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章 霍爾效應,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白雨涵,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電流垂直於外磁場透過半導體時,載流子生偏轉,垂直於電流和磁場的方向會產生一附加電場,從而在半導體的兩端產生電勢差,這一現象叫做霍爾效應。

如果將電子限制在一個二維平面內,之後新增一個垂直於該平面的磁場,同時沿著二維電子平面一個方向通以電流,此時在二維平面的另一個方向上測量到電壓。這就是量子霍爾效應,屬於量子力學版的霍爾效應,在量子霍爾效應中,真正參與導電的是邊緣電子,中心處依然絕緣。

這種量子效應,在很多電器元件上都有應用,譬如手機裡的霍爾感測器,就是靠它來測算電流與地球磁場的關係,從而定位東南西北。

隨著研究深入,未來可能會在半導體器件的消耗、散熱等等方面揮作用,甚至突破電腦領域的摩爾定律。

跟陶勳一起喝完酒,杜恪就回到別墅,開始惡補霍爾效應和量子霍爾效應相關的知識。

並不是他突奇想,而是隨著電子流理論的進展,要寫的論文深度越來越高,其中難免會涉及到一些類似量子霍爾效應之類的理論。畢竟電子流理論依然是凝聚態物理的一種,雖然屬於新思路,但與其它理論交叉在所難免,杜恪可以獨立完成研究,卻沒法自圓其說。

必須開始引用別人的論文,來給自己的論文增加說服力,從而讓論文經得起推敲。

“這會讓我掉頭的。”杜恪心中哀嘆,好在他如今精神力大增,腦子也變得聰明很多,對高難度知識理解起來變快了,“還好增加知識就等於修煉心靈力量,否則我真不想啃這麼多論文……這讓我想起來大學畢業論文的那段歲月,真苦逼啊!”

一個普通本科的大學生,為了寫一篇論文,網咖沒少熬通宵。

不是查資料,而是找借鑑。

同時他的手邊,第六篇論文已經擬定好了題目——《電子流凝聚態三種力學槓桿的介入》。

不算大招,而是對上一篇論文的補充,依然是理論大於實際,屬於鋪墊中的鋪墊,但是價值不會比前面五篇論文的任何一篇低。可以說他計劃的十篇前置論文,都是理論大於實際,偏向理論物理的範疇,不涉及多少實驗物理的內容——只有這樣,別人才能相信這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

真要有實驗物理介入,沒有一個完備的實驗團隊,騙不了任何人。

就像量子霍爾效應,要觀察量子狀態的霍爾效應,得多少人力物力耗費多少年的研究,藉助多少高科技裝置,才能觀察到電子層面的現象。有些高能物理,甚至要上大型對撞機,且不說對撞機造價多少,光是每年的電費估計都是幾億、十幾億甚至幾十億。

也就是杜恪選了個比較簡單上手的電子流理論,並不需要太多高大上的實驗,再加上長毛炸彈、藍色繭蛹的實際應用例子擺在眼前,才能如此順遂。

他這屬於逆推,從成果推導理論。

別人的研究都是順推,從理論到成果,沒個幾十年幾乎不可能。

總之。

杜恪只需要辛苦這一次,藉助電子流理論和產品,帶來無限的名和利,到那個時候,他就不需要如此勞累,可以組建自己的團隊自己的實驗室,甩手充當老闆。有什麼思路,交代下去,自有手下去日以繼夜勞心費力的研究,研究出成果,還得掛在他名下。

“嘿,我這路子不就是潘院士的路子麼,有搞頭!”

……

從北郵來到水木大學,坐到熟悉的椅子上,薛忠坤忽然想起來,打電話喊來朱煥聰“小朱,我讓你跟杜恪交流的事情,你做了沒?”

“老師,我跟杜恪聊了很多。”

“說說。”

“這個杜恪確實是個天才,學霸,雖然他本科讀的是皖理工,但是從事科研應該很久了,與夏科大的陶勳關係很好,而且已經確定要去夏科大讀研讀博了,他的博士生導師都選好了,是陳暘。”

“哦,少年班的陳暘,我知道。”薛忠坤點點頭,“關於電子流理論,他有多說什麼嗎?”

“這個……”朱煥聰眼珠一轉,說道,“老師,可能是不熟悉的原因吧,我跟他聊這方面內容,他好像不是很願意談,所以我也就不好意思再追問了。我自己是把這四篇論文全部看完了,覺得很有意思,但是說實話,這個電子流理論的應用前景應該不高。”

“應用不高嗎,你是怎麼思考的?”

“感覺就像是在水上面用木板拼一個橋,但是沒有橋墩,有點不切實際。質子與電子分流,形成特殊的凝聚態,這其中的難度估計比找個新粒子還難吧。”朱煥聰將自己思考得來的內容,老老實實的說出來,他是真的不怎麼看得上電子流理論,沒有那種高尖端科技的氣質。

薛忠坤點點頭,不置可否,他說道“行了我知道,對了,你最近研究的課題申請資金我給你打過招呼了,一百萬全款撥下來了,你抽空去領一下。”

“哎,謝謝老師!”朱煥聰大喜。

等朱煥聰離開,薛其坤才搖了搖頭,又把下載的五篇杜恪論文翻出來讀一遍,兀自感慨道“電子流理論沒有應用前景嗎,我卻感覺,它的應用前景比量子霍爾效應更高,這次夏科大應該押到寶了……算了,我也先別瞎操心,再等幾年看看他們的研究進展。”

一項新理論從提出到驗證再到實際應用,都是以幾年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為跨度,確實不用著急。

甚至薛忠坤猜測,杜恪能連五篇論文,恐怕也是一個厚積薄的過程,應該是夏科大重點培養物件——他隱約把朱煥聰所說,杜恪要讀夏科大的碩博,以及與陶勳關係很好,當成了杜恪可能是陶勳的某個親戚,因為陶勳的關係得到重點培養,才出的成果。

沒有導師指導,的確很難想到,這會是杜恪自己完成的論文。

實在是過於驚豔。

幾天過後,新一期的《物理評論B》出版,杜恪的第五篇論文,完整刊登,佔據了很長的篇幅。每次《物理評論B》出版,他都會先睹為快,瀏覽一下凝聚態物理行業的最新進展。而就在這個時候,薛忠坤又收到了新的約稿論文,送過來交給他稽核。

一眼就瞥到了論文的署名——duke。

喜歡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請大家收藏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模擬修仙:我的紅塵歷練

愛吃妞妞的小胖墩

快穿遊戲:黑化Boss,惹不起

可樂薑糖

夫人她總是過分理智

Ll阡陌

廢土廢物逆襲

北榭傾城

造神工廠

清風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