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色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章 清閒時光,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紅黑色的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安排好所有的事,劉義隆難得回到太子宮,自從來到建康他就沒閒下來,先是為老爹登基造勢,又督造受禪臺,之後又開始制定科舉和軍中選拔制度,不止如此,為了充實國庫,又在建康大力展商業,建立酒坊和工坊,甚至紡織坊。

從各個坊的選址,招募工匠,選擇負責人,都是特親自過問。

這還不算,選擇合作商人,也由他去聯絡。

這也讓他體會到太子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難得把事情處理完,回到自己的太子宮,說實話自從當上太子還沒看看這個自己的地盤。

劉宋的皇宮是在東晉的基礎上再加以修改,雖然改動不大,但是這讓皇宮更顯大氣莊重。

至於太子的東宮,劉義隆也沒讓改動,畢竟現在新朝建立,到處都需要錢,而且父子倆都在準備北伐,所以不能大興土木。

況且劉義隆只是把建康當做臨時都城,他的心裡還是長安適合作為都城。

關中沃野千里,易守難攻,雖然幾經戰亂,依舊是帝王基業所在。

而且劉義隆還打算把南下的流民遷移關中,大力展關中沒有足夠的人口是不行的。

所以他打算先平定涼州再拿下關中,這樣,北魏就不得不面對劉宋的兩面夾擊。

不過這不是現在要操心的,現在他只想安靜下來,什麼都不想,這段時間太忙碌了。

來到東宮後花園,這裡可以說是風景宜人,蒼松翠柏,垂柳白楊,各種花草爭奇鬥豔。

大片的荷花池,鳥唱蛙鳴連成一片。

這還只是太子宮的後花園,要是皇帝的御花園得多奢侈。

漫步在碎石鋪成的小道,聞著自然的清香,劉義隆心情好了很多,疲憊之意一掃而空。

走到湖心亭中坐下,感受著微風,此時的江南氣溫還不算高,正是風景宜人的時候。

劉義隆突然感覺這時間過得很快,從去年開始他一步一步謀劃,而今最終成為太子,第一個目標是實現了,歷史上的一些事情不會再生。

當初劉裕病逝,劉義符繼位,北魏趁機南下,不僅丟失豫州大部分城池,連徐州也差點丟了,還損失了一些兵將。

然後就是徐羨之等人廢少帝,殺劉義真,立劉義隆為帝,導致政局混亂,北魏又趁機南下。

兩次不僅喪師失地,也打擊了宋軍士氣,朝廷的幾次混亂,也讓宋國國力受損,以至於以後多次北伐都沒能成功。

其實劉裕死後的皇位更迭導致的一系列朝堂爭鬥和北魏的趁火打劫導致劉宋實力一直沒有恢復,歷史上劉義隆又一意孤行,多次北伐,非但沒成功,還空耗國力,也為宋的滅亡埋下伏筆。

這一世,劉義隆絕對不會再重蹈覆轍,反正還年輕,慢慢來,一點一點蠶食北魏,不會像歷史上那麼頭鐵,直接莽過去。

看著美景,想著北伐大業,劉義隆感慨萬分,不知道未的對手拓跋燾現在在幹什麼,他十分想會一會這個一生之敵。

拓跋燾,北魏太武帝,北魏第三位皇帝,不過現在的拓跋燾還沒當皇帝,現在北魏的皇帝是拓跋嗣。

現在的拓跋燾應該還在學習當中,不過他也是一代明君,北魏在他手裡統一了北方。

還有三年,不出意外,三年後拓跋嗣將病逝,拓跋燾就會登上帝位,這才是兩人真正開始較量的時候。

不過他登基一年後北方的柔然會入侵北魏,這時候就是他動兵的時候,趁北魏和柔然死磕的時候先平定涼州。

隨著思緒的飄飛,劉義隆充滿的鬥志,要是對手都像自己的二哥那樣的話就沒有一點意思了。

看著一望無際的荷花,想起了後世的名篇《愛蓮說》,又是一篇讓無數學生深惡痛絕的文章,因為要背誦全篇,不過這可比武侯的《出師表》好多了,畢竟字數就差了好多。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後世很多人用它來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但是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呢?

自從八王之亂開始,整個中華大地狼煙四起,北方遊牧民族趁機入侵中原,北方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五胡亂華,中原百姓迎來了自秦漢以來最大的災難。

這些應該怪誰,怪西晉朝廷,司馬的王爺們,怪那些少數民族。

其實劉義隆一直在想,為什麼草原的匈奴、鮮卑、柔然、羯、氐等族,包括後來的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一次次南侵。

曾經的老師告訴他,這樣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旦草原出現惡劣天氣,他們的糧食就將成為問題,他們多以放牧為生,不會像漢族百姓一樣去耕種,所以他們一旦缺乏過冬的糧食就會南下。

中原富庶,有他們缺少的物資,而且北方的防線過場,一旦被突破一處,他們就可以長驅直入,尤其遊牧民族以騎兵為主,他們不一定攻城,只是搶奪過冬用的物資,得手就撤,所以中原一直都沒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劉義隆覺得不用像漢武帝那樣非得把他們趕盡殺絕,

他想到了民族大融合,歷史上出現過幾次民族大融合,還導致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少數民族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這南北朝不就是一次民族大融合嗎?自己何不利用這個契機推動大融合,他可以讓遊牧民族的百姓也學會耕作,讓他們豐衣足食,在讓他們慢慢接受漢文化。

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融入中原,這就是民族大融合,而且漢民族的文化同化性極高。

所以對少數民族沒必要以武力解決,那樣只會勞民傷財,而且只是治標不治本。

劉義隆想著想著又給自己找了一件事做,現在宋國境內也有不少少數民族,上次大敗夏軍就有很多俘虜,他們都是匈奴人,現在在荊州活的都不錯,除了被劉義隆編入騎兵隊伍的五百人,其他都在荊南生活。

這些匈奴人學會了耕作,生活上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現在讓他們回到夏國他們肯定不會願意。

現在的生活安穩,只要努力就不愁吃穿,漢人並未奴役他們,他們有什麼理由放棄這麼好的生活回到夏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