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蜻蜓的糰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公子藏媚(重生) 第5節,公子藏媚(重生),追蜻蜓的糰子,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常侍郎又是哈哈一笑,眾人亦是忍俊不禁。

王柯暗忖,原來不止秦閣老來了,連擢考官員升降的吏部左侍郎也來了。

或許在場的,還不止這兩位貴人。

王柯心念一動,朝吳小郎君感嘆:“也不知是哪位學子得幸,若能入了貴人的眼,何愁不能平步青雲?”

若是吳小郎君自己,確然沒什麼入仕之心。只他一向無心學業,在培山書院的課業多由王柯代勞,自然認為他才學甚篤。

且昭承伯總嫌他不求上進,盡交些狐朋狗友,若他們這群人中出了個能入公子眼的大才子,他的面上也會倍感有光。

這般一想,吳小郎君便“蹭”地起身:“公子既無意於仕途,侍郎大人何必勉強?不若看看旁人之作。”

吳小郎君指了王柯的詞:“我瞧那幅就很是不錯。”

這話有些無禮,吳小郎君在澧都中素有混名,有識得他的人當即笑道:“吳小郎君竟也會品評詩詞了,果然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吶。”

吳小郎君冷笑:“你譏我何用,只說那詞好是不好?”

那人回頭細看,正待再嘲上幾句,話到嘴邊卻忽而噎住。

那首詞名《關山越》,寫的是關山壯景,辭藻繁麗壯闊,尤其是末尾兩句,嘆老來越關山,山河依舊然時光不復,氣勢恢宏又餘韻悲涼,可謂點睛之筆。

眾學子圍上前,逐字逐句品讀,不由交口稱讚。

便是常侍郎也撫須嘆道:“寓情於景,的確是難得的佳作,署名人王柯,不知是哪位學者?”

王柯按下心頭喜意,稍整衣襬躬身上前:“學生王柯,見過大人。”

常侍郎微微一愣:“你是王柯?”

“正是學生,學生出身江涼王氏,現於培山書院就讀。”

原以為寫這詞的會是個年長些的學者,不想竟是這麼個年輕後生。常侍郎見他五官端正,態度謙遜,不由微微頷首:“難得你年紀輕輕便有這般感悟,當真是後生可畏,不錯,不錯。”

得吏部左侍郎這一席話,日後拿到貴人的舉薦信便容易得多。王柯心下大喜,王氏一族偏居江涼一帶已久,如今可就指著他揚眉吐氣了。

當下學風,最重有才之士。王柯學問出眾,自然受人敬重追捧,眾學子將他圍在中間好一番親熱探討。就連吳小郎君也滿目得色,睨了方才對他出言不遜的人一眼,仿若得了誇讚的是他自己。

商麗歌倒是不急,王柯有幾斤幾兩,她再清楚不過。前世沒膽在曲文壇上露臉,今生卻是被她引著生了志在必得的心思,耍弄什麼手段都不足為奇。

可他的那些伎倆,又如何瞞得過那位?

仿若察覺到了她的目光,聞玉微微偏頭,竟朝商麗歌所在之處望來。面具下的眸子目色深邃,叫她呼吸一滯。

只是一瞬,公子又將目光移開,神色如常。

商麗歌不知怎的微微鬆了口氣,公子應當不知這其中還有她的作用,或許方才那一瞬對視,只是她的錯覺。

“公子以為如何?”

常侍郎注意到公子未曾開口,特意相詢。聽他發問,眾人便都安靜下來,王柯也回過身,面上還帶了幾分受人追捧的喜色紅暈,目光灼灼地看向公子。

聞玉道:“我有些疑問請教。”

王柯忙稱不敢,許是方才被捧得高了,現下對著公子折下腰來,竟覺得萬分彆扭。然王柯不敢表現出來,公子的名望太高,不是如今的他能隨意造次的。

“在我看來,這首詞至少有五處取自前人筆下,雖用意貼切,但難免多了幾分匠氣。”

原以為依舊會從公子口中聽到誇讚之語,不想竟是這般直白的一句,王柯唇邊的笑意頓時一僵。

為了寫出這首詞,他翻閱了大量描寫關山景色的書籍詩作,的確摘用了前人的辭藻修飾。

引用前人詞彙於詩詞之中早有先例,一般引用的皆是最出名又耳熟能詳的,他一時詞彙貧乏多用了幾處,卻是特意挑了罕見生僻的,原以為就算被人瞧出,也只有一二處無傷大雅,不想竟是被公子一眼看破。

王柯心下一個咯噔,隱隱不安。

“這首詞最出彩之處在於末尾兩句,只我不解,你年紀尚輕,何以有這番感悟?”

“早前有幸一覽關山,見關山景色遼闊,然因地勢太過險峻,當地下了條令,雨雪天不越關山,年逾五十者不入關山。想這大好風光,待年邁之後卻是再無緣得見,故而有此感嘆。”

王柯神色不變,他寫關山自然是做了充足的準備,今時今日,定要將江涼才子的名頭落實。

公子瞧他一眼:“你是何時去的關山?”

“是在入學之前,承歷二十一年秋。”

公子輕哂,王柯被這莫名一笑笑得脊背發寒,正待相問,卻聞公子道:“關山險峻,常有登山墜崖之人,故而當地頒佈了條令。只是早在三年前,條文便從年逾五十者不入關山更為年逾四十五者不入關山。”

“你既是去年方去,如何不知?”

王柯只覺腦中一眩,冷汗霎時爬滿背脊,勉力鎮定道:“許是時隔日久,學生記岔了……”

“是麼?”公子聲色一冷,“可這首詞的最後兩句,我卻已在另外一本遊記中所見。”

此言一出,整座樓閣霎時沸騰。

引用前人文詞是一回事,可若摘抄他人成果署自己名諱,便是赤/裸/裸的剽竊,與盜賊無異!

一時之間,眾人憤慨難言,看得王柯面上火辣辣地燒。

那首詞的最後兩句,他的確是從一本遊記上摘抄來的。當時只覺寫得甚好,寫《關山越》時想起這兩句便用了上去。

他敢用,是因為那本遊記早成孤本,除了他手裡的手抄版外舉世難尋。且寫遊記之人已然逝世,即便公子在之前讀過,也斷然拿不出原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貌美哥兒,我和小書生e了

悲回風

終極奶爸在都市

甜味白切雞

魔君家的小醫妃拿了廢材劇本

青葉苓

我的絕色女神大小姐

無聊的物理醬

電子廠裡開始的愛情

當代騷客

姜校花她又暖又蘇

無名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