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重要的是靈魂,黃小廚的美好日常,黃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七年,之後做了學院的老師。

學院有門很重要的課程,觀摩課。我們每週一放兩部國產影片,或者是老電影的回放,週二和週三晚上放兩部最新的電影。學校還經常舉辦電影周。所以到臺北後,通告繁重如山,真的有些不適應,到了晚上我最大的願望是去看場電影。有一次去電影院鬧出了個笑話。我們去買電影票,那兒的票賣得比別處貴。我就問人家:“你這裡送不送爆米花?”那個賣票的小姐用一種很輕蔑的眼神看著我,她一定心想:這個人怎麼會這樣,居然來要爆米花。

那次我看了《聖女貞德》。很多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不好,可我覺得還不錯。因為我有自己看電影的角度和想法。在這部電影裡,呂克·貝松用一個半小時拍了一個商業化的聖女貞德,又用了一個小時對他自己的拍攝方法和這個故事進行了理論分析和探索。他不是單純地在拍電影,而是在電影裡奉送了一篇電影評論,提出一個問題:上帝的使者會不會來救貞德呢?從商業角度,觀眾當然都希望,上帝忽然顯靈救了貞德。結果並沒有,呂克·貝松批判了這樣的方式。最後貞德死時被燒的表情,依舊是充滿恐怖的,那種恐怖是不可名狀的。可是她的心靈得到了平靜,她最後懺悔並認清了自己,我覺得這大概是導演真正的意圖。如此大師級的導演,在創作時會有一種願望:完成作品,不僅僅是完成一個故事,更需要完成一種意圖,講述自己心裡的一段感受,或者是一種理念。

談到大師,有許多大師的電影給我的印象和影響都很深。前面講過伯格曼,之外還有弗朗索瓦·特呂弗,他是法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學院曾經搞過一次法國電影周,我們看了一些電影后,我又去拉片看,去看法國新浪潮電影的變化。《四百擊》,講述了一個很反叛的小男孩的成長過程,那是導演的一個自傳。我看到電影裡男孩童年的故事,就像是在看我自己。在電影中,孩子叛逆,希望能夠逃避現實生活,他甚至在房間裡點根蠟燭,把巴爾扎克的肖像放在前面,去禮拜他,結果蠟燭一下把家裡的窗簾和床單都給燒著了。童年真的是如此荒唐。

我喜歡特呂弗的這部電影,是因為我覺得所有人進入創作狀態中,會更多從自己童年開始思索人生的軌跡,思索自己成長的影子,思索自己如何來到這個世界,思索自己的模樣。

《四百擊》中,這個孩子後來被送到管教所,有天全體在操場上打球訓練時,他逃跑了。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就是他在跑,那個鏡頭有幾分鐘之久,一直跟著他在跑。他跑過一片鐵的籬笆、一片樹叢、一條路,一直跑一直跑,直到跑到海邊,四下張望,沒有路了,只有海水“嘩嘩”地衝過來。他轉過頭來,鏡頭往他的臉推過去,定在他那張年少而又無知的、帶一點叛逆的面孔上。

看到這裡我很感動,大概每個人的童年都有這樣的一個過程,充滿著荒唐的行為。

《四百擊》讓我思索,開始從自己身上看到童年的影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在火影練吸星大法

三服

吾妹千秋

木秋池

秘境3:迷失的絕世秘藏

冷娃

大佬他又開掛了

月色遙

官路梟雄

小鬼上酒

南北朝那些事兒:劉裕拓跋珪卷

雲海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