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戴梓的设想
何钢柱带来的消息堪称震撼,几乎立刻就压下了之前抓人事件的影响,就连苏努当街道歉也不足以比较。官员道歉只能是谈资,修园子也只是惠及一小方人,生计之下,就算园子免费逛谁又有那个心情天天过去?
只怕就算盖好了,大家也不过是逢年过节去上一趟而已,除非家中有闲钱或者确实离得不远。
然而图书馆就不一样了,哪怕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不识字,但不代表他们对自己后代没有期待。更不用提苏努当街道歉吸引来不少学子官员,他们当中,不少人都在书上耗费了大量的银钱,家中富裕些的尚且不觉得有什么,书买回来不但可以自己看,受益匪浅,也能藏书传给子孙后代。
可是囊中羞涩的人就苦了,又想看,又没钱。
无一例外,他们对能够藏书万册的图书馆充满了期待,更有一些投机者,也从图书馆中看到了一丝机会。人都是有圈子的,读书人的圈子更是如此,如果能够天天去图书馆被贵人赏识无疑对他们而言是便捷的途径。
且不提众人对图书馆的期待与看法,此时胤礽却在镶红旗旗地中,底下坐着戴梓、王霞等一众工匠。
“……必须要足够大,并且能够防火抗震,图书馆的大概要求就是这样,你们还有其他想法吗?”胤礽不是那种什么都还没有
干,口号喊得震天响的人。
在让何钢柱将自己投建图书馆的同时就已经有了心目中的完美图书馆。
想当然,借鉴了虫星的图书馆。
首先要足够大。万册藏书只是一个概数,最后肯定会比万册藏书要多,不说作为太子他绝对有能力搜集到万册藏书,就是开放图书馆让人免费看书也不可能一册书只有一本,至少得有十本才够人看的。此外,图书馆的书一概不外借,以防最后书都被偷没了,所以必须有足够多的场所供人在里面看书。
其次就是要防火,毕竟是书,一把火就能烧了,里面看书的人也是大清未来的精英,如果他们遇难大清的损失就大了。
接着就是抗震,半年前的大地震让人到现在都没缓过劲来,听说不少人半夜都会吓醒。
胤礽的话音落地,戴梓立刻补充:“还有光线和冬天取暖问题,看书肯定需要明亮的环境,那么窗户就要开大些。可是窗户开大了,冬天肯定冷,就算用地龙或者炭盆也无济于事。”
读书人最知道读书的苦,戴梓一语切中要点,这是胤礽想象不到的。
他读书可从来都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温暖舒适的环境让他忽视了现在绝大多数学子读书时都会面临这两样问题。所以此时的读书也可以称做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这个问题很好,记下来,还有人有问题吗?”胤礽让人记下戴梓的问题,补充进自己
的方案中。
在场的众人纷纷低下头,哪怕被叫来充场子的几个参领也一样,他们都不是读书人,在他们看来读书就是给一本书,然后读就是了。
“那就先这么多,接下来我们来商讨一下需要盖多大,有什么建,建成什么样子的。”胤礽组织会议有模有样,让底下的参领见了,纷纷想回家打自家孩子几顿。
都是孩子,怎么差距就那么大。
他们家的孩子还只会瞎玩,哦,不对,大学堂开课后他们的孩子很久没有瞎玩了,光是大学堂的课程活动就足以把臭小子们的精力和脑力消耗得七七八八。也就是过年放假这些天调皮了一些,平时已经很省心了。
“殿下,图书馆要容多少人?”工匠中有泥瓦匠,他们犹豫了好一会儿,问道。
“大概一万人吧!万册藏书,来一万个人看书也正常。”胤礽随口说道,“就是几万人也正常,京城里的读书人挺多的,而且图书馆任何人都能进,哪怕只认得几个字,万一人家就是想看书呢?”
底下一片默然,纷纷不可思议地看向他。
疯了吗?
几万个人涌进一座院子中,是,其实镶红旗的大学堂也有万余人,可是那是学校,有纪律的地方,学生的言行都有人管着,不会瞎逛,最主要的是,镶红旗给大学堂划了一块很大的地面。南城那人挨人,有那么大的地方盖个图书馆吗?
就是皇宫,占了那么大的地方
,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人。
好吧,他是太子,太子要发疯,他们这些人只能跟着一块疯,反正出钱的是太子。
其中一些泥瓦匠甚至已经激动起来,他们还从来没有干过那么大的工程。作为泥瓦匠,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在吹牛时往往会说哪个房子是自己盖的,图书馆越大,他们能吹的也就越大。
“防火必须得用砖,木头的肯定不行。”立刻有人说道。
“那得多少砖,如果都从外头买也太破费了,对了,咱们自己不是有灰浆吗?就用灰浆打砖好了。”有人提议,“灰浆里面加石子做出来的砖可比青砖还要结实呢。哦,如果再节省点还能往里面加大量河砂,一样结实。”
这人说的灰浆是王霞后面烧出来的,在去掉大量石膏后,烧出来的灰颜色不如之前那样莹白,强度却提升了许多。特别是加入小石子后,更是将强度提升了好几级。也就是说,王霞本来就烧制出标号不低的水泥,因为之前制作水磨石地面后习惯往水泥中添加小石子,再加入河砂,无意中倒是弄出来了混凝土。
“这个可行。”戴梓首先点头,“不过做成一块块的砖还是太麻烦了,能不能像你们做砖那样直接弄四块大板子支撑柱,往里面灌浆,不就直接是一堵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