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色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章 科舉三甲,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紅黑色的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堂上的爭鬥就這麼結束了,世家一派損失慘重,除了張家被夷三族外,還有兩個世家官員被降職,隨即徐羨之將太子一派的人安插進去。

然後徐羨之向劉裕彙報科舉的結果,“陛下,此次科舉除前三名外已經確定名次,最後前三名還需陛下定奪。”

劉裕道:“那就宣他們三人進來,朕親自考察,已確定名次。”

三人在寺人的引導下進去大殿,便拜倒口呼萬歲。

劉裕道:“平身吧,你三人先自報家門。”

“草民劉瀟,建康本地人氏。”

“草民許毅恆,祖籍幷州,但草民出生在建康。”

“草民楚隗,建康本地人。”

這時徐羨之把三人的試卷呈給劉裕。

劉裕先看了劉瀟的試卷,策論評分很高,數算也不錯,就是經典有些地方有小的差錯。

劉裕放下試卷問道:“劉瀟,你這策論所言可是很新奇,具體實施可有困難。”

劉瀟的策論在劉義隆曾經的方法基礎上又提議可以由朝廷出面建立專門負責運輸的機構,負責各州郡之間的貨物運輸。

劉義隆知道他的提議大體上相當於鏢局,但又有不同,但這讓劉義隆十分驚喜,雖然現在北方南下的流民相比以前少了很多,但是南方的土地基本已經飽和,再說給予土地之少一年以後才能有所收穫,這一年官府肯定不能不管,否則他們又將成為流民,所以劉義隆當時把劉瀟放入前三之中。

劉瀟道:“陛下,而今流民數量已經不如從前,而且大多是青壯,太子殿下大力鼓勵經商,導致各地貨物運輸十分繁忙,如果有這麼一個負責運輸的衙門,必然會解決很多問題,不僅滿足各地運輸需求,官府出面可信度高,還可以解決流民生存問題。”

很多人都頻頻點頭,認為這是個很好的辦法。

這時劉義隆道:“父皇,這個提議非常及時,兒臣這幾日正為各州郡的貨物運輸愁,很多商人因為貨物無人運輸而滯留建康,如若按此則可解決商人們的難題。”

劉裕道:“嗯很好,傅亮,這件事你去辦,至於人員你可自行挑選,然後與太子商議即可。劉瀟就先在你身邊幫助你,畢竟這是他提議的,具體的方案他更加熟悉,等此事辦完再行任用。”

兩人領旨後站回原位。

這時劉裕又看了看許毅恆的試卷,策論中規中矩,也很有建設性,彌補了一些不足,但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建議,不夠驚豔,但也算出類拔萃,不過他的數算卻出奇的厲害,這也算是個人才。

如果沒有科舉,許毅恆最多會成為一個不錯的賬房先生,畢竟他的出身太低,連寒門都算不上,就是普通百姓。

劉義隆知道這絕對是三省六部實行後戶部所缺的人才,所以他也進入了三甲。

劉裕這時道:“許毅恆,你的數算可是很厲害,朝廷正缺你這樣的人才,你就先在錢糧司任職吧。”

許毅恆馬上謝恩,他從小就喜歡數算,而且十分有天賦,不過由於家貧讀不起書,只能邊在雜貨鋪打雜,一邊跟掌櫃的借書度,這雜貨鋪掌櫃也是了善良的人,看他喜歡讀書,就把書借給他讀,本來以為一輩子也就在這個雜貨鋪了,誰知道太子殿下推行科舉,他在掌櫃的支援下報了名,沒成想居然進了三甲。

最後一個楚隗的策論也沒有太多的亮點,數算也算可以,但是對儒家經典卻有著十分深刻的見解,劉義隆打算讓他進太學。

太學裡不能都是那些老傢伙,也應該有一些年輕人,尤其這樣有才華又不失個性的年輕人。

劉裕最後沒有具體給楚隗官職,只是讓他跟隨太子,由太子確定他的職位,這可讓楚隗受寵若驚,太子可是儲君,未來的皇帝,自己還是瞭解自己的,他沒有劉瀟對時政的敏銳看法,數算也一般,也就是對儒家經典瞭解更加深刻而已,其實不止儒家,老莊,法家的一些經典他都有研究。

最後劉裕道:“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過科舉最後還是要排出名次的,朕心中已有定論。”

隨即欽點劉瀟為狀元,許毅恆為榜眼,楚隗為探花。

其實各朝對探花的另一個標準就是長相,也就是後世所說的顏值,作為探花,顏值必須高。

楚隗也確實是三人中最俊美的,也非常符合探花的要求。

至於第四到第十名,劉裕交給徐羨之他們去擬定,大多都是朝廷所缺的下層官吏,但是這對他們來說已經很高了,雖然都是六品以下的官吏,而且都是各衙門內的小官,但是畢竟是京官,一旦有機會外放,最少得是個縣令。

至於前三甲,劉義隆當初定的是六品,因為起點太高對這些年輕人不好,他不想這些人才被他給用廢了,還是讓他們從基層做起。

不過以後科舉想要進前三十可就不這麼容易了,要透過層層考試才能進去最後的殿試,那可是各地的精英。

由於第一次科舉算是成功,劉裕下詔各地開始籌備科舉,由州郡縣各負責一級,然後最後進行殿試。

決定三個月後進行縣試,具體考題有各縣自行安排,但是朝廷會派人巡查,各地守軍配合縣令務必讓科舉順利完成。

之後劉義隆又把打算建太學作為全國教育最高學府的計劃說了出來,世家雖然依然有反對聲音,但並沒有引起劉裕的重視。

劉義隆又丟擲個重磅炸彈,“父皇,兒臣打算在各地大力展教育,讓百姓都可以讀書。”

世家一聽,百姓都能讀書,那他們就更加不能讓劉義隆得逞,不過這可是一大筆支出,畢竟書籍的價格可是很貴的,普通百姓是負擔不起的。

於是他們打算觀望,看看這個小太子能弄出什麼花樣來。

相對於世家的信心滿滿,劉裕有些皺眉,他知道兒子是正確的,可是這可是要花很多 錢的,而且百姓也未必願意讓孩子去讀書,畢竟科舉還沒有步入正軌。

看出劉裕的為難,劉義隆道:“父皇兒臣有辦法得到大量的書籍而且不用花費太多的金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