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黑色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1章 高產作物,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紅黑色的風,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國剿匪告一段落,魏國建立精銳的訊息傳到宋國,劉義隆對此一笑置之。

劉義隆承認,論騎兵,魏國不差,但是步卒恐怕魏國很難和宋國相比。

還有就是水軍,劉義隆當初就打擊展水軍,宋國玄武衛可是宋國精銳,多次策應馬步軍作戰,還曾經突襲遼東,擊潰魏國水軍。

還有就是造船業,宋國的造船業可是展極為迅猛。

原本宋軍的戰船就比魏國更先進,經過幾年展,將作監船政坊可是造出了這個時代的鉅艦。

而且將作監軍械坊也改良了投石車,將投石車固定在戰船之上,如今,宋國戰船之上有三種尺寸的投石車,用以拋射不同器械。

其實,宋國戰船主要是應用猛火油和轟天雷以及七車弩,這些都是水戰利器。

不僅如此,宋國船政坊還打造出一種巨大的運輸船,甚至可以遠航,劉義隆一早就有這樣的想法。

如今的華夏,農作物以黍、梁、稷、菽、麥、稻為主。

黍,也稱為黃米,是一種耐旱耐寒的農作物,適合在北方地區種植,主要用以釀酒和做糕。

梁,即高粱,是此時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百姓的主食之一,但是高粱產量不高,而且不宜天天食用。

稷,又稱小米或粟,是一種適應性強、耐旱的農作物,主要在北方種植,不過依舊是產量不高。

菽,指豆類,包括各種豆子,是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主要是大豆,相傳公元前164年,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上燒藥煉丹時,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明瞭豆腐,不過這個時候豆腐還不算普及,跟大豆產量有關,直到趙宋,豆腐才成為重要食物。

不過劉義隆卻可以經常吃,畢竟身為皇帝,還是有著好處的。

不過,這個時候的豆腐多以蒸煮為主,味道比不上後世。

不過這個時候已經有了花椒等調料,而且宋國現在流行用蜂蜜烹飪,還明瞭蜜餞。

至於麥和稻就再熟悉不過了,麥就是小麥,稻就是水稻,就是後世的白麵和大米。只不過現在兩種作物地域性極強,水稻主要在南方,小麥主要在北方。

不過現在這個產量實在感人,基本靠天,雖然劉義隆讓戶部多次試驗,改進了種植方法,但是對產量提升不高。

如今宋國各州郡糧倉雖然豐足,但是劉義隆不敢起北伐,原因很簡單,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時代,戰爭的勝敗除了戰略戰術、士卒精銳程度,最主要的還是後勤,也就是糧草輜重。

宋國看似豐足,但是這幾年,宋國人口不斷增加,賦稅卻不高,所以糧草看似充足,但是一旦貿然動北伐,戰事持久,再遇上天災,哪怕只是減產,對宋國來說都可能是沉重的打擊。

劉義隆不敢賭,也不能賭,百姓是國之根本,然而一旦百姓叛亂,宋國根本動搖,恐怕如今的大好局勢會瞬間逆轉。

戶部多次要求加賦,但是劉義隆沒有答應,劉義隆不希望改變百姓的生活狀態,而且宋國百姓已經付出很多,劉義隆不能從他們身上再下夫。

這個時候,劉義隆想到了幾種高產作物。

馬鈴薯、玉米、紅薯,這幾種作物原產於南美洲,這個時候,那裡應當是比較原始的生活方式。

劉義隆突然很想派人去南美洲尋找這些作物,但是這並不容易,宋國的運輸船足以適應遠洋,但是最大的障礙是如何確定方位。

劉義隆突然想到航海中用到的羅盤、星盤和象限儀。

羅盤其實就是指南針,這個時候還沒有明,這個時候用的是司南,很笨重,不適用航海,不過製作指南針並不複雜。

星盤這個時候也已經明,只不過還沒傳到華夏,不過這個簡單,可以透過西域諸國商人得到。

至於象限儀則有些困難,這個時候,象限儀還沒有明出來,而且劉義隆也不懂其中的原理,根本無法制造出來。

不過有星盤和指南針也能勉強航海,再說劉義隆還知道大概的方位。

不過這件事確實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劉義隆要考慮一下人選。

此時宋國有五艘大型運輸船,再配備幾艘護衛的樓船就可以了。

不過既然要航海,那如今的樓船需要改進,不過也不難。

很快,劉義隆就下旨,開始準備,不僅戰船,還有物資。

劉義隆不確定能不能找到,所以備了很多物資,尤其是燻烤的肉乾。

還有大量草藥,這是應對突情況的,從水軍中選出了五千士卒,不用訓練,他們可是經常在近海進行訓練的,所以他們很快能夠適應遠航。

一個月後,從西域龜茲商人那裡得到了星盤,劉義隆一口氣配備了二十個。

將作監軍械坊也在加緊改進司南,使得更加適合航海。

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然而涼州出現了劉義隆一直擔心的事情。

長安,未央宮天祿閣。

尚書令徐麟焦急的來到,“啟稟陛下,涼州刺史周定八百里加急,涼州已經近一月未降一滴雨,據推測,時間可能還會延長,而且秦州也有半月未降雨。”

劉義隆皺眉,這就是他不能貿然動戰爭的原因,哪怕涼州本就不是產糧區,但是萬一江南出問題,宋國將面臨巨大危機。

劉義隆道:“傳旨戶部、工部,立刻派遣官員前赴涼州、秦州,務必保證兩州穩定,並傳旨少府監,隨時準備向兩州調集糧草,一旦乾旱持續到秋季,立刻賑災。”

“諾。”

宋國朝廷對此已經很重視,然而讓他們想不到的是乾旱卻沒有擴大,這讓戶部和工部官員鬆了一口氣。

不過涼州西北敦煌郡境內,依舊有些嚴重的乾旱困擾,雖然此時的敦煌不像後世那樣貧瘠,但是也沒好多少。

幸運的是,這裡人口稀疏,而且上次烏孫入侵,敦煌受到巨大損失,所以這次災情並不嚴重。

但是更加堅定了劉義隆要出海尋找高產作物的決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