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色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9章 具裝騎兵,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紅黑色的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像魏國這支騎兵其實叫虎紋具裝鐵騎,是魏國的王牌騎兵。

除此之外還有石趙的黑槊龍驤軍,前涼的涼州大馬,慕容鮮卑的連環馬,胡夏的胡夏鐵騎,還有就是後來北齊的百保鮮卑。

而劉義隆麾下的龍驤軍則集百家之長,可以說是重甲騎兵的巔峰之作,還吸收了後世金國鐵浮屠的優點。

其實劉義隆不僅有重甲騎兵,還擁有將重甲騎兵擠出歷史舞臺的類似大唐玄甲軍的輕騎兵黑風軍。

劉義隆知道後來的歷史,輕騎兵最終會取代重騎兵,因為人馬俱披甲的重甲騎兵雖然衝擊力和防禦力極強,但是,卻犧牲了騎兵最大的優勢,機動性。

也就是說,在開闊地,輕騎兵很難被重騎兵擊潰,強大的機動性甚至會拖垮重騎兵。

其實之所以南北朝會出現具裝騎兵,原因就是雙側馬鐙的出現。

據記載,華夏最早在西漢就出現了馬鐙,不過是單側布馬鐙。

據漠北出土壁畫等文物,匈奴人可能為最早使用馬鐙的民族。

在沒有馬鐙的時候,騎兵騎馬是一樁苦差事,因為當馬飛奔或騰躍時,騎兵坐在馬鞍上,兩腳懸空,只好雙腿夾緊馬身,同時用手緊緊地抓住馬鬃才能防止從馬上摔下來。

馬鐙的出現,也將騎兵逐漸推向了巔峰。

隨著戰鬥方式的改變,春秋戰國的戰車逐漸被騎兵所取代。

漢武帝時期的漠北1會戰,是騎兵的一大經典戰例。

漠北會戰是漢軍騎兵作戰中規模最大的,衛青東路軍遭遇匈奴單于,在劣勢情況下反而取得大勝。

而西路軍霍去病一直追殺匈奴人到瀚海,進軍萬里,無人可擋、匈奴畏之如天神。

這也是騎兵展的一種必然。

重灌騎兵出現在戰場時,正是以部曲私兵為軍隊核心的時代,是從東漢末年開始,經魏晉十六國到南北朝時期。

隨著雙側馬鐙的出現,騎兵在戰馬上越靈活,可以解放雙手,使用長柄兵器更加便捷。

宋軍騎兵也是配有長柄武器用於衝鋒,近身肉搏則使用彎刀這樣的短兵器。

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宋軍騎兵出了魏軍騎兵很多。

不僅僅是武器,還有就是作戰方式。

魏軍虎紋具裝鐵騎是魏國的王牌,但是守城卻用處不大,而且魏軍也有王牌,那就是大宋龍驤軍,所以,拓跋燾將虎紋具裝騎兵交給了拓跋翰。

見戰事膠著,拓跋翰將虎紋具裝騎兵派了出去。

雖然只有五千人,但可抵數萬大軍。

鬱久閭吳提見狀派出五千輕騎襲擾魏軍重甲騎兵,他將希望寄託在正面的騎兵,這裡魏軍有近兩萬騎兵,所以,他根本不擔心正面。

五千輕騎兵並不與重甲騎兵正面抗衡,而是利用套馬鎖攻擊那腿,這讓魏軍重甲騎兵鬱悶不已。

他們開始向那五千柔然騎兵衝鋒。

而他們將五千重甲騎兵引向了鹿渾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武警新兵開始當教員

丁丁食紅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