流。”

“好。”我硬著頭皮說“方老,請講講西夏建國以後的事吧。”

一直到我眼皮子困,方老才意猶未盡的停止了我們之間的“交流”。雖然我不太愛聽他枯燥的講述,但從心底裡對這個呆板的老頭兒產生一種由衷的欽佩,象他這個年紀的人,應該呆在家種種花養養鳥,抱抱孫子,享受幾天寧靜舒心的生活,他卻甘願把最後一點精力耗費在茫茫荒漠裡,信仰和信念的力量有時候大的讓人意想不到。

這一夜很平靜,第二天清晨,方老帶著自己的三個學生準備繼續向西,而我們則佯裝朝東北方的白馬強鎮軍司出。臨分別前,方老給我留了張紙條,上面是他的聯絡方式,他說很欣賞我求學上進孜孜不倦的態度,希望以後可以時常通通訊,交流一下心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靈異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