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長寧將軍 第95節,長寧將軍,蓬萊客,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仁玉做夢也沒想到,魏國的這位女帥,竟說出了這樣的話。字字句句,宛如重錘,直中他的心底隱憂。

昔年北逃之時,他還自詡遺臣,而今兩鬢蒼蒼,早已沒了當年的心志。

做晉室的臣和做大魏的臣,於他而言有何區別?他連狄人都委身侍奉了。他唯一的顧慮,就是魏廷不會放過他這種人。現在,這最後一個顧慮也不存在了。

這女子身份殊重,不但掌著大魏之兵,還是魏當朝攝政王的王妃。

倘若連她說出的話都不作數,那便是上天之意,合該他亡。

幾乎稱不上有什麼抉擇之難,他不過只在心裡搖擺片刻,便做了決定,從位上起身,朝對面女子下拜:“我不過一喪家之人,庸庸碌碌,苟全性命至今,每每想到故土難歸,往往夜半難寐。如今蒙將軍看得上我,給我機會,李某感激不盡。”

他恭恭敬敬叩首,起身後,這回也不用姜含元再問,自己主動將那所謂晉室皇子的內幕說了出來,道人應當已是死了,是熾舒不知從哪裡弄來了個年紀相仿的僧人假冒。雖無國璽在手,但他說是,誰敢質疑?至於下面普通民眾,更是信以為真。就這樣,假和尚搖身一變,沐猴而冠,在熾舒一手操縱之下,復國鬧劇提上日程。

只要不是真的無生就好!

姜含元在心裡長長地鬆了一口氣,接著便問如今正駐兵在鸞道的左昌王目答。

李仁玉下定決心投靠她了,只恨自己拿不出有力的投名狀。聽她問起左昌王,自是知無不言,說狄廷之中,皇帝之下,以左、右昌王和左、右光王此四人地位最高,最有權勢。其中左光王在大魏攻打廣寧天關一戰中已死,右光王則因和熾舒不合死得更早,在熾舒發動宮變的當日便被殺了。

如今熾舒之下,還有左昌王和右昌王二人,是他左膀右臂。狄廷以左為尊,左昌王目答的地位,比右昌王更高一些。

“不過,不但這二人相互角抵,右昌王不服目答,就連熾舒和他,如今也不像從前那樣親近了。”

“為何?左昌王不是熾舒的叔父嗎?聽聞當初熾舒也是靠他才奪了皇位。”姜含元問了一句。

李仁玉見她似乎頗感興趣,頓時來了勁頭:“將軍你有所不知。右昌王勢力也是極大,擁者眾多,左昌王對他一向頗為忌憚。當初之所以支援熾舒奪位,未嘗不是想靠熾舒去壓制右昌王。上回左光王死在天關之後,他餘下的部屬裂成兩半,不少人只服目答,暗中投靠。將軍你想,熾舒怎會不起芥蒂?”

姜含元頷首:“不錯,這個訊息很有價值。”

李仁玉得她稱讚,很是欣喜,極力表忠:“只要能為將軍效力,哪怕是微末之用,也不枉李某在狄廷的多年忍辱。”

姜含元笑了笑,又問:“聽說三日後,這假冒皇子之人要到城郊舉行祭天之禮?”

這訊息滿城早已傳遍,李仁玉此刻聽到她問,倍覺羞恥,因到時他便是祭官,稱是後,又提醒道:“熾舒也會同去,到時城裡城外戒備加倍,將軍若是還沒走,務必小心。”

李仁玉說完,她不再發聲,望著窗外街景,仿若在想事,他便也不敢出聲打擾,更不敢託大再坐回去,只站在一旁等著,不料片刻後,竟見她轉臉回來說道:“到時我去。你想個法子,叫我可以接近些。”

李仁玉吃驚,慌忙阻止,“將軍身份貴重,萬萬不可再去冒險!”

“你想法子便是,其餘我自有數。”

她的語氣並無咄咄逼人之勢,卻由不得人不從。

李仁玉只得應是,問來聯絡之法,隨即匆匆離去。

第102章

三日後,祭禮如期而至。

清早,輿駕和儀仗從已改名晉宮的南王府內出來,去往南郊。

這是皇子流亡歸來登基復國後的首次露面。雖是個臨時搭成的班子,當中用來湊數的佔了大半,文官有目不識丁者,武官有沒摸過刀的,但衣冠和禮儀卻都依著晉室從前的禮制而行。覆亡了的舊朝便如此粉墨登場,儼然重生。

先前已造勢多日,及至新帝露面,道旁百姓終於親眼見到了傳言中那位神明轉世能給世人消災除禍的皇子。他高坐在輿車金帳當中,冕服加身,尊貴無比,民眾未免先便生出敬畏崇拜之感,再一群預先排好的路人跳了出來,有作狂熱之態引人高呼萬歲,有跪在路邊激動下拜乃至涕淚交加,氛圍感染之下,其餘人情不自禁也投入其中,紛紛跟著下拜。

理所當然,即便是神明轉世如晉帝,也當奉北皇為尊。

熾舒車駕在前,目光掃過道路兩旁那些下跪膜拜神色裡透著虔誠的民眾,在這個已被統治多年的地方,他頭回看到民眾如此順服。這不是過去重壓之下的逆來順受。

果然還是隻有晉人才懂如何去駕馭晉人,也總算沒有白養陸康和李仁玉這幫人。他們不但拉起了人馬,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魏國那女子必定希望速戰速決,他自然不能讓她如願。他耗得起。除了利用崇山峻嶺為障,設下重重防守,再讓晉人打頭陣,先去為他們那子虛烏有的皇帝而戰。

這些烏合之眾自是無法和魏軍抗衡,但只要幽州全員調動,光是拖,就能拖垮對方。遠襲最忌久戰。待到姜含元疲於應對,到時,自己再以逸待勞,必將事半功倍。

今日的祭天場地也是陸康李仁玉這些人選的,說什麼“圜丘祀天”、“方丘祭地”,祭天需在南郊選取合適之地等等諸如此類的話。這些熾舒不感興趣,叫他們自己看著辦,他唯一的要求,便是場面必須隆重盛大,天威壓人,所以原本按制,場地周圍百丈之內不得有閒雜之人,但今日,照熾舒之意,允許郡民靠近祭場中心觀禮。

時辰到,鼓樂齊鳴。

熾舒坐於祭壇正北方位的尊位之上。他的四周,列著儀仗和參祭的眾多官員,過去,則是等待獻舞的三百樂生。大約數十丈外,則密密麻麻站了許多郡民。自然,為保證不出岔子,所有這些進入戒備範圍內的郡民,事先全部經過遴選,要麼家中有人從前就在替南王府做事,要麼是如今那些晉官的親眷,不但如此,還須持憑照,今日才能得以靠前。

今天場面之大,令熾舒感到很是滿意。

陸康因這晉帝乃是冒名,疑皇子無生已死,近來沮喪無比,辦事不像從前那樣積極。這祭天大典之事,是李仁玉一手操辦。

不得不說,這個李仁玉,雖沒真本事,但做這種事還是十分在行。

熾舒收回目光,望向他一手所造的晉帝。

那人身著冕服,頭戴前後旒冕,手持鎮圭,正坐在他下面的位上,撞見他投來的目光,知是要自己上場了,慌忙站了起來。

此人本是荒山野廟裡的一個普通和尚,每日只知唸經打坐,突然搖身一變,做了皇帝,至今如在夢中,所謂小人得志便是如此,除了對著熾舒誠惶誠恐,其餘場合,漸漸真把自己當成了皇帝。此刻便照著事先得過的吩咐,面向西方,立於祭壇東南方向,等今日的主祭官右宰李仁玉主持完了繁冗的儀式,邁著方步,來到放置著犧牲、璧圭、繒帛等祭品的柴垛前,點燃積柴。

巨大的柱狀煙火彷彿黑色游龍,從地面噴湧而上,朝天升騰。接著,祭酒官祭酒。再是獻舞。

三百名身穿祭服的樂生列隊等在曠野之上,聞聲而動,跟隨節奏開始踏著舞步,獻上樂舞。

這樣的場合,氣氛本當莊嚴肅穆,從而達到借天威以震撼人心的目的。但因這復國太過倉促,連百官都是拉人湊數的班子,一時哪裡能找到須接受長期訓練方能掌握大型樂舞技巧的樂生。大多不過是當地讀書之人,匆匆學了幾日便趕鴨上架,開頭還算齊整,進行過半,場面便凌亂了起來,左邊的抬手,右邊的伸腿,發現自己和近旁之人動作不一,又慌忙糾正,有些茫然無措的,乾脆便停了下來,左右張望。場面頓顯滑稽。

熾舒入目,有些不悅,望向李仁玉。李仁玉擦了擦額頭的汗,慌忙朝手下之人丟去眼色,那人匆匆奔向靠最前的那群郡民。這些人事先得過吩咐,會意,便都下跪,帶頭高呼萬歲。後面那些看不清前頭如何場面的郡民聽到了,不知何事,只也紛紛跟著下跪,一時,曠野之中呼聲四起,總算將樂舞的尷尬給遮掩了過去。

熾舒面色這才稍霽。這時祭酒以爵杯盛著酒醴上前,將要進獻皇帝,以表上天賜福之。那假晉帝接了,怎敢壓熾舒一頭,和祭酒一道,畢恭畢敬地轉奉熾舒。

熾舒起身。

他接了酒,舉起,唇虛虛碰了碰杯緣,作出飲酒狀,隨即遞還——這時,曠野之中那來自萬千郡民的呼聲還未停歇,人人依舊叩首在地,誰也沒有料想到的一幕發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秦:祖龍一家偷聽心聲後殺瘋了

石頭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