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飛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55.第249章 248道基法寶,上清玉宸仙竹(二,趨吉避凶,從天師府開始,八月飛鷹,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49章 248.道基法寶,上清玉宸仙竹二合一章節

一般而言,符籙派祖庭龍虎山三年一度的傳度大典,外來嘉賓的觀察重點,都著落在天師府近來出了哪些值得關注的新人。

只是今年略有些例外,相當多來賓的注意力都落在今天當師父的雷俊身上。

蜀山派長老何東行同大唐宗室潯安王張穆坐在一起。

一邊觀禮,何東行一邊輕聲問道:“張小友,應該也即將踏出這最後一步了吧?”

張穆言道:“不瞞何長老,箇中詳情,本王瞭解也有限,但應該是有些把握的。”

何東行祝賀道:“如此,實是可喜可賀。”

張穆:“聽聞貴派有六重天境界的道長,同樣只差最後一線之隔?本王這裡先恭喜蜀山了。”

何東行:“還在積蓄,做不得準,做不得準。”

話是這麼說,但他神情平和輕鬆,顯然蜀山內部對此整體持樂觀態度。

張穆恭喜過何東行,視線轉回面前典禮,心情卻浮現少許陰翳。

雖然張靜真是宗室出身,但畢竟一直以來在龍虎山學藝,乃龍虎山培養成材。

哪怕不算已身亡的李正玄,龍虎山天師府這年輕一代眼看著就要連出四個上三天修士了。

蜀山看著遜色,但年輕一代同樣人才濟濟。

隨著天地靈氣潮湧,年輕人加冒頭,聖地宗門在這方面相較於世家望族的優勢,漸漸開始凸顯。

難怪四姓六望介意。

事實上,宗室、勳貴方面何嘗不感到壓力?

宗室這邊情況稍好,如果要在大唐找一家年輕高手比天師府還更多的勢力,那就只有唐庭帝室這個特殊的存在。

雖說天子帝王術同一時間只供養兩人,但大唐國勢正盛,單以一家一門而言能調集的資源,張唐宗室始終是當今第一,可栽培供應更多人。

但時間繼續推移,就不好說了……

張穆再看眼前正舉行大典的天師府,很自然便想起已成歷史的信州李氏。

曾幾何時,李氏也曾領一時之風騷,令天下為之側目。

許元貞之前,天師府上一位九重天境界的大乘高真,正是第一代李天師李芝源,有當時道門第一高手之稱。

自李芝源身隕後,直到許元貞,道家符籙派才又有九重天高手。

單隻一人,可橫行一世,但不足以長久傳家立業。

然而當年李氏一族人品爆棚,李芝源三子皆成才。

長子李楊,即第二任李天師。

次子李柏,乃第三任李天師。

三子李松,其後亦修成八重天境界,成為天師府屈指可數的宿老。

一人膝下親生三子,全部成就八重天境界,放眼天下,縱觀古今,即便在傳家立世多年的五姓七望中,也極為罕見。

而那之後,李楊有子李蒼霆,在當時不論李氏還是天師府內,都是同代人中最出色的天才,名動大唐,連大唐皇朝其他勢力都頗為關注。

李楊、李蒼霆父子之外,李柏有子女李清風、李紅雨、李紫陽三人,雖年齡錯落不一,但如今回頭看,同樣皆成才。

縱使李松子女相對平庸,李氏一族第三代的含金量仍然不可多得。

如此一來,李氏崛起,不可避免。

事實上,回前塵,如五姓七望者又或者歷史上其他名門世族,甚至於歷代皇朝帝室,在最初崛起時,皆類似如此,連續幾代人才井噴,從而奠定傳世之基。

但這終究只是個開始,能否經歷時光長河沖刷,能否經受低谷起落,才能決定一家一姓可以延續多久。

信州李氏連續三代人才井噴,堪稱人品爆表。

但有起有落,到第四代李正玄、李軒、李空等人開始,李氏子弟不復父祖輩那般驚豔。

李軒等人自然不是庸才,皆有希望在百歲之齡內,衝擊七重天境界。

李正玄更是已經修成上三天層次,成為高功法師,同時具備聖體根骨和通明悟性,天賦潛力過人,平穩而有力地沿著父祖走過的道路前行。

但凡事怕比較。

先有許元貞,後有唐曉棠,壓得李氏同輩子弟幾乎窒息。

如今李氏已成過眼雲煙。

假使他們還在的話,壓力只會更大。

新崛起的雷俊,已經全方位過當年的少天師李正玄。

如果李氏族人還大都在世,面對此情此景,不知他們會作何表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吞噬星空之超脫之路

不想長大的男孩

鴉啼金井下疏桐

杏風桃魚

皇后馭夫有道

微尒依

九個月亮

肥肥大美

農門福星:撿個正太來種田

一隻兩顆三行

水鏡宮

施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