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色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5章 父子談心,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紅黑色的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兒臣,兒臣……”

劉義隆有些氣惱,這些傻子都知道別人都打上門來,還需要考慮嗎?

“迂腐!”

劉義隆氣憤的離開了淑妃宮,來到御書房,將謝靈運叫來。

“臣參見陛下。”

“平身吧。”

“謝陛下。”

“朕問你,你都教給太子他們什麼了?”

謝靈運知道太子之事,可是這跟他沒有什麼關係。

“陛下,臣教給太子的是帝王之道,可是太子似乎並不上心,他有些過於痴迷儒家。”

劉義隆十分頭疼,當初漢武帝採用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真的只有儒家留下來了嗎?

並不是,在漢武帝的統治時期,帝國確有明確的針對其他思想學說的史料:“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者,在明確的治理物件中,申不害、商鞅、韓非,皆為法家出身;蘇秦、張儀,則是縱橫家,也就是說,只有法家和縱橫家被明文禁止了,而其餘學說並未有此遭遇。

法家和縱橫家真的在帝國中消失了嗎?答案當時是否定的,漢代只是由於儒教已被定為官教,故禁止法家和縱橫家為外人使用。

因為法家是與儒家相悖的治國學說,也是有力的思想武器,而縱橫家詭計權謀,帝國擔心不明令禁止會在社會階層惹出禍端,漢武帝是標準的“外儒內法”治國思路,而縱橫家的思想必然在皇室內部如魚得水。

其實如今也是如此,只不過,劉劭過於痴迷儒家,而忽視了法家和縱橫家,這如何能夠治理好一個國家。

“朕知道了,其他皇子如何。”

“廬陵王十分聰慧,對於臣所教十分感興趣,竟陵王則對治國理政之道十分感興趣,南平王則對兵法研究頗深,臣對此並不擅長。”

“嗯,朕知道了,你先去吧,以後多注意教授廬陵王和竟陵王。”

“諾。”

謝靈運感到了一絲不同尋常,劉義隆沒有提到太子,難道要出事。

劉義隆隨後將幾個兒子全部叫到御書房,他想要看看他們都學到了什麼。

說實話,劉義隆對於太子是不滿的,但是他並不想輕易廢太子,其實如今廢太子之後,唯一有可能接替太子的只有廬陵王劉紹,他是淑妃青兒所生,其餘兩個因為母親出身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

“參見父皇。”

“都坐吧,朕就是考考你們。”

南平王劉鑠先道:“父皇,你要是看太傅教的,兒臣恐怕讓父皇失望了,兒臣對於帶兵打仗更加在行。”

“嗯,朕會根據太傅對你們的評價考你們。”

幾人這才準備接受劉義隆的考核。

其實劉義隆對於劉劭已經十分不滿,但是他還是抱有希望。

“太子,朕問你,你認為什麼是治國之道?”

“父皇,兒臣認為當以仁政治國。”

“那,如果有人對你不滿,想要叛亂你如何應對?”

“兒臣當派人勸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說其放棄這個念頭。”

劉義隆皺眉,道:“太傅說你對儒家思想極為推崇,你就說說儒家吧。”

“儒家注重教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儒家注重德政,‘’天子者,與天地參。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並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居處有禮,進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臣擁兵百萬,陛下要奪朕兵權?

語言組織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