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北眉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章 故人經過,金枝,面北眉南,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瑛姑離開之後春曉很想問問賀林晚今日在茶館裡那個“崔彥”跟她之前打過交道的那個叫崔彥的遊俠是不是同一個人,她後來越想越覺得這兩人沒有半分共同之處,而且她家姑娘也從來沒有見過那個遊俠怎麼會認出來?她有些懷疑是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可是賀林晚完全沒有要提這件事的意思,春曉又不敢貿然問,最後憋得自己差點內傷了只能想著下次再去送信的時候一定要睜大眼睛看清楚。至於賀林晚收的的那封粗燥的草紙信上的內容春曉倒是沒有太大的好奇心。

賀林晚在送走瑛姑之後她沒有像是往常一樣在自己的小書房裡看書寫字消磨時間,反而是去了正房的書房。

他們住的地方離著登州營駐紮之地不遠,賀光烈平日裡辦公也都是直接去的軍營,加上宅子小,所以並沒有男主人用來辦公待客的外院。

賀光烈雖然不愛舞文弄墨,不過衛氏也將三間正房中的一間收拾出來當做了書房,別人家的書房裡掛的都是字畫這些風雅之物,賀光烈這間書房裡卻掛滿了他收藏的刀劍弓弩,書房正中的那一張紫檀木大書桌男主人幾乎從未用過。反倒是衛氏平日裡常在這裡看賬本算賬。

賀林晚進了書房之後無視了滿屋子煞氣沖天的武器,徑直走向了掛在北牆上的那一副地圖——這大概是書房裡除了兵器之外賀光烈平日裡唯一會碰的東西了。

賀林晚站在地圖前,在心中將路線大致捋了幾遍,最後將視線定在了地圖上的某處。

賀林晚的手指在一個叫“姜山”的地名上輕輕劃過,然後皺了皺眉頭。

快入夜的時候賀林晚在衛氏房裡等著一家人一同吃飯,賀光烈和小虎子一高一矮兩個身影掀開簾子走了進來。並帶進了一陣冷冽的寒風,原本暖烘烘的堂屋立即被吹冷了。

衛氏看父子兩人頭上和披風上還積了一層未化開的雪花,連忙一疊聲地吩咐丫鬟們上熱水,搬炭盆,拿乾爽的衣裳,一時間屋裡鬧成了一團。

衛氏一邊拿著帕子給父子兩人將身上的雪花拍下來,一邊用溫和又帶著責備的聲音對賀光烈唸叨“這種天氣你自己出門就算了。幹嘛把孩子也帶出去?”

賀光烈坐下來低著頭任由衛氏給他擦頭。一邊不樂意地爭辯道“嘿!是我帶他去的嘛!小兔崽子自己騎著馬就跟上來了,趕都趕不跑!”

話雖這麼說,賀光烈語氣裡卻帶著幾分自豪。

以前在京城的時候小虎子都是跟著衛氏寸步不離的。到了這邊以後小虎子面上對賀光烈不是很親近,但是因為賀光烈開始教他習武,他開始很樂意跟著賀光烈。尤其是前一陣子賀光烈心血來潮帶著他去了一次軍營的校場裡騎馬射箭,從那以後小虎子只要有機會就要偷偷跟著賀光烈出門。

賀光烈向來覺得男孩子就應該粗養。所以如果他沒事的時候小虎子偷偷跟上來他就當沒看到隨著他跟,若是有公事在身或者嫌兒子煩了的話他就用動武力把小虎子給揍回去。漸漸的小虎子也掌握了規律。只要一察覺到賀光烈有事真不能帶他,他就自己乖乖回來了。

衛氏雖然擔心,但是看著小虎子從外面回來之後眼睛亮晶晶,全身充滿活力的樣子也就由著他們去了。

小虎子看了一眼又要吵起來的父母。見怪不怪地走到了一邊接過丫鬟遞過去的熱茶,仰著脖子一飲而盡。

賀林晚看著小虎子的動作不由得好笑,小虎子今年九歲。因為經常鍛鍊的緣故長得比一般的孩子要結實,不過男孩子育晚。他再結實個子也只到賀林晚肩膀,因為總喜歡往軍營裡跑所以學了一些軍營裡男人們的做派,比方說喝茶水的時候跟喝酒一樣喜歡仰著脖子一飲而盡,行站坐臥都挺直了腰桿,有一次他不知聽了誰說軍營裡的男人都有男人味,為了這個“男人味”他忍著一個月沒有洗澡,還堅持不肯換鞋襪,衛氏奈他不何氣得跟賀光烈吵了一架,賀光烈只有捏著鼻子綁了小虎子去洗澡,燻得他忍無可忍賞了小虎子一頓“竹筍炒肉”。

吃完飯之後賀林晚卻沒有嚮往常一樣離開正房,而是親自給賀光烈泡了一盞茶。

衛氏看了這對父女一眼,也不管她們,徑自去了裡間對賬本。小虎子看了看母親離開的背影,又看了看父親和姐姐,最後一屁股坐到了一旁的炕上磕松子,不打算挪窩。

賀光烈賀三爺翹著二郎腿一口氣灌了半盞茶“有事?”

賀林晚想了想才問道“父親,我記得姜山附近向來是由登州營負責巡邏,不知這一旬的巡邏的將領是誰?”

賀光烈這才瞪著眼睛看向賀林晚“你問這個幹什麼!”

賀林晚笑容溫順“有位朋友最近會路經此地,所以我打聽打聽。”

賀光烈看了賀林晚一眼,有些牙疼地撓了撓頭。

賀林晚幼時調皮搗蛋,那會兒他教訓起來可以毫不手軟,棍子都打斷過好幾根了。可是現在女兒長大了,好像越來越乖巧聽話,弄得他現在跟女兒說話稍微大聲一點都覺得理虧。雖然女兒聽話懂事令人欣慰,可是不知道為何賀光烈有時候會覺得憋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霸小農民

亦非漁

墮姬重生之後

雲者不言

地下鐵道

科爾森·懷特黑德

都市狂少

陸通

四合院:一人縱橫

姒洛天

攤牌了,我就是神醫

拾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