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王壮猛然成为太子伴读,整个人都晕了,回到家跟母亲王翠翠说过后,后者先是不信,继而大喜起来。拉着他就忘城南赶去:“走,去告诉你爹,你有大出息了。”
她口中的爹自然是她那短命的前夫。
“让你奶奶也高兴高兴,让她知道咱们壮哥儿有大出息了。”
带着壮哥儿改嫁,她的打算是让壮哥儿跟着丈夫姓的,不过也没有那么容易,最后只是跟着她姓,成了旗人。不过她就是前夫家捡回去的童养媳,不知父母,跟着夫家姓的,说来说去其实也没改。这样反而更让王婆子和大姑子高兴,不改姓才是他们王家的人呢。
“我知道了,我也想奶奶奶了。”王壮说道,“要是爹知道这个好消息就好了。”
他说的爹不是亲爹,而是四十三,毕竟他的记忆里的爹就是四十三。
“笨,要叫阿玛,不是爹。”果姐儿在旁边说道。
“我就愿意叫爹。”壮哥儿和她吵闹起来,王翠翠不去管两小只,吩咐家中雇的婆子去借来马车,拿出早就给前婆婆准备好的礼一路直奔南城而去。
“婆婆,壮哥儿出息了。”还没进门,王翠翠就大声说道,引来四邻观望。
“翠翠,壮哥儿又有啥出息了?”有人问。
之前壮哥儿入读宗学时,她也是这么说的,可是这回,看她脸上的表情可比之前还要喜悦。
不等王翠翠回答,果姐儿欢天喜
地说:“我哥哥他被选上当太子殿下的伴读了。”
嘶,只听一阵阵的抽气声,所有人都定在了原地。
如果说王翠翠嫁给宗室子四十三已经让他们震惊的,那么把壮哥儿送进宗学几乎把他们的大牙给惊掉。壮哥儿是谁家的种他们这些街坊邻居再清楚不过了,居然也能进宗学读书,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当即不少人就跑去和王家瞎眼婆子说她娶对了儿媳妇,有几个儿媳妇有如此出息,能把前夫的孩子安排好前程,天底下可没有几个曹操似的人物。不在意自己女人前面的男人,还能重用继子。
可是就是抓破脑袋也想不到壮哥儿的气运居然如此之盛,才多大点儿,竟然成了太子爷的伴读,要是努力一把,说不定宰相都能当上。
“果姐儿,你说的是真的?”半晌,才有人反应过来,轻声问道。
“当然是真的,明天我哥就要开始学君前的规矩了,半个月后要在太子爷跟前呢。时间紧任务急,所以我娘今天特意赶过来跟爹说一声,让他在地下保佑我哥万事顺心。”
果姐儿嘴巴像王翠翠,嘴快,说话又清楚又有条理,两句话就将来龙去脉说清楚了。还特意点出来今天他们一家时间很紧张,来不及招待邻里。
“那我们就不打扰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管喊一声。”街坊们也知情识趣,赶忙让出一条路,却没有离开,而是在王家门口站着交头
接耳。
“王家这回真要发达了。”有人感叹一句。
“你们说,壮哥儿以后有没有机会见到皇上?”有人想到了其他地方,换来一众人的白眼。
“废话,可能日日都能见到皇上呢。那可是太子,皇上还不太太去看太子好几遍,怎么着都能每天见上一面皇上。”普通百姓不知道皇上对太子的宠爱程度,但以他们的见识,当爹的还能不天天看自己的儿子?
他们是想象不到,一些大家族,还真有几天不见儿子面的父亲。
“也是,壮哥儿,不得了。王家祖坟肯定冒青烟了。”
“要我说,王婆子最好命,别看人家丈夫死了,儿子也早死,眼睛也瞎了,可只要有一个好儿媳,什么都有了。”要说王翠翠是不是个好女人,这事有争议,她不守妇道是真的,性格也有点泼辣市侩,抛头露面。可是作为儿媳妇,人家对前夫家是真的好,瞎眼婆子过得日子就和老太君一样,孙子孙女也都有了前程。
很多人陷入了沉思,是娶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贤淑媳妇好,还是王翠翠这样能够在家里顶梁柱都倒下后支撑起家里,让日子越过越好,甚至不顾世俗招了个男人在家里,而后带着孩子改嫁的女人?
似乎,后者也不错。
大家的日子都不容易,压力太大,要是一家女人也能顶门立户,身上的担子就轻松多了。
屋里,瞎眼王婆子知道宝贝孙子成了太子的伴读,
搂着壮哥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孙子被儿媳妇带走改嫁,她一直百般纠结,不知道是对是错,到了底下如何同老伴儿和儿子交代。
如今好了,孙子跟着儿媳妇走,他们老王家才能改换门楣,总算有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