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胤礽悟道
御花园早已经是漆黑一片,即便有太监在前头提着灯笼仍然是隐隐绰绰,看不太清东西不东西。胤礽一头雾水跟在康熙身后,不知道他在卖什么官司。
和他猜测的一样,晚上的御花园实在没什么可看的,花都谢了。鸟雀也已经回窝歇息,没有婉转动人的鸣叫声,倒是有蛐蛐在叫。
胤礽的耳朵不禁竖了起来,他不玩蛐蛐蝈蝈,但是在宗学没少被人普及有多好玩,特别是亲自抓来一只能打斗的蛐蛐更是好玩。听说以前不少宗室子请假就是跑到野外去蹲蛐蛐了,要抓一只上好的蛐蛐很考验一个人的耳力、耐力,一蹲蹲上大半天最后还没抓到也正常。
他的心有点痒痒的,听叫声,御花园里的蛐蛐也很不错的样子。
就在这时,康熙停下了脚步,胤礽抬头,不解:“阿玛,你带我来看杨柳?”
两人站在杨柳枝条下,康熙的意思很好猜,胤礽仰头,不解看向康熙,杨柳有什么好看就的,初春的杨柳实在没有哪里出彩的地方。光秃秃的枝条也就末梢有一点新绿,小小的芽苞。
“对,就是看杨柳。”康熙点头。
胤礽更迷惑了,却也没有继续问,而是仰头仔细观察起来。有太监贴心地将几盏灯笼提了过来,夜里就着灯笼从下往上看杨柳倒是有几分意思。
看着看着,他不禁看呆了
。
幻想如果赶在杨柳都抽芽时看,也是很不错的风景。
看了好一阵子,胤礽回答康熙:“阿玛,您的意思是让儿子不要忽视最普通的风景?”
说完,他摸着下巴,否定了自己的答案。
“不对,如果这样您才不会大晚上专门带我来看杨柳。”胤礽的小脖子开始劳累起来,一会儿仰起来观察杨柳,一会儿又低头沉思。
肯定没有那么简单,可阿玛是什么意思?
反反复复好几回,胤礽还是没有想明白,决定通过试探来探询康熙的真意:“杨柳已经开始发芽了,春天来了。”
他说了一句一看就不符合康熙要求的话打头阵试探,但康熙仍然微笑,丝毫不露。胤礽就知道自己是无法从阿玛口中探出来了,除非他自己想说。d
于是又仔细看了半天,歪着脑袋:“初春时节,杨柳发芽,难道是和春天和嫩芽有关?”
康熙的笑容大了几分,让胤礽确定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干脆一屁股坐到了杨柳树下:“我一时想不通,也学学佛祖菩提树下悟道好了。”
康熙虽然担心胤礽的身体受凉,但知道悟道更为重要,会影响保成的一生,命人打着灯笼围着那棵杨柳树站了一圈,自己则退远,静静观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到了三更天,康熙担忧起来,地上寒凉,保成已经坐在地上好几个小时了,要是寒气入体怎么办?
“红糖姜汤可备好了?”他悄声问
梁九功。
保成在吃东西上小孩子心性,很排斥姜汤,于是他便让人往里面多多加红糖哄着儿子多喝几口姜汤。
“已经备好了,用得老姜,只要太子起身,立刻就能端上来。”梁九功低声说道,太子席地而坐,他立刻就想到了,悄悄命自己的徒弟去御膳房准备姜汤。只是没有想到皇上又吩咐放两份红糖,只得又派过去一个徒弟。
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太子能在地上坐那么久,衣裳都被晚上的露水打湿了,也没有起身,皇上不发话,他也不敢劝。
“祁坤也在不远处候着,随时可以过来。”梁九功附加了一句,让康熙满意地点头。
“你办事,我放心。”
梁九功能在他身边那么久,除了从小的情分,还有他的办事能力。在照顾人以及一些礼尚往来上,总能想到他的前头,能省不少心。保成身边的贴身太监他也让梁九功加以培养,只是现在看来还有所欠缺。
李钢蛋忠心有余,却不够灵活;何钢柱倒是能够培养,但年龄又被保成大了许多,还需要选拔几个年龄和太子相近的小太监从小培养。
听到康熙夸赞,梁九功心里喜滋滋的,却很快收敛起来。
他也不是敌对的人,魏珠可是盯着他屁股底下的位置,都和皇帝宠爱的乌雅氏贵人联合在了一起。他得谨言慎行,小心驶得万年船。
胤礽坐在地上,一会儿看看杨柳,一会儿看看天空,想要领
悟出来一些别人没有告诉自己的道理。可是悟道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地上干坐了好半天,他也没有获得建树性的结论。反倒因为坐在地上,身体都快冻僵了。
虽然是初春,但地气还没上来,比空气寒凉多了,加上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凉气更重。
“要是夏天就好了,夏天地是热的,坐多久也不会有这种感觉。”胤礽觉得自己好似坐在雪地里似的,寒凉的地气一股股往他身上冲击,偏偏因为锻炼精神力的缘故,他的感知十分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