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老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9章 降寧州,復國,小橋老樹,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到柳江婕寬衣以後,兩個使女這才鬆了一口氣,喜悅之情,在此按下不表。

四月九日,林榮率領著浩浩蕩蕩的水6大軍,來到了滄州。

林榮坐了數月的船,下了戰船,就見到侯雲策早早在岸口迎接。

“在船上憋了一月,真是悶壞了,給朕取一匹戰馬來。”林榮雖是皇帝,卻保持著大將的本色,後宮中雖有佳人無數,但是軍營中卻是清一色的男子漢,那怕是在外征戰數月也是如此,所以,從大梁坐船到滄州,天天看著那幾張滿是青春痘的臉孔,也是無趣得很。

林榮跨上一匹全身雪白的戰馬,配上林榮銀甲,在郊外縱馬狂奔,就如一道閃電。侯雲策還是騎著來自若爾蓋的“風之子”,雖然“風之子”腳力雄健,並不輸給林榮的雪白色的戰馬,但是,侯雲策曾是三皇子,極懂皇宮規矩,控制好馬,緊隨其後,並不和林榮並駕齊驅。

林榮和侯雲策的身後就滿臉青春痘的供奉官們,這些供奉官都是悍勇之輩,負有保護陛下之責,他們緊緊跟在林榮、侯雲策身後。把範質、王薄、魏仁浦等大臣遠遠地丟在身後。

範質、王薄、魏仁浦等人年紀一大把,馬術又不精,只能眼睜睜看著林榮和侯雲策的身影一前一後絕塵而去。

跑了數里,林榮似乎過足了癮,在一處小緩坡,突然勒住戰馬,戰馬長嘶一聲,雙腿高高舉起,林榮如影隨形的粘在戰馬身上,身手敏捷不輸給那些供奉官門。戰馬停下之後,林榮跳下戰馬,對著身後的侯雲策道“久在大梁,這馬上功夫都有些不如從前了。”

侯雲策由衷地讚道“陛下的騎術,就算在胡人中,也算得上出類拔萃。”

林榮騎術高,侯雲策的讚揚也算是有譜。不過要說在胡人中也算得上出類拔萃,就有著拍馬屁的嫌疑。

林榮對這個馬屁是全盤接受,揹負著雙手,看著一層薄霧的平原。

侯雲策見林榮深沉起來,也就不聲不響地跟在了林榮身後。

一群供奉官則站在山下,遠遠地跟在後面。

這一群供奉官都是禁軍中的精英,楊匡義、曹彬、潘美、楊信、馬仁瑀,若是放出去,都是一等一的猛將。

“幽州城池堅固,若在城外久攻不下,契丹援軍四面而來,則必將陷入一場苦戰。”林榮雖說雄心勃勃要收復幽雲十六州,可是在具體戰術上,仍然非常謹慎,“攻打如此堅城,有四種辦法,一是逼其投降,二是強攻堅城,三圍而不打,四是引敵出城。侯郎,你看這幽州城如何可破?”

侯雲策在船上天天思索如何攻下幽州城,心中已有比較詳盡的計劃,就道“攻打幽州城,關鍵在於防止契丹援軍。只要打掉援軍,幽州城也就是甕中之鱉。”

“援軍不好打啊,契丹人騎兵極強,幽州城外全是平地,我軍佔不到多少便宜。”林榮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過了良久,臉上浮起了一絲笑容,道“契丹佔地極廣,軍威強盛,是我中原最大的一個強敵,只是契丹主耶律述律荒誕不羈,現在恐怕還在七鷹山上,他們回援,只怕要花費些時間。”

侯雲策知道耶律述律的得性,介面道“幽雲十六州漢人居多,契丹人統治未穩,若假以時日,等到契丹內部穩定下來,則攻打幽州則要難上加難。”

遠處籠罩在一片薄霧中,不少高大地樹木只能看到樹冠,不斷地戰馬的嘶鳴聲傳到耳邊。

林榮繼續著前面的話題,道“據說耶律述律小兒,寵信一個女巫,讓女巫為他配製‘長生不老藥’,這個藥需要用男子的膽作為藥物,為此,述律殺了不少青壯年男子,如此荒唐之事,當然引起了契丹大臣們的反對,耶律小兒一怒之下,帶著衛隊到七鷹山遊獵,也不知道現在回來沒有。”

契丹人最早信仰普遍流行於東北方民族中地薩滿教,薩滿教相信鬼神崇敬巫者,一切朝野的重要禮儀,大都是太巫和從巫主持,祈禱要請巫者,治病也要請巫者,認為巫是通鬼神而法力無邊。林榮所說的女巫,其實就是一個薩滿教的巫者。

“這些年來,契丹人內亂不止,導致國力大衰,內亂起因於耶律虎林西征,契丹主耶律虎林原本一路勢如破竹,不料病死於欒城。耶律虎林病死之後,契丹永康王耶律兀欲在鎮陽稱帝,然而契丹最有權勢地卻是在上京述律太后,她想立其愛子李胡為帝,結果耶律兀欲和李胡在潢河整兵備戰,後來耶律兀欲還是奪得旁位,成為契丹世宗,太后述律一派的貴族被處死不少。”

林榮敘述契丹內情,如述家珍一般。他說到此,神情也有些暗淡,他的兩個兒子也是死於內亂。

權力,其實是魔鬼的誘餌,誰若貪吃,就會走上一條充滿著艱難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丟失了善良、青春、家人。甚至是生命,只是為了權力峰頂看上去美妙的風景。

侯雲策手握飛鷹堂和軍情營,這兩個機構也是用來蒐集情報的。如今聽到林榮講北地內情,暗自心驚,不知道林榮對黑雕軍內部情況掌握了多少。

“在廣順二年,太祖進兵北漢,北漢向來依附於契丹,此次契丹主耶律兀欲親自帶兵來救北漢,就在耶律兀欲進兵至歸化州的祥古山時,契丹貴族察割和耶律盆都聯手暗殺了耶律兀欲,當時還是壽安王地耶律述律小兒起兵又攻滅了察割和耶律盆都。成了契丹主,耶律述律小兒即位十年間,契丹皇族多次爆謀反事件,一直都沒有平靜下來。”

林榮見侯雲策聽得認真,也一字一頓地講了下去。

“契丹崛起於大武內亂之後,其疆域已遠遠過了中原,特別是得到了幽雲十六州之後,更是佔盡了地利,成為大林強敵。石敬塘真是一條豬。當時只需獻上錢財就可以讓契丹人出兵,他為了表忠心,非要割讓十六州,為中原埋下了極大的禍根。”

林榮臉上現出一絲憂虛,“所幸上天始終眷顧我大林,讓契丹內亂不止,若是契丹再次出現一位如耶律阿保機、耶律虎林一樣的英雄人物,要想打敗契丹則困難百倍。現在耶律述律昏庸,實在是解決幽雲十六州的良機,機不可失,失不在來,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否則會後悔終生。”

說到這裡,林榮眼裡全是堅毅之色。

儘管大侯王朝是被林家所滅,拋開這一點,侯雲策對林榮充滿了敬意,林榮光之長遠,實非平庸之人所能理解。

林榮和侯雲策對於三關三鎮都沒有放在眼裡。對於準備充分的十分禁軍來講,這三關三鎮不過是極小的攔路虎而已,他們地眼光不約而同盯緊了幽雲十六州地關鍵——幽州。

四月十六日,大軍休整充分,楊光義奉命率領兩萬鐵騎軍襲取乾寧軍,

乾寧軍是契丹境內東南重鎮,自從石敬瑭將其割讓給契丹以後,契丹改乾寧軍為寧州,由契丹將王洪任寧州刺史,領三千騎兵駐防於此。楊光義統轄鐵騎軍兩萬人如猛虎一般撲到了寧州,將寧州圍得如鐵桶一樣。

契丹將王洪本是漢人,見大林軍勢大,高掛免戰牌,堅守不出。

契丹人地三關三鎮,全部是任命的漢將,這裡也有著歷史淵源。

在九四七年,契丹太宗耶律德光攻入了後晉都城大梁,他就在大梁建國號大契丹,定年號為大同。契丹軍進入大梁以後,大肆掠取財物、俘擄奴隸,俘擄了晉出帝,並把後晉宮女、宦官以及方技、百工、圖籍、石經、銅人等全部運走,與此同時,佔據各地地契丹兵不甘示弱,四處搶劫,極盡殘忍之能事。

如此危機關頭,後晉殘部和各地義軍聚集於山林,少則千人,多則萬人,四處出擊契丹軍,比較出名的就有滏陽梁暉,他率軍攻打了相州,盡殺相州契丹兵,自稱“留後”,陝州的後晉軍指揮使侯章、趙暉擊殺契丹人使長,據州城反抗契丹人,另外,澶州王瓊、丹州高彥詢、徐州李仁恕,都各自率軍和契丹軍作戰。

耶律德光沒有料到中原百姓如此難制,不斷損兵折將,被迫退出了中原,他在回軍路上,總結出兩條經驗,一是對於漢地,不能縱兵擄掠,否則眾多漢人造反,契丹軍實在難以支撐;二是必須要由漢官來統治漢民。

這兩條經驗催生了以後契丹國的南、北面官制,“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幽州以南地三關三鎮,全部是用漢兵漢將。

大軍圍城之後,楊光義並不急於進攻,命人把勸降書射進了寧州城。

寧州城內絕大多數是漢民,此時距離石敬塘割讓幽雲十六州不過二十多年,眾多漢民仍然心向中原,契丹人的統治並不穩定。

寧州寧將王洪雖是漢人,身穿契丹人的傳統服飾,長袍左衽,圓領窄袖,腰間束帶。下穿長褲,褲在靴筒之內,契丹人和漢人接觸時間很長,不少契丹人以穿漢服為榮,王洪這一身行頭穿起來,比契丹人還要契丹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似幽

伊人聽花

一個小書童的逆凡修仙之旅

寄意寒星劍軒轅

過氣武林高手重生三十年前

行為金融

能吸人壽命的我碰誰誰死

張小白

口袋裡的故事

長貓的尾巴

不死仙帝

上將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