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皇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章 沒有聽說過的殲-10型號,我的飛行生涯,北燕皇族,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慶假期一晃而過,122團恢復到訓練之中。戰備值班也做出更改,恢復到八月份之前的雙班值班制。

國慶三天假期,楊洛最高興的是和張青瑤確定了戀愛關係,堂而皇之地和張青瑤成雙成對地出現東嶺場站的各個地方。不再像之前那樣,一旦有人拿自己和張青瑤說事就急急忙忙地解釋。

現在的楊洛更忙了,感覺一天的時間都不夠自己用。

先,要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其次,要抽時間跟馬海軍學習機務知識;最後,還要陪張青瑤。

楊洛痛快並快活地忙碌著,在十月五號的一天,接連兩件讓楊洛高興的事生了。第一是得到團裡的通知,兩天後也就是十月七號前往安縣場站參加九月份的對抗演練總結大會,並領獎,明確通知獲得一等功一次。

第二則是當天晚上進入系統空間,例行一天兩個起落的模擬飛行後,現累積的飛行時間已經足夠,解鎖了第三款戰機。

楊洛站在系統空間的三號機庫裡,看著眼前的這架戰機,有著殲-1o的影子,卻幾乎被魔改得面目全非的戰機,楊洛深吸一口氣,拿起一旁放著的效能技術資料,他已迫切地想知道這是什麼型號。

封面上已經有這架戰機的型號——殲-1oe。

這個型號讓楊洛目瞪口呆,根本就沒有聽說過的型號。到目前為止,殲-1o系列只出過殲-1oa、殲-1oay、殲-1oB、殲-1oc、殲-1os、殲-1osy幾個型號,連殲-1od都沒有出現過,還只是網友們的猜測,殲-1oe是什麼時候的事呢?

然而,技術資料上並沒有給出答案,這個問題也就一直困擾著他,直到真正的殲-1oe出現的那一天,才解開了他心中的疑惑。

回過神,楊洛翻開這本技術資料,仔細閱讀。

殲-1oe,單座單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綜合效能準四代。

基礎引數機長17.5米,機高6.o5米,翼展1o.o5米,最大表2.3馬赫,起飛距離3oo米,著落距離4oo米,最大極限過載11g,作戰半徑17oo千米……

一系列的資料,無不表明,這款戰機真是魔改的非同一般。與楊洛能找到的殲-1oB的資料相比,已經提升了一大截。

特別是動力系統,採用的是和殲-2o一樣的動機——s-15“峨眉”渦扇動機,最大推力17萬牛,中間推力也達到了1o萬牛,推重比1o.

機體採用dsI鼓包進氣道技術和保形油箱,最大航程可以達到四千五百多公里。

操控系統不再是現在普遍使用的三軸四餘度電傳操控系統,而是光傳控系統,同時採用觸控感應技術和聲控技術,讓人機互動更簡單便捷。

機頭類似於殲-2o的菱形設計,動機尾噴口為鋸齒狀,一體化的玻璃座艙,並塗有隱身材料,具備一定的隱身效能。

網路上網友們的猜測殲-1od的效能全部有體現,更有過之,更為強大。

或許這就是殲-1o系列最後的改型,最後的絕唱。

作為單中型戰鬥機,殲-1o自面世以來就存在先天的不足,沒辦法改變,再怎麼改進,也跳不出去。

對於系統空間裡選擇的飛機,楊洛一直摸不著頭腦,殲-7選擇了殲-7系列裡可以說效能最好的殲-7g,到了殲-8則是一款電子偵察機殲偵-8F,殲-1o又是一款不要說見過連聽都沒聽過的殲-1oe,往後的戰機楊洛同樣不認識,只能從外形上大致推測出是什麼系列。比如四號機庫裡的戰機,從外形上,楊洛知道是殲-11,但具體型號跟已面世的任一型號都對不上,往後的殲-16、殲-2o、殲-15等同樣如此。

“殲-1oe,就讓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牛。”

楊洛輕輕合上這本技術資料,放到一邊,拿起配套的飛行裝具穿戴起來,讓楊洛刮目相看的是飛行頭盔,不是殲-1o通用的Tk-1oa頭盔,而是一款不知型號的頭盔,沒有具體資料,有些什麼功能楊洛也不知道。

研究了一番不得要領,楊洛不管不顧直接戴上,轉身爬進了戰機座艙。

連線好頭盔,座艙玻璃自動合上,動機自動開始點火啟動,出巨大的噪音,被座艙玻璃和飛行頭盔隔絕在外,楊洛連一點聲音都聽不到。

楊洛滿意地點點頭,如此的隔音效果,比起他現在所用的Tk-14a頭盔可是好的太多了,不是一個量級。

啟動航電系統,戴在頭上的飛行頭盔暮然一亮,內部釋放出綠光,眼前的頭盔鏡片上面顯示——系統自檢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