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两银子,他是知道保成从庆丰男那借了五百万两银子,自己也默认了,太子早晚要长大,手上也需要钱。现在需要的少,自己都能给,以后需要的多了,自己可就不方便大把大把给儿子塞银子了。
手里有了足够的银子,不至于为了一点钱什么人的孝敬都收。
可是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就为了一个铁矿,转眼花出去一百万两,也就是这一百万两落在自己兜里,否则他还真能被刺激到心梗。
大清至今一年的赋税也没超过两千万了两银子,更不用提三藩之乱后,很多地方是收不上来税收的。
所以,保成的一百万两他是要定了,想了想现在的缺口,要是再有一二十万两就好了。从儿子手上弄钱有点不光彩,一时之间,康熙有点犹豫。
他一犹豫,胤礽立
刻紧张起来,生怕康熙觉得少,不肯给。
便又加大了筹码:“这样,我可以再加50万两银子,而且只买50年的使用权,50年后朝廷可以再收回去。不过得给我一个懂技术又懂经营还会生财的杰出人才才行。您总不想看到儿子的150万两银子打水漂吧!还是借来的银子,要是还不上可丢死人了。”
还?
借给太子的银子还需要还?
康熙心里觉得好笑,也就保成年纪小,觉得借了银子就要还,恐怕庆丰男本人都没想着让太子还。这笔钱,可不是单单给太子的,更是递给自己的一份投诚。
“行。”康熙一口应了下来,要是别人,他可能会犹犹豫豫摆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才应下,即使心花怒放,可面前的是太子,自己最心爱的儿子。
“正好康亲王在折子上推荐了一个叫戴梓的人,说是学问极好,又懂兵法,又发明的连珠火铳等物,还是浙江人,浙江人天生就会做生意。让他去镶红旗辅佐你可好?”康熙想到最近几天才看过的折子,顺口把戴梓给了胤礽,做出了一个日后让他后悔的举动。
然而此时的康熙却觉得极其划算,一个人值50万两银子,就是全身上下金子打的,也得打四十个金人。
“阿玛和康亲王都说好的人肯定不一般。”胤礽倒是没有觉得康熙糊弄自己,康亲王杰书可是个有名的实在人,能被他推荐的不会是庸才
。
即将有钱入账的康熙心情大好,使劲撸了一把儿子的额头,有点扎手,和个黑色的小绒球似的,不过他也没有过于苛责。保成本就不太喜欢剃头,头发偏偏长得快,以至于他摸儿子时,光溜溜的时候少,毛茸茸的时候多。就连他自己,取掉帽子其实也是一颗毛茸茸的头,有时间甚至帽子都遮不住额前长出来的刘海,谁有那个空闲三天两头剃头发,对于大清官方要求的发型,走走形势就行了。
有了国丧什么的,剃头反而是过,剃的次数少点反而顶多就被人说一句邋遢,到乡下,小民小户舍不得花钱,往往都是要进城了才意思意思把前头的头发剪短,有的技术不行就和狗啃的似的,只要不超过一指长,任是谁见了也挑不出来理。
因而,每当摸到儿子光溜溜的脑袋时,都会忍不住多摸几下。
“保成头发硬,脾气也犟。”康熙又撸了几下笑道。
胤礽噘嘴,他脾气好着呢,哪里犟了:“阿玛说话好没道理,那是头发太短,长头发就硬了,不行你摸我的辫子,软着呢。”
说着,把自己的小辫子塞进康熙的手里。
他留头也不久,辫子没长多长,自然又细又软。
不过这会子胤礽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发量问题了,瞅了一眼康熙的辫子,担忧道:“都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我不就这么点头发吧!”
大哥的头发可比他多好多。
“不会,保成
下次剃头勤一点,多擦擦生姜就好了。”康熙又撸了一把儿子的小脑袋,笑道,他心里清楚得很,保成不爱剃头主要还是不想擦生姜。但是小孩子剃头偶尔会出现感染现象,所以一剃完就赶紧抹生姜消毒预防。小孩子头皮嫩,讨厌抹生姜也正常。
胤礽看了一眼康熙,一点都不相信。
“阿玛又糊弄我,剃头那块长出来的头发又不编到辫子里,长得再茂密又有什么用?”说着,他摸了摸脑后,这一块的头发怎么就那么少呢。想要辫子比大阿哥粗,靠生姜已经不现实了,只能作弊。要么把所有头发留起来攒成一根大辫子,要么把辫子去掉,短头发看不太出来。
可惜这两点都不现实,看了一眼康熙,胤礽不抱希望的想。
“你还小,再过两年头发就多了。”康熙安慰着,保成的头发已经很不错了,又黑又亮又粗,小孩子头发少一些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