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希爾·哈米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譯後記,瘦子,達希爾·哈米特,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方偵探小說的創始人一般都公認是十九世紀的美國作家愛倫·坡,隨後經英國的柯南·道爾、多蘿西·賽耶斯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等作家的仿效推進,使偵探小說成為一種流行的通俗文學樣式。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它在美國特定環境中又有了新的發展,首先出現的是達希爾·哈米特和雷蒙·錢德勒開創的硬漢派偵探小說,隨後又衍生了許多旁支,諸如法庭偵探小說、犯罪小說、警察小說、間諜小說和國際政治小說等等。

美國一九二九年出現了經濟危機,隨後幾年陷入了嚴重的大蕭條,社會風氣日趨腐化墮落,黑社會勢力也隨之猖獗,社會名流甚至執法當局也與他們同流合汙,狼狽為奸,暴力犯罪事件層出不窮,傳統的道德準則趨於崩潰,法律和秩序成為一句空話。硬漢派的私家偵探便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挺身而出,正直剛強地為社會伸張正義,但是他們又多多少少帶有一種憤世嫉俗的心態。哈米特和錢德勒所塑造的就是這類私家偵探的形象。因此可以說硬漢派偵探小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針砭世態的涵義,現實主義色彩濃厚。他們的創作手法也獨具一格而不落俗套,例如,為加快情節節奏,往往不注重小說場景的描繪和人物心理的描寫,然而這種簡潔的敘述和機智雋永的對話卻又把小說寫作藝術和美學價值提升到一個新高度,非一般偵探小說或其他通俗文學樣式所能比擬的。

達希爾·哈米特一八九四年出生於馬里蘭州聖瑪麗鎮一個信奉天主教、種植菸草的農戶人家。他十三歲即輟學走向社會謀生,幹過報童、碼頭裝卸工、辦公室勤雜員和證券公司小職員等職業。一九一五年起他擔任平克頓偵探社私人偵探八年,為後來創作偵探小說提供了廣泛的素材。一九二二年他入蒙恩遜商業學院學習速記和寫作,一度出任珠寶商行的廣告部經理,後決定從事寫作,起先為《黑麵具》雜誌寫些短篇小說,嗣後陸續寫出《血腥的收穫》(1929)、《戴恩家的禍祟》(1929)、《馬耳他黑鷹》(1930)、《玻璃鑰匙》(1931)和《瘦子》(1933)五部長篇小說,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美國光怪陸離的社會面貌,同時也刻畫了美國人某種強悍的“硬漢子”性格,塑造了一種新型的美國民間英雄人物,堪與海明威小說中的硬漢相比。一九三〇年他被派拉蒙影片公司聘為編劇人員,由於他的小說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遂使他遐邇聞名。

哈米特中年後思想激進,信奉馬克思主義,積極參與左派政治活動。他一九四六年曾在紐約那所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傑弗遜社會科學院講授寫作。一九四七年麥卡錫主義興起,美國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開始調查所謂的好萊塢內部的共產黨活動,起先拿“好萊塢十君子”開刀,一九五一年更擴大到三百名好萊塢工作者,其中包括達希爾·哈米特、麗蓮·海爾曼和多蘿西·派克等作家。哈米特拒絕提供美共支援的一九四六年成立的民權大會捐款人名單(他一度是該會的名譽主席),並在回答詢問時說:“共產主義對我來說並不是個髒字眼。你在為人類進步工作時,根本不會想到要問那人是不是共產黨員。”[1]他因而被判藐視國會罪,入獄半年,成為麥卡錫主義受害者當中最知名的一位作家。一九五二年他又遭到稅務當局追繳自一九四三年起欠下的十四萬元稅款的困擾,晚年遂貧困潦倒,靠麗蓮·海爾曼等友人資助生活,心情悒鬱,再加酗酒而於一九六一年患肺癌去世。

哈米特步入文壇後,與威廉·福克納、斯科特·菲茨傑拉德和納撒尼爾·韋斯特等作家相交甚篤。他和福克納更是酒友,常聚談辯論;一次酒過三巡後,福克納不承認他的《聖殿》一書是一部如外界批評的那樣混飯吃粗製濫造的作品,哈米特感到福氏此言頗有針對他淨寫些通俗小說而加以譴責的含意,乃發奮找出幾年前尚未完成的舊稿《瘦子》,徹底重寫修訂。據麗蓮·海爾曼說他“生活改變了,酒也不喝了,在他完成那部小說之前不許任何事幹擾他。我還從沒見過誰那樣埋頭工作過:真是字斟句酌,每頁打字稿紙都整潔得令人羨慕,他甚至在十天或兩週內足不出戶,生怕會在小說中遺漏了什麼。”[2]

《瘦子》一書先於一九三三年在《紅皮書》雜誌上連載縮寫本,一九三四年一月由克諾夫出版社出版,由於故事情節曲折,撲朔迷離,深受讀者歡迎,屢次再版,據統計至一九五〇年已銷售精裝本十二萬冊,簡裝本七十五萬冊,改編的連環漫畫冊三十萬冊。[3]米高梅電影公司於該書出版半年後即購下電影拍攝權,當年便拍竣放映,書中的男女主人公尼克和諾拉這對偵探夫婦由著名影星威廉·鮑威爾和麥爾娜·洛伊分飾,範·戴克執導,電影劇本由百老匯著名夫妻搭檔劇作家艾伯特·哈克特和弗朗西斯·古德里奇[4]改編。該片上演後轟動一時,使這對機智勇敢、對話風趣的偵探夫婦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電影公司於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四七年又續拍了五部以尼克和諾拉為主人公的電影,其中三部仍由哈米特提供故事、哈克特夫婦編劇。至今在美國各大城市的影碟銷售店仍可見到那幾部電影的錄影帶擺在架上,不時有人租賃觀看。老一輩美國人更是沒有忘懷尼克和諾拉。

美國著名劇作家麗蓮·海爾曼原是作家阿瑟·科伯之妻,自一九三○年在好萊塢酒會上與哈米特相識後,兩人成為終身情侶。哈米特曾協助修改潤色她的《小狐狸》、《秋園》等劇本,並在一九四二年與她合作把她那部反法西斯的舞臺劇本《守望萊茵河》改編成電影。海爾曼在她的回憶錄《一個不成熟的女人》中曾說哈米特告訴過她《瘦子》一書中的女主人公諾拉的原型就是她。海爾曼還說她訪問法國期間曾與紀德和馬爾羅晤談,兩位法國大作家均十分賞識哈米特的作品,紀德拿他與巴爾扎克相比,馬爾羅稱讚他在寫作技巧上有把德萊塞和海明威兩者的文風相連線起來的特點。[5]好萊塢一九七七年根據海爾曼的回憶錄《舊畫新貌》(1973)改編的電影《朱莉婭》中曾有哈米特的形象出現,由影星小杰遜·羅巴茲扮演,簡·方達飾演麗蓮·海爾曼。此片八十年代初曾在我國放映過。

《瘦子》一書中插有一長段離題甚遠的美國曆史上一樁人吃人肉的軼事,有的評論家認為這是作者為增加篇幅而新增的敗筆,殊不知這正是哈米特以此來諷喻當時美國社會上爾虞我詐和弱肉強食的不良現象,可謂用心良苦,切中時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哈米特在一九三八年當選為美國電影藝術家委員會主席,這個委員會的主要目的是為反法西斯事業籌款,特別是為了支援西班牙反佛朗哥的內戰和中國英勇的抗日戰爭。[6]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哈米特於一九四二年參軍,被派駐在阿留申群島,在部隊中編輯《阿達克島報》,並經常給戰士講解戰爭局勢,據退伍軍人巴德·弗里曼一九八二年接受《芝加哥論壇雜誌》編輯採訪時說:“哈米特是個超人。他每週給我們講兩次有關中國的情況。我認為這真是太好了,就像進學校學習一樣。他知識淵博,是個了不起的人物。”[7]哈米特對中國的這番友情是值得我們感激並譯介他的作品的。

已故老友董樂山兄一九九五年曾在一篇題為《私家偵探的別名》的文章中寫道:“如果說平克頓偵探社還有什麼其他與美國文學有緣分的話,那就是著名左翼劇作家麗蓮·海爾曼的相好達希爾·哈米特年輕時曾為平克頓偵探社效過力,他後來根據切身經驗,寫出了不少偵探小說,與後來的雷蒙·錢德勒一起,開創了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先河。他筆下的私家偵探山姆·斯貝德和錢德勒筆下的菲利普·馬羅一樣,性格正直剛強,語言乾脆爽快,而故事情節往往出人意料,不落一般偵探小說拖拖拉拉的俗套,所反映的社會層面也廣泛、複雜多樣,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因此把他們兩位作家稱作偵探小說家而歸為通俗小說家一類實在太辱沒他們了。”[8]當今美國文學界有識之士也持有這同樣的觀點,近二十年來有不少學者在研究哈米特和他的作品,傳記已有多種,其中以加州大學教授、著名作家黛安娜·約翰遜所寫的那部資料最為翔實,立論也較公正。一九九九年“美國文庫”[9]也出版了《哈米特集》,內收他的五部長篇小說。這都無疑對達希爾·哈米特為美國文學所做出的貢獻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梅紹武

中國社會科學院

美國文學研究所

二○○一年元旦

<hr/>

[1] 見“美國文庫”《哈米特集》,1999年,第958頁。

[2] 見威廉·馬林:《達希爾·哈米特》(特溫美國作家叢書),特溫出版社,1986年。第102—103頁。

[3] 見黛安娜·約翰遜:《達希爾·哈米特傳》,蘭登書屋,1983年,第314頁。

[4] 哈克特夫婦最成功之作是一九五五年根據《安妮·弗蘭克日記》一書改編的同名舞臺劇,獲該年度普利策戲劇獎。

[5] 見黛安娜·約翰遜:《達希爾·哈米特傳》,第123頁,第136頁。

[6] 見黛安娜·約翰遜:《達希爾·哈米特傳》,第140—143頁。

[7] 同上書,第191頁。

[8] 見董樂山:《邊緣人語》,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9—20頁。

[9] “美國文庫”(The Library of America)編輯委員會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一九七九年,由美國全國人文基金會和福特墓金會資助,出版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廣大讀者賞識美國文學的傳統和精華,並永久儲存美國最優秀最重要的著作的權威版本。一九八二年出版了第一卷《赫爾曼·梅爾維爾集》,至一九九九年已出版一一三卷。《達希爾·哈米特集》為第一一〇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老公的甜心(甜心繫列之六)

田心貞

全民轉職:電鋸惡魔的我即是天災

安吏

威武不能娶

玖拾陸

萬古大帝

暮雨神天

鐵路往事

曲封

玩兒在那個年代

三十二粒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