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胤礽吃醋
盖房子主要看人力投入,图书馆有朱裴盯着,又才有了新型预制砼柱砼梁砼板结构,进展甚至比普通房子还要快一些。若非图书馆设计得过于宏大,可能用不了两个月就能结束。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朱裴直接建议工部将图书馆纳入了工部的范畴内,反正工部也没啥活计,工部尚书王熙好人做到底,干脆让朱裴带着营缮司一同前去。
“我知道你的想法,让他们提前学学,省得临到头束手无策。”王熙是个老狐狸,早就把朱裴的想法看透了,暗暗表示支持。
作为第一位能够参与军机的汉臣,王熙不是没有远见的人,去工地看过一回就发现了砼的好处来,比起金丝楠木,砼柱的造价确实要低许多,也不劳民伤财,更不会把民脂民膏送到一些权贵手中。他不便明着表示支持,却愿意提供便利。
朱裴闻言,大吃一惊,继而激动。王熙是老臣,深得两代皇上信任,顺治临终前的遗诏都是让他草拟的。有他支持,就是肃亲王等人也得把这个暗亏给吃了。
于是,便笑着感叹:“可惜啊,那戴梓的炼钢炉还在建造,不然真像他说的那样砼柱里采用钢筋笼,图书馆或许能数百年不倒。”
通过对图书馆的遗憾,将话给递了出去。
太和殿肯定不比图书馆,只在关键的部分少量
使用了铜件连接,多半还是用的加工过的毛竹,太和殿的砼柱里会采用钢筋笼,无疑要结实许多。
王熙听了,眼睛顿时一亮。
“好一个以钢为骨。”
朱裴知道自己上司的支持力度又大了几分,便接着说:“如果柱子足够粗大,就要用上十数根小孩胳膊粗细的钢筋当做主筋,像插篱笆似的成一圈圆形的。每两根主筋之间用手指粗细的双钩钢筋勾住,最终在中间形成数个井字形,以免外头主筋位移。最后在外圈每隔半个巴掌套上一层圆形箍筋,形成一个整体。”
他是个务实的人,知道钢筋砼柱肯定好尚且不够,还要知道好在哪里,早早向戴梓询问过了做法,自认为这样的砼柱肯定会比金丝楠木柱还要结实。
王熙听得十分仔细,听完,在脑中想象一番,只觉得比自己之前想得还要稳妥。
“如果需要一根8丈高的砼柱,又该当如何?也能把钢筋做得那么长吗?”王熙问出最后一个疑问,也是让他一直不能拿定主意的地方。
“简单,只需搭接在一起就可以了,不过搭接的地方需要多一臂的长度,并且一根砼柱上最好不要出现三个搭接点。”朱裴向戴梓了解情况可不会只了解一半,搭接肯定有影响,但是只要搭接的长度足够长,捆绑足够多甚至要更结实一些。
王熙微笑:“务必让营缮司的官吏以及工匠熟悉并且接受砼柱,皇上,他
很看好砼柱……”
作为康熙的心腹,他不但知道康熙有意用砼柱修建太和殿,还知道更多,比如这个使得十分顺手的属下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调到户部当右侍郎,附带监管太和殿修建的成本问题。
所以,必须让营缮司的人把砼柱给吃透了,否则到时候朱裴调到户部去,拨款肯定丁是丁卯是卯,账算得比工部还要精呢。
朱裴不知道自己刚适应工部了生涯,并且体会到工部作用就快要被调到户部,听了王熙的话,心里十分高兴。如果太和殿真的采用砼柱,能省多少银钱,这些银钱,又能赈济多少灾民啊!
天下有太多的灾民需要赈济了,等到战争结束,又有许多灾民需要安置,都需要银钱。盖太和殿省一点,或许就能多活不少人。
“卑职知道了。”朱裴回答,决定盯紧营缮司的人,让他们尽快学会。
很快,时间到了五月,赶在胤礽生日头一天,图书馆内外装修完毕,图书全部都摆了上去。就连题字的匾额都刻好了,挂在图书馆上,大红布蒙着,只等太子生日那天揭开正式面向百姓。
不过胤礽却在自己生日前很是愤怒,他的六弟于2月份出生了,小小弱弱的一团,本来还有几分喜欢的。可惜在他皇阿玛给六弟赐名胤祚之后,胤礽心里立刻不舒服起来。
“早不赐名,晚不赐名,别的名字也就罢了,偏偏要用祚字,还赶在我生日前
一天,什么意思嘛!”生气地胤礽不顾康熙限令,跑到胤褆那大口大口喝甜奶茶,“在来一碗,我说老大,你这的晚怎么这么小,一点都不豪气。”
“你叫谁老大?”胤褆瞪眼,“我是你大哥。”
老大可是康熙有时间喊他的方式,怎么能让胤礽这么喊,又不是他的长辈。
胤礽也瞪眼:“我还是太子呢,你叫我一声太子吗?不都老二老二叫我的?”
胤褆摸了摸鼻子:“我好像都是叫你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