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3章 做客太空展望,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白雨涵,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三線工程是屬於長城計劃的一部分。

中建十八局承建了新三線的一部分,合計三萬多名工人,匯聚在施工地段進行規模浩大的挖掘工程。現場依然是普通貨車、挖掘機、壓路機等等裝置為主,但是鑽探部門卻相對獨立和保密,用特殊工程車輛運輸過來的盾構機,全都禁止拍照禁止外洩。

李準拿著圖紙,遠眺前方的這座山頭,這山頭當地名為對馬頭,形如兩個相對的馬頭。

而李準負責的就是對馬頭山體工程,屬於對馬頭三線工程的一部分,主要是把對馬頭山掏空,建立軍事基地,承接諸如光盾系統、波位器高塔、火力覆蓋系統等,確保通往地下建築的出口安全。

並且這個山體工程,是要可以防禦蘑菇衝擊的標準。

當初勘測團隊在川府大地上找來找去,終於找到了對馬頭山,這裡的山體是花崗岩結構,相對堅硬,並且很少有斷層,十分適合施工。

如今的勘探團隊對地理結構的選擇,已經與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以往要考慮到避開堅硬的岩石層地段,現在是專門挑這種岩石層地段。原因很簡單,土行孫盾構機已經在中建系列局中開始推廣,有了土行孫盾構機,當真是基建狂魔學會了土遁,何處都去得。

以往打穿岩石層需要幾個月時間,現在土行孫盾構機,毫無阻力,和打穿一攤碎土沒有什麼區別。

土行孫盾構機,石磯鑽頭,這兩樣利器,確保了任何堅硬地形都擋不住施工隊。

“李工,土行孫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已經鑽入山體的主要岩石層……要說這土行孫就是好用,直接當場就把花崗岩給研磨成碎粉了,現在水泥廠的人跟在後面用車拉石粉,回頭再生產成水泥送過來,原地取材省時省力。”另一名工程師走過來,高興的說道。

“沒有土行孫和石磯,誰敢攬新三線工程,尤其是這些選址地點,在前幾年看都是老大難地段,現在反而成了施工隊最喜歡的地段。”

“這就是高科技的魅力,現在國內的普通盾構機都賣給老外了,我們自己家使用土行孫,再回過頭看老外施工隊,跟原始人沒區別。”

“別這樣說,我們的海外施工隊,也還是在用普通盾構機的。”李準笑道。

土行孫盾構機這樣的神兵利器,自然一早就上了華夏禁售、保密名單上,國內可以使用,國外想都別想。目前華夏在全世界分佈了大大小小說不清的施工隊,不僅僅在自家搞基建,也在全世界範圍搞基建。國內淘汰的盾構機,都基本都被拿去國外使用了。

“對了,李工,你聽說沒有,新三線工程建好之後,有可能要爆第三次or1d大戰。”

“你聽誰說的?”

“上面都在討論吧,要是沒有大戰,為什麼要建設新三線工程?”

“以防萬一,不一定真就要生什麼大戰,你們也太杞人憂天了。”李準搖頭,他不認為在五常掌握大蘑菇的情況下,會生什麼三戰,除非大家都不想好好生活了,都想回歸原始社會,“現在大國之間誰也奈何不了誰,所以,和平展才是地球的主旋律。”

“我們有火龍戰鬥機,已經無敵了好吧。”

“但是大蘑菇無差別洗地的話,我們也不能倖免於難對吧。”

“但我們有光盾!”這名工程師顯然知道的不少,“我就是負責給光盾系統設計空間的,你李工又是專案總設計師,你別告訴我你不知道光盾。”

“光盾我當然知道……不過我還是覺得,我們華夏人民熱愛和平,合作共贏是我們一直以來強調的處事原則。”

這樣類似的對話,生在很多中建系列局內,實在是新三線工程過於敏感了,總是會讓人聯想起當年。挖地洞,挖隧道,地下工事如此龐大,頗有以前一部電影《流浪地球》的場景。《流浪地球》就是地表寒冰,人類不得不住在地下城中,35億倖存者全都住在了地下。

那是面對太陽即將生的氦閃,不得不為之。

而現在,一樣深挖地下工程,怎麼能讓人不往更懷的層面去考慮。

然而讓這些建設工人矛盾的是,電視新聞裡,不僅沒有這方面的含蓄表達,相反,關於太空的報道是越來越多了。甚至央媽還專門開闢了一檔節目,接班《焦點訪談》,就叫《太空展望》,每一天請一位院士或者準院士級別的大牛,前來做客描繪太空時代的生活。

醫學領域的大牛,就說太空中怎麼治病,或者未來時代怎麼治病。甚至聊一些電影裡面的黑科技,什麼自己給自己動手術挖掉異形怪胎,討論這個是否有可行性,以及像訂書機一樣的自動縫合傷口的儀器,還有可以自動做手術的機器倉等等。

地質學領域的大牛,就說各個星球的地質構造,以及如何在上面進行建築工事,或者聊一聊月球怎麼形成的,小行星帶是不是一顆行星被粉碎了之類。

農業領域的大牛,就說怎麼在太空上種莊稼,怎麼在外星球種莊稼,怎麼在全是水的環境種莊稼,怎麼在沒有水的環境種莊稼,怎麼種出又大又好的莊稼。

如此多的院士、準院士級別做客,聊的內容又如此科幻,毫無疑問讓《太空展望》節目迅火爆起來。

一連十期過去,《太空展望》已經成為暴款。

而第十一期,杜恪也應邀前往《太空展望》演播室,成為本期的聊天嘉賓。

“很難說有什麼辦不到的事,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變成今天的希望,也可以變成明天的現實——大家好,歡迎大家準時收看《太空展望》節目,我是主持人沈唯。”節目一開頭,帥氣的主持人沈唯,就吟誦了一句名人名言,“本期節目,我們很榮欣的邀請到了兩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夏科院、工程院兩院院士杜恪先生。”

隨即。

鏡頭向左移動,帥氣依舊的杜恪已經坐在了嘉賓沙上,衝著鏡頭面帶笑容的揮手“大家好。”

喜歡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請大家收藏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末世:開局反簽到

四筆畫雨

雀展長空

糴壕

守護者——破碎之鏡

弗朗茨約瑟夫

魔法師的幻想

方山方成

封魔記

勿恨

聖光並不會保佑你

白眼鏡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