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带他过去。
戴梓是太子要护的人,他不敢严刑逼供,想了半天,只能把他单独关押起来。戴家人另外关押,距离还挺远,胤礽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到。
“太子殿下,您来了!”戴京第一个看见胤礽,眼泪立刻流了出来。
他也不过是个9岁大的小孩,一下子从太子伴读落狱,巨大的落差可想而知,更让他煎熬的是,两个弟弟年幼。还是奶孩子的戴家老三自然跟着母亲再女监,戴亮却跟着他和爷爷在男监中,才短短的一日,有点娇气的戴亮已经哭得嗓子都哑了。
“我来接你出去。”胤礽说道。
让朱裴和玛喇审案是第一步,借戴亮出去继续给自己当伴读则是第二步,让背后之人有所顾忌,当然,也可能是更加疯狂。
不过胤礽管不了那么多了,戴梓的贡献摆在这,哪怕他真的私通东洋,也不该祸及子孙。
汉人,反清其实也挺正常的。
“……我,能不能带我弟弟一起出去?”戴京嗫嚅了半天说道。
他爷爷听了,一个巴掌重重给他后脑勺来了一下:“多事,还不赶紧向太子殿下谢恩啊!”
说着,他自己先行跪下向胤礽谢恩。
戴家突然遭受灭顶之灾,能不能翻案未可知,可是太子能够将戴京带出去无疑给戴家留了一条根,他可不敢再试探太子能带出去多少人出去。
被爷爷打了一下,戴京反应过来,也跟着谢恩,只是舍不得弟弟。
戴亮从小就是他的跟屁虫,一想到自己弟弟还要继续在牢狱中,他就心如刀割,更有一个年龄尚小弟弟,随时可能夭折。
“在外头要听话,不要多事,你好好就好。”戴爷爷交代,生怕大孙子因为悲愤怂恿太子做什么,惹恼皇上祸及自身。戴京,现在可是他们戴家最后的根了。
戴京哭了半天,抽抽噎噎:“我知道了,我会常来看你们的。”
戴爷爷又打了他一下:“来看什么?出去了就不要再回来,里头好好的,用不着你来看。”
胤礽没有去看女眷那,看时间差不多,带着戴京直接回了宫。正好赶到康熙下朝,见胤礽已经等在那,便笑着说:“知道你心急,已经定下由朱裴和玛喇调查,调查核实之后,移交刑部审理。”
说完,他等着好大儿高高兴兴奉承自己两句,却发现保成眼眸低垂,似乎做了错事。
“那个……阿玛。”胤礽接戴京出来是先斩后奏,拼的就是一个康熙给他留面子,但到了跟前,又有点畏惧,“我把我的伴读接出来了,本来就少一个伴读,再少一个更不像样子了……”
伴读接出来了?
康熙没有反应过来。
“就是那个戴京。”胤礽见状,咬牙说出戴京的名字,康熙这才联系起来。
说起来戴京他几乎也是天天见面,毕竟他天天都要检查太子的功课,戴京作为伴读就是背景板。天天见面,却很容易被忽视,胤礽
提起来他才猛然将戴京和戴梓联系到一起。
眉头不禁拧了起来。
“太子,你知不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康熙用太子直呼胤礽,可见有多生气。
从来天子不站队,太子也该如此,可是胤礽此举无疑在告诉别人他,胤礽,大清太子力挺戴梓。
明晃晃的站队。
“孩儿知道,但是戴梓才做出功劳,孩儿要是没有表示,会寒了人心啊!”胤礽说道。
置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他是戴梓,肯定会因此恨上皇家的。
“阿玛,人心会因为我们的不作为而伤着,我们不是首先是人,不是冷冰冰的神。”胤礽说,“是人,就该有关爱,哪怕对可能是犯人的人也一样。孩儿也读了《中庸》,明白仁者人也,只要他还没有定罪,我就不能拿看罪人的眼光去看他们……”
康熙哼了一声:“你既然读了《中庸》,也应该知道什么事义者宜也,有扈氏为义而亡,你难道也要学?”
在他看来,太子此举就是为了讲义气,可是这种义气不合时宜。
“儿子不敢学有扈氏,可这是两码事。”胤礽有着自己的倔强,在没有确定戴梓有罪前,就不该把他当犯人一样,至少,他的家人不该是犯人。
只是他到底没有太大的胆子,只敢打着伴读的名义将戴京给接了出来。
康熙被气乐了,竟然头一回发现太子的嘴巴如此之硬。
“反正人我已经接出来了,如果您不允许,再关
进去,我面子里子都没了。”倔强过后,胤礽也知道自己肯定犟不过康熙,干脆耍赖。
人,他接出来了,送回去,就是打他的脸。
其他人不好说,但步兵统领绝对不会顾忌他了,除非康熙立刻换步兵统领,否则一个不看重太子的步兵统领对步兵统领衙门的影响是十分久远的。那种轻视,会传达给其下属,潜移默化。
康熙深知这一点,所以才生气。
“……罢了,随你去吧!其他事,一律不许做了,等朱裴他们的调查结果。”他挥了挥手说道。
胤礽如释重负,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