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醉酒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八章 康熙來信,清穿之學神太子妃,火醉酒香,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眯了眯眼,胤礽在早朝之上便開始敘述康熙的來信,原來康熙這次去了南邊一個小鎮,結果那裡生動亂,百姓揭竿而起,康熙倒也不是安全有問題,只是這幾年大清眼看著蒸蒸日上竟然還有百姓落草為寇,特此來信讓胤礽趕緊處理一下。

“皇阿瑪最近到了南邊的一個小鎮那裡竟然在鬧匪患,孤身為人子聽到這個訊息,心中甚是難安。孤下定決心一定讓全國上下不在出現百姓因生活不下去而落草為寇的慘劇,皇阿瑪在外的安全能有保障。諸位大人,孤自認為大清如今也算是太平盛世,如何會生此等事情?諸位大人可有想過是什麼原因?”

滿朝上下聽說康熙在外遇險,頓時心中一驚,這要是一國之君因為一場小小的匪患就駕崩了,那大清的臉面何在?更何況跟太子同朝共事時間也不短了,大臣們內心深處隱隱約約都察覺到太子並非表面上那樣溫和,恰恰相反太子的手段比起康熙來說還要強硬不少,他們擔憂太子上面若是沒有康熙這座大山壓著會將大清的天捅個窟窿。

對於太子的問題諸位大臣還真的認真想了一下原因,不過古往今來每朝每代都有相似的事情生,想要杜絕後患恐怕很難。半晌,眾人還是覺得這種事情沒法辦,不過太平盛世生此類事情除了官逼民反這種客觀因素外,主觀的原因也挺多的。

眾人將心的話在嘴邊轉了一圈,挑了一些能在早朝上說的理由說了一下,期間胤礽或是點頭,或是沉默不語,慢慢的早朝上上奏的聲音越來越小,漸漸的就沒了,一時間整個大殿安靜的只剩下喘氣的聲音。

見到眾位大臣都不說話了,胤礽才淡淡的開口道“孤以為民智未開,教化不到位這才使得匪患不斷的一大主要原因。孤前日便與諸位兄弟討論過此事,心裡便有了一個想法,遂讓人統計了全國範圍內的所有秀才以上功名的讀書人。”心裡暗自感嘆皇阿瑪的這封信簡直就是及時雨,他正愁怎麼拿那些讀書人開刀呢。

聽到太子提到他們的“諸位兄弟”頓時頭皮一緊,又來了,不過好在這次還有其他兄弟們一起幫著背黑鍋,突然有點開心,怎麼辦?

胤礽似乎沒有察覺,眾兄弟異樣的眼神,繼續說道“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多年以來那些讀書人享受了大清給予的各項待遇,卻不曾為國效力,甚至連當地的民風都不曾影響,著實無用之極。”

聽到這裡諸位大臣心中不詳的預感越強烈起來,一個個頭皮麻,生生打了個冷顫。眾位大臣覺得不能再讓太子這麼說下去了,這絕對是要出大事了。於是紛紛站出來想要表達一下讀書人那崇高的地位,不管太子有什麼念頭一律打消了。

胤禔冷笑一聲,面上一片鄙夷“於國於民無用,那就是廢物。難道這些只能靠國家養著的讀書人還是國之棟樑不成?”末了還搖搖頭以示不屑。

胤礽看到胤禔說完這句話後,朝堂上的那些文官臉色都不太好,心裡也毫不在意,這話就算是胤禔不說他也是要說的,不過既然胤禔先開口了,他也就不必火上澆油了“諸位大臣皆是國之棟樑,許多大臣更是頭懸梁錐刺股,寒窗苦讀多載,克服無數的苦難,憑著過人的毅力與才識站在這裡,成為被萬民敬仰的朝堂胘骨。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眾人剛剛被直郡王挑起的火氣因為太子的話慢慢的消了下去,再一想,太子和直郡王說的也蠻有道理,古來就有一句俗語“百無一用是書生”,那些什麼都不幹整日裡靠著大清養著的讀書人可不就是那米缸裡的米蟲嗎?太子可是親口說了,他們跟那些人可不一樣,他們可是為國家鞠躬盡瘁的棟樑。

眼見大臣們的心緒平靜下來,胤礽才再次開口道“孤私以為民智開闊極為重要,孤決定在民間開設專門為孩童啟蒙的學院,這些尚未入朝的讀書人便擔任啟蒙夫子的角色,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底下的大臣們議論紛紛,有贊同的,也有表示反對的。

戶部尚書就表示反對“啟稟太子殿下,若是全國各地都開辦啟蒙學院,只怕國庫會後繼無力,還望殿下三思。”

胤礽心裡笑了一聲,他就知道戶部尚書這個周扒皮會忍不住站出來,於是,故意眉頭緊皺“周大人言之有理,可是愚民太多,難免會影響大清的穩定。”暗地裡給胤禛使了一個眼色。

胤禛立馬出列,大聲說道“臣弟以為啟蒙學院必須開辦,但是周大人的顧慮也不是毫無道理,不如……”

聽到“不如”二字眾大臣眼皮子再次一跳,總覺得“抄家王爺”要冒壞水。

果然,胤禛接下來的話證實了他們的擔憂“不如將那些擁有秀才以上功名的讀書人以往的優待統統去掉。”

“萬萬不可……”頓時就有大臣驚撥出聲。

胤礽故作為難的看了胤禛一眼“四弟此舉多有不妥。”還不等大臣們露出欣慰的笑容,胤礽接下里的話頓時讓他們僵在了原地,“不如只將他們每個月的供應和免稅土地取消。”

到了這時候,眾位大臣若是還聽出來皇家的諸位兄弟在唱雙簧,他們就不配站在這裡!可是有著雍郡王那毫不仁慈的提議,太子的提議似乎也不是那麼讓人難以忍受。更何況想到從考上秀才以來一直享受的特遇,這些文官心裡多少有些不好意思,畢竟他們也不是一考上秀才就為國盡力的,這期間的日子,難免讓他們想到直郡王說的“米蟲”,也因此沒辦法理直氣壯的提出反駁。

胤礽見此很是欣慰,那麼接下來的事情也就好說了。胤礽順勢提出現在讀書人的水平參差不齊,他實在擔憂這些水平不夠的人害了大清下一代。

胤祉順勢提出了全國各地舉行大型考核,不過關的讀書人一律革除功名。

眾位大臣雖然覺得此舉太過嚴苛,可是水平不過關這事兒也沒法怨胤祉,更何況眾人連前面取消免除土地稅收的事兒都同意了,這種小事兒也沒必要跟皇阿哥們對著幹。

滿朝的文臣雖然嘴皮子利落,可是這事也確實是讀書人在佔朝廷的便宜。再加上平日裡文臣總覺得自己比武臣高一等,很看不起那些大老粗。此時太子等人的提議一出來,那些個武臣一口一個“殿下王爺英明”,堵死了文臣的嘴,最後文臣們也只能半推半就的預設了。

喜歡清穿之學神太子妃請大家收藏清穿之學神太子妃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旺家財女:家養小皇帝

墨含香

穿書七零成了作精女海王

俞顏

(綜同人)[系統+綜]我是蠍子不是蛇+番外

莫子喬

沈姑娘她馬甲老多

嘆酸飲料

Hello,男神大人

微姑娘

(陸小鳳同人)名滿天下+番外

燒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