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藍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章,我力能扛鼎,宣藍田,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好在傅九兩也岔開了話:“姑娘趕緊挑貨,再不挑,集市都要收攤了。”

唐荼荼抬腳上前,又從城頭開始把商貨都看了一遍。

她年紀小,一看就是個孩子,攤位掌櫃都逮著傅九兩說。

客商來自天南海北,口音雜,官話講得不通,唐荼荼連蒙帶猜能明白個大概,傅九兩竟似每一個字都能聽懂似的,還時不時操著方言對答一番。

他見什麼都誇“好”,跟掌櫃的問一通“這東西是什麼、產自哪兒、好在哪兒、怎麼賣”……

問上許多,等掌櫃的一五一十說了,傅九兩就讚美一番,誇完“好”他也不買,帶著荼荼就去下一家。

奇怪的是,一群掌櫃費一番口舌,也都不生氣,樂顛顛地目送他們遠去,要是賣零散吃食的,多數還要給他裝上一包,叫帶回去嚐嚐味兒。

什麼核桃、山棗、黑木耳,鍋巴、蘭筍、六神丸……唐荼荼一文錢沒掏,收了一兜子東西,身後幾個僕役兩隻手都佔滿了。

她都驚呆了:“為什麼白給咱們啊!”

傅九兩就笑:“我看著像豪商家的大少爺唄,一看就是大主顧。”

身後的僕役眼力都比唐荼荼好,笑道:“傅少爺,您這一身行頭,一千兩下不來啊。”

唐荼荼聽他們幾人說笑,這才知道根由。傅九兩小時候窮怕了,長大後染上了露財的毛病,他初時愛玩金銀,恨不得一身披金戴銀。

現在雅緻了,愛玩玉了,一出門,必是一身美玉上身,玉冠、玉佩、玉帶鉤、綴著玉珠的香囊、玉骨扇,連鞋面上都要綴顆大珠子。他靠著自己卓越的藝術鑑賞能力,硬是把這一身奢貴,穿出了相得益彰的美感來。

很快,唐荼荼覺出了九兩哥的好處。

她每挑定一樣東西,傅九兩都會仔細跟她說說這東西好與不好,賣點在哪,缺點在哪,資訊給到位了,再留給唐荼荼自己決斷。

海量的資訊嘩啦啦地往唐荼荼耳朵裡灌,和“你自己想,你說了算”的華瓊比起來,簡直太感人了。

傅九兩:“這沁州黃米選得好,是咱們四大名米之一,也是山西的特產。晉商以鹽發家,但能走出去的特產不多,黃米來了北方賣得不錯,去了南方卻往往要滯銷——因為江浙一帶多的是粥米,不差這一樣小米,且南地愛喝軟和粥,小米口感粗糲澀嗓,南方人不愛喝的。”

唐荼荼:“噢!”

傅九兩:“這岷縣當歸啊,二姑娘選得也好。當歸補血活絡,尤以岷縣最道地。但藥材是大樁生意,甘肅的藥材貨通天下,姑娘只進一樣當歸,怎麼比得過人家本地過去的藥材商?”

唐荼荼:“哇!”

她所生活的年代,已經沒有“產地”和“藥材道地”的概念了,只有“培育高產新品種、提升深加工能力”這一個概念。各省的城市基地自給自足,種出來什麼就吃什麼,與外省之間幾乎沒有糧食作物的流通。

因為珍貴的物流通道,要留給稀缺資源,不會浪費在“用我們這裡好吃的小米,換你們那裡好吃的玉米”上。

且中華上下幾千年,糧食作物換了許多輪,很多她知名知姓的作物,也與後世的培育品種長得不大一樣。

眼下,唐荼荼總算體會到了海綿一樣瘋狂汲取知識的快樂,她認準以後要跟著九兩哥了。

等唐荼荼停到一家花椒攤時,問“花椒呢?兩浙有花椒嗎”之時,傅九兩怔了怔。

他愣愣道:“兩浙大約是沒有花椒,花椒多產自陝西、四川、甘肅,山西與河南也有,兩浙有麼?”

劉大劉二是隨商隊去過南方的,望著天想了想,紛紛搖頭,還真沒!

劉大:“花椒樹不耐澇,連著半月的降水就死透了,兩浙種不住的。”

唐荼荼:“但是花椒能驅寒祛溼啊,兩浙不是特別潮麼?冬天還特別冷?他們那兒人不吃熱鍋子麼?椒麻雞?辣子雞丁?水煮肉片?”

劉大劉二、傅九兩一齊齊傻住了。

作為八大菜系之二,蘇菜、浙菜都以清鮮平和、原汁原味見長,沒聽過有麻辣菜。他們幾個人個個吃遍美食,平時吃著蘇菜浙菜只覺得鮮美適口,從沒往深裡想過。

難道蘇菜、浙菜口味寡淡清甜,是因為蘇浙不產花椒、辣椒,做不出麻辣口的菜來?

唐荼荼腦子慢,還不知道自己發現了大商機,可瞧他們三個的表情,她知道花椒有門兒了,指著貨攤,頭回財大氣粗了一回。

“掌櫃我買花椒,有多少要多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十一年夏至

明開夜合

無恥之徒

走過青春歲月

神豪:我!以黑科技造福國家

秋軼

從非洲開始的數碼大亨

我是個假作者

沉沒的西雅圖

常羲

開局簽到做神豪

少量西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