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文学>清穿之纯皇贵妃 > 第 110 章(第5页)

第 110 章(第5页)

乾隆还带来了一册单子,是四大商行送来的目录。

这是和亲王弄出来的东西,既然四大商行如今分开接待不同地方的洋人,那么他们手里肯定有好东西得献上给宫里。

直接送过来怕磕着碰着,要是不喜欢再送回来很麻烦,索性做了目录。

沐瑶打开一看,只觉得和亲王是个妙人。

这目录不但每一条把名称和东西出产地说得清楚,还附上了图片。

图片是彩画,可以说相当直观,这跟后世的

彩色目录没什么两样了。

唯一不同的是,这彩画是人手画上去的,用的是西洋颜料。

估计就这么一册薄薄的单子,就让四大商行很是痛苦折腾一段时间才做出来的。

乾隆就道:“弘昼让商行的人做了这个册子,先送到宫里,等太后和朕,还有后宫嫔妃都挑过后,会剔除掉已经收下的商品,余下的目录再送去京城其他勋贵的家里,让他们来挑选。”

当然,和亲王这么积极送目录让人买,是给四大商行拉生意了。

毕竟洋人那些东西,很多价钱极高,就不是一般人家能买得起的。

弘昼如今作为四大商行的负责人,对商行的客人自然上心。

他往京城牵线,让西洋人手里的好东西能卖过来,自然也跟各地牵线把好东西卖给洋人,还给上一个好价钱。

之前的伍老爷给的价钱给得很低,但是因为买的多,各地也愿意给这个批发价。

如今和亲王跟伍老爷不一样,只让各地给出最顶级的东西就足够了,不用数量多,却要东西是最好的。

当然,最最顶级的东西第一时间就是送到宫里的,此等一些也是京城和江南一些富庶人家收了。

接下来才是和亲王需要收的,自己人之后最好的东西,卖给洋人是最为适合了。

数量少了,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沐瑶感慨和亲王简直是天生的商人,明白物以稀为贵。

而且之前贝兰国吃下那么多东西,必然也不会大

批量一次性拿出来卖掉,那就容易掉价了。

他们很可能是存起来,一点点往外卖,价钱自然就高了。

和亲王自然不给洋人继续赚钱,这钱他们自己赚不好吗?

而且和亲王会玩,见识了不少好东西,还找工匠做了起来。

比如玻璃,大块玻璃都让洋人垄断了,送过来因为碎掉的多,卖的全是天价。

乾隆在圆明园建的大洋楼就打算全部用上最大的彩色玻璃,那么大的房子装满玻璃,光是玻璃的价钱就已经让人数不清的数目了。

傅恒看着户部的账本发愁,和亲王索性集合工匠来试着做,万一呢!

如今的工匠其实已经能做出玻璃来了,却是小块的,而且透明度不高的玻璃,看着暗沉沉的,不如西洋玻璃来得透亮。

但西洋玻璃却也不是后世的透明,而是各种颜色的。

绿色最多,然后是琥珀色和蓝色。

因为乾隆喜欢,宫里的玻璃制品也越来越多了,比如书房里的笔筒和笔架,比如鼻烟壶,比如杯子和杯盖等等。

乾隆的寝宫里还有一架玻璃炕屏,很得他喜欢。

最近沐瑶宫里也渐渐多了起来,比如放点心的盘子,比如放瓜果的小盒子,还带玻璃盖子,盖上后就像是一个绿色的贝壳一样,上面是玻璃浮雕,确实十分精美了。

当然这也是易碎品,一不留神就可能裂了碎了。

沐瑶对玻璃制品自然不陌生,用习惯了也没太在意,等知道价钱的时候

都震惊了:那么贵!

这么个拳头大装瓜果的盒子,都快比得上宝石的价钱了,实在不值得。

听闻和亲王那边不太顺利,沐瑶简直绞尽脑汁回想玻璃究竟是怎么做的。

她记得有硅砂,也就是石英砂,然后是石灰石和长石。

硅砂用高温火炉烧过后,把铁质去除掉,就不会显出绿油油的玻璃了。

玻璃制品绿色居多,就是因为里面含了铁质,不去除最为省事,成本也是最低的。

去除后,那就是透明玻璃了。

当然烧过的硅砂之后还要放石灰石进去,就能让玻璃更耐用,没那么容易破碎,自然而然就能做出大块的玻璃来了。

至于添加的比例,沐瑶记得石灰石是不能超过三分之一的。

她也怕自己没记清楚,于是就偷偷让刘银带着方子去圆明园附近的瓷窑试一试。

反正都是窑,试着烧一烧也无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