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明天子,名劍山莊,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統十九年,十月底。

汛期算是徹底過去了。

不管是淮河與黃河,今年最後一撥洶湧的洪水,總算是沒有弄出什麼大動靜出來。

于謙這才有機會回到京師述職。

于謙一到京師,朱祁鎮立即下令于謙越次覲見。

當朱祁鎮再見到于謙的時候,心中不由的感慨于謙已經老了。

當時年富力強,正是當打之年的于謙,而今已經年近六十,兩鬢斑白,行動之間,已經見了老態。

雖然依舊雙目如電,炯炯有神。

當時當初那為三十多歲,意氣風發的于謙相比,卻依舊衰弱了許多。

任你多了不起的英雄豪傑,都逃不過歲月的消磨。

朱祁鎮與于謙坐定,說道:“先生辛苦了。”

于謙說道:“老臣不敢當,老臣居有華屋,行有侍從,食朝廷之俸祿,何苦之有,唯憐江淮百姓,年年必遇洪水,衣食性命盡赴洪濤之中,筆墨難言其辛苦之萬一。”

朱祁鎮自然能聽得出來于謙隱藏的勸諫之意。

隨著朱祁鎮威望越來越盛,大部分臣子已經不敢直來直去的勸諫了,都是含蓄的表明。

朱祁鎮心中感嘆:“于謙心中大抵不反對對瓦刺用兵,但是他估計覺得,內重而外輕,不應該在國內大災連連的時候,出兵於外。”

只是朱祁鎮也是無奈。

誰知道那些年會風調雨順?

朱祁鎮只能岔開話題,說道:“先生在江淮之間,正是江淮百姓之福。”

于謙說道:“不然,臣在淮安,鳳陽一帶視察水利,賴陛下天縱英明,河淮分離,別立會通河溝通南北,借生民之困,方才有今日的局面,否則這幾年江淮之間的洪水,為害只會更廣,百姓只會更苦。”

之前黃河,淮河,運河三者之間,互相牽連,形成一套十分複雜的水系系統,彼此之間牽一髮而動全身。

根本無從下手。

所以,朱祁鎮寧肯花大力氣,甚至消耗他的戰爭儲備,也要營造黃河新河。因為只有將黃河分解出這個複雜的水系之後,淮河與運河之間的關係才能相對單純,才能有修繕的可能。

否則即便花費億萬,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須知就大自然本身而言,大部分河流都有來回改道的本能,想想就知道,如果河流不改道,大部分河流下游的沖積平原是怎麼來的?

將河流限制在河道之中,這本身就是違背河流天性的。

所以,隨著河流下游過度開發,洪水之患是必然產生的。

即便如此,與大自然的作用相比,人的壽命太短了,所以真正打造出固若金湯的河堤,也是能支撐百年以上的。

但是黃河,淮河,運河糾纏在一起,其中泥沙堆積的速度,是自然演化的好幾倍,不管怎麼修建,也不過支撐幾十年,甚至更短,年年修,年年潰。

非不用力,實際上扭曲自然天性。

即便因為黃河上的用度,影響了很多事情,朱祁鎮也不後悔。

朱祁鎮說道:“這都是先生為政之德。”

于謙說道:“無陛下,臣又能有何作為?唯有陛下仁心,方是社稷之福。只是陛下清理河北水利,整頓黃河新河道,為何不除惡務盡?”

“天下何處水害最大?無非黃河?無非鳳陽?”

“鳳陽又是帝鄉,陛下豈能坐視父老鄉親,受水災之苦而不顧?”

“臣觀洪澤湖,已經是地上懸湖,威脅祖陵,陛下寧不思之?”

朱祁鎮一時間也無言以對。

不管是作為皇帝,而是作為普通人,自己家的祖墳總是要看護的,于謙拿這個說事,讓朱祁鎮實在想不出什麼話來反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可是他長得美啊

白孤生

長生武道:從五禽養生拳開始

真不是許仙

神曲

但丁

最強特種兵之狼牙

夏凡

撿到一本三國志

歷史系之狼

房產直播間

貔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