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藍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我力能扛鼎,宣藍田,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珠珠趴窗格子上瞅了瞅:“可不,手抄在袖兜裡,繞著大樹兜圈。外邊好冷的,可別把爹爹凍壞了。”

唐夫人揚聲喊道:“老爺!進來吧!有什麼心事你別憋著,直接開口就是了,都是一家人有什麼說不得的?”

唐老爺這才知道他們全在屋裡,磨磨蹭蹭進來,把剛剛寫好的自薦書放在桌上,指尖輕輕搭在上頭。

“這是?”

唐老爺:“夫人吶,吏部的調授書下來了,各部有通籍的吏目都能上表,自請外放出官。”

這是大事,受他耳濡目染,全家都知道“外放”的分量。

唐夫人忙問:“老爺想調去哪兒?”

唐老爺臉色凝重:“我左思右想,覺得天津是個好地方,恰恰靜海縣缺一員知縣。夫人知道靜海縣嗎?你家那位表姑姑,就是嫁去了靜海縣,可記得?”

唐夫人轉著一粒算盤珠,忖了忖。

“記得倒是記得,只是我那表姑說靜海臨著海,是天津的窮地界,百年以前是片荒地。還是皇帝祖宗那時候,北方几個大姓人家奉旨遷居過去的——靜海衛籍多,煮海熬鹽的灶戶多,遠遠不如天津別的幾個縣富庶,老爺怎的挑了那兒?”

唐老爺是謙虛人,對自己有幾斤幾兩掂量得很清楚。

“窮地方更得用心治理。我枉讀了這麼多年的聖賢書,吃著祿米,空長了肚上三層肉,也該出去走走,看看民生多艱。”

唐荼荼豎著耳朵聽著:喲嘿!跟自己想到一處去了。

縣令好啊,一縣父母官,要把民生大事端起來,還能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權。

盛朝對地方官員的鉗制不怎麼嚴,這些年又搞政績大比拼,“治民無常,以民之樂為先”,很是提倡民治方法的創新。

她心裡一高興,拿著賬本算得飛快,一頁十來行,只掃一眼就得出了數,颼颼颼把剩下半本賬算完,寫了個總數,拖著繡墩坐到了爹孃旁邊。

“……”唐義山傻了。

這才知道荼荼一直在磨洋工,她能心算,壓根用不著紙筆!

唐夫人聽老爺這麼說,也高興起來。

“這是好事兒呀,老爺怎麼猶猶豫豫不好意思開口?難不成你不打算帶我們?我聽說外放能帶上媳婦孩子一塊去的。”

“愁有兩樣啊。”唐老爺眉頭上結了道鎖。

“其一,外放出官雖然能帶上家眷,可義山的學業不能耽誤,咱們全家人走了,留他一人怎麼能行?”

唐義山忙說:“爹爹放心我,國子監裡多的是外地來求學的同窗,他們帶兩個健僕、帶一個書童上京城,賃個小院子,幾個人就能把吃喝穿用全安排妥當。”

“況我怎麼就是一人了?祖父祖母、外婆,還有娘和舅爺、姥爺都在,我去誰家不行?哪家不能照應我一下?我還能往國子監寄宿呢,好些家住得遠的學生都在書院裡住,聽說三人一寢,別有一番趣味哩。”

這話說得唐老爺寬了心,笑著說:“我兒長大了。”

“第二愁啊,這知縣是七品官,一年俸銀五百兩,比我這會兒少了一半還多。外放的頭一年會給些梯己錢,再沒什麼別的進項了。”

“我聽部首大人說,縣衙裡頭得有錢穀、刑名師爺,衙門裡頭不給配師爺,師爺是自己掏錢僱來的,想招攬有才之士,想要人家好好辦事,俸祿不能開得少了。”

“再加上全家吃用,哪裡還能攢得下錢,不是要連累你們娘幾個過苦日子?”

唐夫人聽得心頭暖軟,笑著咕噥了聲:“什麼苦日子沒過過,這算什麼苦。”

當著兒女的面,不好意思表露心聲,她就給老爺算這筆賬:“縣裡頭開銷也少啊,跟京城怎麼能一樣?”

“老爺仕途最要緊,我聽說外放的好處可多了,仕途怎麼能拿錢算?這些年咱家也攢了些錢,家裡貼補上點,外放三年也富富餘餘,老爺總不會一輩子都是七品小縣官。”

唐荼荼樂了:“爹放心吧,我攢了不少錢,也能接濟家裡的。”

珠珠:“那我也不買新衣裳新首飾了,我也能攢下錢的!”

全家鼎力支援,直說得唐老爺雙目滾燙,連聲感慨著“家和萬事興”,把這事敲定了下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圓夢指南

沁杳

老大的回頭草(老大系列之七)

田心貞

白月如魅

赤焰冷

神女追夢記/夢中歡

公子涼夜

偏見

十九眠

熱搜女王育兒手記/每天都會上熱搜!

宋家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