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一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四章,溫僖貴妃她不想奮鬥了,青丘一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沒確定太皇太后究竟動的是什麼心思之前,敏若覺得自己有必要做兩手準備。

如果太皇太后真的打起了將安兒與蒙古綁在一起的主意,那撫養安兒最好的人選應該是太后,可太后如今已撫養了五阿哥四年,且她對五阿哥傾注了極多的心血,祖孫二人感情親厚,在五阿哥與十阿哥二選一的情況下,太后哪怕被太皇太后要求選擇十阿哥,內心也會十分糾結。

五阿哥是太后在宮內痛苦掙扎二十餘年後抓住的第一顆救命稻草,對太后有著非凡的意義。

而兩個阿哥一起被撫養在太后宮裡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實上,哪怕拋去五阿哥,讓太后單獨撫養十阿哥,太皇太后想要做到這一點也需要耗費心血周全謀劃一番。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打動敏若。

只有敏若主動提出、太皇太后向康熙要求,這件事才有成的機會——在康熙腦抽了的前提下。

敏若將此看得清清楚楚,可惜太皇太后似乎至今都沉浸在蒙古的舊日光耀、與愛新覺羅家休慼榮耀與共的美夢中,哪怕她兒子的種種激烈行為也沒能將她從中喚醒。

或者說太皇太后捨不得醒來,她滿口唸的是佛菩提,想修的福報正果有多少是為了自己,又有多少是為了那早逝的、不聽話的兒子與她多年來堅持扶持的孃家?

她捨不得從舊夢中醒來,面對蒙古如今受帝王忌憚的事實。

也不願接受,她心心念唸的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家族,再也不會重複往日光輝的事實。

先帝、當今兩朝,太皇太后對家族榮光穩固有多深的執念,就因此葬送了多少草原姑娘的青春年少、光鮮明媚。

她心裡難道不清楚皇帝忌憚蒙古嗎?究竟是她不清楚,還是她不願清楚。她已年邁,只想閉著眼過完餘生,沉醉在美好的舊夢中,她對阿娜日的傾力維護,是否也是出於幾分自己不願面對的愧疚呢?

太后那邊的邊鼓要敲,要讓太后意識到五阿哥對她的依賴,要讓她知道只有在她的庇護照顧下五阿哥才能過得好,讓她對五阿哥升起保護欲;敏若這邊的功課也要做。

她平日裡懶得用腦子,但凡拿出來用了,就不會白白浪費,一定要用到有用處的地方。

康熙這日過來的時候敏若正與安兒在炕上曬太陽,冬日難得有這樣好的暖陽,敏若穿著家常衣裳,頭髮鬆鬆地在腦後結著辮子,手裡握著一卷書,臂彎裡躺著裹著小被子睡覺的安兒,陽光透過窗落在她臉上,半張臉映著光影,溫柔平和,歲月靜好不外如是。

康熙下意識地駐足,敏若起身的動作喚他回神時,眼裡還有未曾消散的驚豔與微弱的嚮往眷戀。

“不必了。”康熙看了眼安兒,“咱們過那邊說話去?”

“哪兒呢,說話還要特地避著他,那這孩子就養得太嬌氣了,往後睡著半點動靜聽不得,可才有我受的。”敏若還是收回從頭頂摟著安兒的手,起身來執壺給康熙斟了茶,“天兒冷了,煮的普洱,是舊存的,滋味很不錯,您嚐嚐?……這好端端地過來怎麼還帶上書了?莫不是您嫌棄臣妾才疏學淺,覺著臣妾教公主們,知識淺薄了些,督促臣妾上進呢?”

康熙白了她一眼,叫梁九功將一路提來的書放下,“新制成的《日講易經》,朕親自做的序,你不是說自個研讀《周易》讀得稀裡糊塗嗎?新書製成了,朕特地給你留了一套。”

敏若早知道他今年命人將侍講學士們所講授《易經》要義編撰成文,但沒成想這麼快,也沒想到他竟然會送一套這個來。

一時有些訝然,又忙起身謝恩,想到原來的打算,敏若這會難得地有些不好意思。但她的良心一向稀薄,書照收、謝照謝,原來打的算盤也不能耽擱。

只見她先是歡喜地收下書籍,然後又殷勤地端來三四盤點心果子,康熙瞧了好笑,道:“合著不送禮還不能見吃的了?”

“今兒點心做得滋味寡淡些,怕您吃不慣,但您這書一送,臣妾也不敢怠慢您,只能先把這個端來,再叫小廚房預備您素日喜歡的。——這是米漿制的米糕用羊乳化開、兌了細細的魚蓉、蛋黃蒸的點心;這是米粉兌蘋果泥蒸的;這一碟是牛乳合著米粉、菜泥蒸的。都是給嬰兒陸續加上的吃食,左右閒來無事,同宮女折騰出來試試。不見鹽精也無甚滋味,您要樂意賞臉就嘗一口吧。現囑咐小廚房備點心來,或者您先嚐嘗這現成的果子。”

敏若把她和烏希哈折騰出來的輔食一一細緻介紹,康熙聽了,盯著那些點心微怔住,好一會才笑道:“這是多大能吃的?朕記得保成那時候吃蒸蛋都快一歲了才給的。”

“人乳喝到六七個月,就不夠孩子長了,得加上別的吃食。這些點心得六個多月才給他吃,但五個月上就可以將米糕、奶糕用水化開給他了,果泥、菜泥也可以陸續的加。不然光喝人乳,營養不夠,喝得再多也不及添些旁的吃食。”時人認為人乳的營養高,小孩奶喝到二三歲上的比比皆是,輔食新增的當然沒有後世那樣細緻甚至花樣百出。

敏若對嬰兒輔食的印象已經停留在很久之前堂姐家孩子吃的,記憶比較模糊,能折騰出來的也有限,但還是盡力與烏希哈研究,保證給安兒更多的營養。

她私底下揣測,清宮孩子夭折率高,未必沒有撫養人不敢隨意給新增輔食、全靠人乳喂樣的緣故。

康熙雖然親自撫養過太子,但太子的餵養宮人更是精細小心非常,一切但求穩妥,哪敢給多吃什麼花樣,一歲上下才敢給吃蒸蛋,然後就是米粥、麵湯,哪怕天家皇子也沒有太大的排面。他自個小時候也是這麼吃過來的,如今印象已不深,只聽乳母絮叨過,如今甫一見敏若這個陣仗,一時訝然。

許久,他才道:“你太小心了。”

他其實想說小兒子好命,又或者是想說敏若費心太多,但想了許久也只說出這五個字來,心裡莫名地竟然有些羨慕起這小兒子。

但他還是問:“問了太醫了嗎?”

“與幾位太醫商討著做的。其實民間百姓的孩子,沒有宮裡孩子這樣的條件,母親乳汁不足,又找不到牛羊乳的,就只能指著米湯了,不大點就開始吃野菜羹的也不是沒有,大些能有米粥吃的都是好人家了。孩子本是不必養得十分精細的,越是精細,孩子才越難為人。”敏若說得婉轉,但“難為人”指的是什麼,康熙也清楚。

康熙聽了她這話,默默一時不知想些什麼。但話題沒繼續下去,他回過神來,隨意瞥到北窗下案上擺著的料子,道:“這料子從前沒見你穿過,顏色也不大鮮亮、花樣也不新鮮,怎麼還找出來擺上了?”

敏若笑道:“哪是我穿的呀,是老祖宗賜給小阿哥做衣裳的,說這絹布最柔軟,給小孩做衣裳最好。”

康熙看了看在襁褓裡小臉蛋睡得紅撲撲的小兒子,笑道:“老祖宗還真是掛念著他。這段日子時常問起他,今兒早晨去給老祖宗請安,老祖宗又問起安兒了。”

敏若笑道:“是,老祖宗也常遣蘇麻姑姑與太后身邊的阿朵姑姑來瞧,只可惜這小子如今一日裡大部分的時候都是睡著的,幾次來都正趕上他睡覺了。也想帶他去給老祖宗瞧瞧,但這寒冬臘月裡的,也怕出門叫他受了涼。還是得等開春,天氣暖和些了,我再帶著這小子去給老祖宗瞧瞧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萬火歸一

胡利奧·科塔薩爾

一品道門

第九天命

我帶著九張婚書下山報仇

牛仔骨

16歲賣唱出道,嚇懵現場歌手

快樂的舞蹈導師

驚世煉器師:公子,不約

火琰琰星

四合院:回到婁曉娥下嫁的前一天

秀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