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布尔和同年出生,可是开始读诗经了。
布尔和闻言,脸越发红了,只有学进去了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她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会为自己学识浅薄没能开蒙而感到羞耻。
康熙虽然在和乌林珠说话,也一直留意着胤礽,见状,不由莞尔,笑道:“保成,布尔和是女孩子,读书慢一点不打紧。”
虽然他喜欢才女,但是对自己的女儿却舍不得她们吃学习的苦。女儿不比儿子,嫁人生子才是她们人生最重要的事,学识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因而,并不太在意自己女儿读不读书,当然,如果她们爱读书,他只会高兴,不爱读书也无所谓。反正自己已经是女儿们最大的靠山了,用不着她们苦熬读书,熬坏了身子反而不值当。
胤礽却不认同康熙的
观点,远的不说,就说霍折,读书就比他读得多:“阿玛说得不对,正是因为布尔和妹妹是女孩子才该趁着年纪小抓紧时间读书呢。”
“哦?”不止是康熙,其他几人也看了过来,疑惑太子为什么会这样想。
“女儿家一旦嫁人就少不了生孩子,听说一孕傻三年,按照布尔和妹妹生5个孩子来算,她以后要傻15年呢。可不得趁着现在不笨的时候赶紧读书。”胤礽洋洋得意地说,他可是听人说过,荣嫔娘娘脑子不好就是因为生了太多孩子,“所以说母亲伟大,为了生出我们来,甘愿傻三年。”
噗嗤一声,康熙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即就发现保成不满地瞪向自己,连连摆手:“对,对,保成说的对,布尔和你也要努力读书啊!还有乌林珠、淑敏,你们也是。”
不行,憋得太辛苦了,康熙只觉得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又要忍不住笑起来。
“看吧,我说得没错。”胤礽冲着布尔和点头说道,“我的书上有记录的笔记,都给你。”
“谢谢太子哥哥。”布尔和细声细气,其实她最缺的是先生,宫外的宗女多半跟着兄弟们在一处读书,但宫里不一样。皇子在乾清宫读书,那里天天重臣出入,说是属于后三宫,却是实实在在的前朝。谁让他们阿玛懒省事,硬是把自己的寝宫变成了集成寝宫和办公的综合场所。
因为有胤礽从中协调,第二日,
三位公主得以跟着太皇太后和太后登上了午门,康熙没有来,主办人胤礽却已经到场。
“听说大哥要举一个金黄色的牌子进来,你们等下留意了。”胤礽和布尔和等人说道,胤褆的事瞒不住他,他可是镶红旗旗主。
孝庄点头,觉得太子这样安排甚好。胤褆是皇帝的活下来的长子,加上满洲论贤不论嫡,导致胤礽的太子之位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稳固。等胤褆长大了,定然会有一批人站在他身后,或许都不用等他长大,已然有人站在他的身后,正好借助这次机会,让胤褆明白君臣之别。
保成,乃大清太子,是以站在午门上俯视下方,而胤褆,即便是皇长子,却也只是臣,举着牌子在午门之下。
“希望保清能够认清身份,不要有无妄之想。”孝庄心里默默说道。
然而两个当事人毕竟还是小孩子,哪里会想那么多,借着胤礽的光,本来在下五旗中排位并不靠前的镶红旗一跃成为下五旗之首。上三旗过去之后,头一个进场。
“看,看,大哥他举着牌子来了。”胤礽霍地一下子蹿起来,冲着底下招收。
而底下的胤褆,眼神也极好,一眼就看见了太子,冲着他露出两排大白牙。也就是距离远,不然能看见他的嘴都咧到腮帮子上了。
什么君君臣臣,他是一丁点儿没有体会到,只觉得今儿个玩得可真开心,就是身边都是女人,要是换成差
不多大的男孩子就好了。
当然,更让他高兴的是,在镶黄旗队伍中他又看见了那个让自己心心念念的女孩,并且记住了她所在队伍中的佐领。
“看大哥的傻样,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胤礽可不会在背后说胤褆的好话,人家笑得开心,他就说人家是傻样。孝庄明白太子的小心思,又看了看下面乐得找不到北的大阿哥,心里叹息一声。
孩子还小,又知道什么呢。
说不定胤褆还在为胤礽无法亲生参加这次活动而惋惜呢,孝庄还真没猜错,玩得无比开心的胤褆是真心为胤礽惋惜。他们列队从旗地出发,然后绕着紫禁城走一圈,一路上并不是静悄悄的,路边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加上队伍里女孩子叽叽喳喳,别提有多热闹了。
一直到踏上金水桥,大家真正安静下来,但是这种安静的气氛却又夹杂着众人的紧张和期盼,连带胤褆被感染。直至走到午门前,大家齐声恭祝太皇太后凤体安康等,从金水桥上累积的情绪彻底爆发,喜悦加倍扩大。
“庙堂之高,太子他哪里有机会体会到这种快乐。”胤褆开始想着回去的一路该有多热闹,和来时不一样,回去路上可不会再拘着大家不让买路边摊贩的小东西。他得买上两个鸭梨,刚才喊得声音太高,嗓子都冒烟了。
就在他带领队伍离开午门没多久,只听午门前传来一道整齐划一的声音:“不
怨天,不尤人,大清女儿当自强!”
饶是孝庄也忍不住站了起来,这句话,喊出了她的心声来。
“好,好,我大清女子都该有这种气魄。”孝庄大声说道,这一瞬间,她忘却了所谓的君臣国本,只知道,自己是女人,是天下女人的表率,底下的这群女孩子喊出了她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