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老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章 刺殺,復國,小橋老樹,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遠處小樹林旁,突然出現了一隻馬鹿,這是一隻成年的雄性馬鹿,它被四面而來的馬蹄聲嚇住了,呆呆地立在樹前,眼看著馬匹越來越近,這隻馬鹿突然了倔勁,朝著最密集人群奔去。

林榮素來佩服太宗箭術,雖說每天政務繁忙,仍然儘量抽空在御花園射箭,當了五年皇帝,箭法並沒有荒廢。馬鹿距離馬前不到二十步的時候,林榮從容拉開弓箭,鵰翎箭劃出一條漂亮的弧線,射在馬鹿腹部上。

“萬歲!”眾大臣和禁軍軍士全都出了震天的吼聲。

林榮臉上並沒有現出得意之色,這一箭原本是要射馬鹿的脖子,不料馬鹿往前一躍,此箭射中了馬鹿的身體,聽到四起的“萬歲”聲,林榮暗叫可惜。

大梁城外十里,有皇家狩獵場,沒有田土,全是樹林和草地,裡面放養了不少大型動物,每年秋季,林榮都要帶領著京城百官到這裡狩獵。大林朝四面都是敵人,特別是北面的契丹人更是軍鋒極盛,沒有尚武精神則很難自保,從太祖開始,每一年秋季都要在郊外狩獵場舉行一起大型的狩獵活動。

林榮見侯雲策箭壺還有十幾支箭,就道“侯郎,今日收穫如何?”

侯雲策也不刻意示弱,爽郎地笑道“今日收成也不錯,射了三隻青羊,還有一隻狐狸。”

林榮縱馬馳騁了半天,只覺秋高氣爽天高地闊,心胸為之一闊,心情也略為好轉,他回頭對宰相範質道“範愛卿,還是壁上觀嗎?”

範質恭敬地搖頭道“臣可沒有陛下的本事,拉不動這硬弓。只能跟在陛下身後搖旗助威。”

王樸跟在林榮身後,作為樞密使想趁著這次田獵看看禁軍的操練情況。一天下來,王樸未一箭,虎著臉一言不,好在眾臣們已經習慣了人這一幅馬臉,也不覺為異。

這一次秋獵,範質、侯雲策、王樸和李重進等四位重臣和數十名朝堂官員跟隨著陛下。而留守大城的是宰相王薄、殿前司主帥張永德和侍衛司副帥韓通留守大梁城。侍衛司副帥韓通是林榮澶州舊人,既是侍衛軍副帥,又兼任大梁城總巡檢,負責大梁城內的治安,手中握著侍衛司一部分兵力,也是一位實權派人物。林榮安排這三位重臣留在大梁城,大梁城自是風平浪靜。

天晚之時,狩獵隊伍就在郊外宿營。負責安全的侍衛軍都指揮使李重進精心佈置了一個宿營常用的圓陣,以林榮營帳為中心,最裡面是林榮和林震率領的五十名禁軍,第二圈是範質、侯雲策、王樸和李重進四位重臣的營帳,第三圈就是侍衛司禁軍。第四圈是殿前司禁軍。

這般佈置,就算一隻老鼠也不能溜入陛下林榮的營帳。

侍衛司都指揮使李重進是一個陰狠之人,侍衛司眾將對對其又恨又怕,敬而遠之。而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則是一個散淡愛享受之人,他雖是殿前司最高長官,陛下卻把整訓新禁軍之權交給了楊光義,禁軍中的驕兵悍將被楊光義恩威並用,收拾得服服帖帖。此時楊光義北上德州,張永德又留在大梁城,殿前司群龍無。李重進實際掌握了調動兩支禁軍的權力。

這一次安營紮寨,殿前司諸營被安排在最外圍,沒有一部人馬靠近林榮大帳,營地內圈全是侍衛司的人馬。殿前司諸將對此極為不滿,脾氣最火暴的是王彥升已經藉故和侍衛司禁軍搞了數次摩擦,若不是林榮在軍中,大家有所顧忌,侍衛司禁軍和殿前司禁軍定然已經大打出手了。

營帳安置完畢之後。侯雲策還是按照在黑雕軍習慣,在各個營區四處走了走,也算是檢視營帳。侯雲策已經看明白李重進紮營的規則,他在營區轉了一圈,正欲回帳,回頭看見王樸從營區回來,就停下腳步等他。王樸黑著臉來到侯雲策身邊,兩人目光相交,眼光中就有些意味深長,可是兩人誰也沒有主動開口說話,面對面站了片刻,王樸轉身就走。

李重進將安營情況向林榮報告之後,林榮只是“嗯”了一聲,未置可否。

李重進退出林榮營帳之後,回到自己的營帳裡。他衣甲不解,坐在寬闊的營帳裡,侍衛司和殿前司爭鬥了數年,如今侍衛司總算全面壓倒了殿前司,為此,李重進頗有些志得意滿,他暗自琢磨也不知是誰扔了兩塊石碑到永濟渠,如此一來,張永德、楊光義定然會受到陛下的猜疑,而侯雲策這個小兒主持修建永濟渠,也難逃其咎。

正在得意之時,侍衛軍參軍王增挑開門簾走了進來。

李重進疑心很重,心下心腹甚少,而王增是少有的幾個心腹之一,他神色有些憂慮坐在李重進下。李重進心中正在得意,見王增的模樣,詢問道“王參軍為何憂愁?”王增長長地嘆息了一聲“大禍不遠矣,在下如何能夠不憂?”李重進原本背靠著胡椅,聞言一下直起腰身,“此話怎講?”

王增似乎下了決心,沉聲道“陛下英明神武,是少見的明君,在顯德元年,力排眾議,御架親征,在高平一戰定國,戰後整肅禁軍,連斬七十餘將校,在顯德二年不顧絕大多數重臣反對,毅然下詔毀佛,顯德三年起,三次親征淮南,長江以北盡歸大林。”

王增口才甚好,說話總是抑揚頓銼、語調鏗鏘,極有煽動性,他見李重進聽得專心,突然語調一轉,“大帥想過沒有,陛下如此英明神武,為何能夠容忍侍衛司和殿前司兩軍相鬥?”

王增不等李重進回答,“依在下看,陛下是有意縱容兩軍相爭,這是相互制約平衡之策,侍衛司和殿前司表面上是仇敵,其實唇齒相依。目前,殿前司兩名主帥因為石碑受到猜疑。實是破壞了難得的平衡之局。今晚佈防,殿前司禁軍被排在了最外圍,內層全是侍衛司禁軍,如此佈置顯然違背了陛下平衡之道,若有人挑撥是非,則將軍大禍不遠。”

王增剛才見到侯雲策和王樸都在軍營內巡視,兩人面色凝重,顯是現了李重進的小聰明。

一語驚醒了夢中人。李重進楞了半響,雙手放在冰冷的鎧甲之上,使勁搓了搓,道“事已至此,只有明天再重新調整兵力佈置。”

王增拱了拱手,道“但願沒有人注意此事。”

這一番話王增早就想給李重進說,只是李重進極為自傲,而且心胸狹窄。因此一直忍著未道破此事,目前政局十分敏感,若再不說破,恐怕李重進將莫名其妙地受到連累。

王增見倨傲地李重進居然能夠接受意見,暗道萬幸,長舒了一口氣。

等到王增退下之後,李重進在帳中不停地轉來轉去,侍衛司和殿前司地種種往事就如滿天繁星在腦中一閃一閃,暗道王增所言不虛。

林榮稱帝之時。侍衛司士兵人數眾多,有八萬之眾,殿前司不過萬人,殿前司的長官殿前都指揮使的銜位也只相當於侍衛司馬軍都指揮使或步軍都指揮使,更別說這兩個都指揮使之上的馬步軍都虞候和更在上面的正、副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了。

高平之戰後,林榮改革禁軍,裁切侍衛司的老弱士卒之後,仍有六萬人,而殿前司一再擴充,達到了三萬多人,陛下又在顯德三年置殿前都點檢之職,令壽安公主的丈夫張永德任之,並明確都點檢職位在侍衛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之上。

這樣一來,儘管殿前司人馬沒有侍衛司人馬多,卻因為殿前司主帥地職務卻比侍衛司主帥的職務高。兩支禁軍就這樣長期分庭抗禮。

李重進正欲休息,林榮又派人相請。

林榮大帳裡燃著幾枝大油燈,林榮居中,範質、王樸、侯雲策分坐兩列,每人桌前都擺著些今日才獵到的野味。李重進進入營帳時帶入了一股冷風,吹得油燈火光搖動不止。

李重進位置在侯雲策後面.他一臉陰沉在入座,沒有正眼看侯雲策一眼。在高平之戰時。林榮把侯雲策從侍衛司調入殿前司。這是林榮的決定,當時侯雲策不過是下級軍官,哪裡有說話的資格。但是,李重進從此就對侯雲策記恨在心,儘管侯雲策現在已是當朝宰相,他仍然對侯雲策從來沒有好感。

李重進看著這個昔日的下級,心裡冷哼了一聲一個北地賤民,就靠著和陛下的連襟關係,竟然當上了當朝宰相,什麼玩意兒。

林榮滿臉春風地和四位重臣隨意聊天,興味盎然地吃著野味。但是,從永濟渠中挖出地兩塊石碑,如兩座大山一樣壓在了林榮心中,讓他內心充滿憂慮林家在大林朝根基太淺,淺得如浮草,大風一刮,或許就會連根吹走。

大武太宗重修家譜之後,頒行了新的《氏族志》,把天下氏族排成了數個等級,而且提出了尚官原則,宰相、知政事等位居三品以上的高官,可提挈到《姓氏錄》地第一姓或第二姓,以往地世家,沒有在朝中擔任高官,則漸漸降低等次。

這種做法,很重要地一個原因是抑低山東士族族望、抬高關隴貴族威望,但是,山東士族在社會上擁有極高的威望,家族極為重視教育,又與新貴們不斷聯姻,幾經沉浮,仍然是大武的一等族姓,以崔氏為例,終大武一代,崔氏十房共出二十三個宰相,數量之多仍然令人咋舌。真正給予世族以巨大打擊地是大武內亂以後,武人當道而世族不存。不過,經歷了數百年的望族,雖死不僵,仍然在社會上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

若不是許多偶然因素,根本輪不到林家來坐天下。林家歷來貧寒,太租稱帝前,在社會上基本沒有影響力。只是在稱帝之後,林家才算得上新興計程車族,不過林家人丁稀薄,林榮的三個兒子又喪命於亂世,宗訓等子尚年幼,林家的統治根基還遠遠沒有深入到大林朝的土壤之中。

林榮政權中堅力量有兩類人,一類是稱帝前的舊部,主要是澶州舊人。比如王樸、向訓、楊光義、曹翰、鄭起、王著等人,另一類是皇親國戚,比如李重進、張永德、侯雲策等人,而永濟渠地兩塊石碑,就牽連到一員重將,一員皇親。

林榮的目光依次從四位重臣面前掃過,油燈在不斷搖晃,昏黃的燈光讓四位重臣的臉色陰睛不定。林榮掃視了兩遍端坐於下的四位重臣。放下手中碗筷,收斂了笑容,嚴肅地問道“一月之內,永濟渠裡接連挖掘出兩塊石碑,這是怎麼一回事情?”

儘管眾臣都知道石碑之事。但是此事關係重大,大家只是心知肚明,並沒有人敢於公開議論此事,這是林榮第一次以公開的形式來討論此事。四位大臣都低著頭,彷彿地面上繡著花朵一樣,不過,陛下已經話,總得有人要先回答,三位大臣經過短暫地低頭,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轉向了負責永濟渠工程地侯雲策。

林榮也把目光轉向了侯雲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派輪迴百世,遍地都是前女友

燕北望

入夜警示

貓倩柔

花都無敵奶爸

一子了

天源令

鑄就大墨

我在靖安司懸壺三十年

天選之主

蒸汽時代的旁門劍仙

Best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