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老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5章 襄陽,復國,小橋老樹,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平(注治郎州,今常德),原是大武內亂這後,由武安節度使馬殷所建政權,到大林之時,已是“傳國三世,有地數千裡,養兵十萬人”的一塊割據之地。

馬殷死後,其子馬希葵與馬希崇爭位,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南唐李景趁機派兵滅掉了武平。馬希葵部將王逵、周行逢、張文表等起兵擊敗南唐兵,收復了湖南。

為了得到大林保護,武平從此向大林稱臣。

不久,王逵被部將殺死,周行逢遂成為湖南的實際統治者,被林榮封為武平節度使,他雖然是節度使,實際上是擁兵自重、基本獨立的地方政權。

武平政權的重臣們,利令智昏,不去思考如何在大林、南唐等強敵的包圍下生存,內部卻為了權利開展了一場混戰。

內戰原因很簡單,武平節度使周行逢病逝,周行逢病逝之前,留下遺命,讓十一歲的兒子周保權繼位。遺命一出,衡州刺史張文表就勃然大怒,怒原因同樣簡單週行逢一死,張文表就成了老大,有了實力,就不願意屈居十一歲的小兒之下。

久經戰場的張文表,有足夠的信心藐視十一歲的周保權。

周保權不過是半懂事的孩子,讓他領導一個風雨飄零的地方政權,實在是對其心靈和肉體的雙重摧殘,他所能依靠的就是父親遺策和少數忠心大臣。登位不久,周行保便派出一隊人馬前往永州,這是父親周行逢生身制訂的策略,在南面為張文表安上一顆釘子。

一個人登上權力地峰頂之後。就算他如何清醒,時間久了,就必然會高估自己的力量,周行逢的種種防範措施正是建立在這種虛幻之中,他沒有想到,活著的張文表遠遠比死去的周行逢更有力量。這一支用來牽制張文表的人馬,路過衡州之時,刺史張文表振臂一揮。便痛快地成了張文表的一部人馬。

兵變正式開始了!

張文表帶著一群披麻戴孝的軍士,偽裝成奔喪模樣,直奔周保權的治所郎州,途經潭州之時,潭州守將廖簡正在大宴賓客,他本是張文表的死對頭,聽到張文表兵至,喝得迷糊的廖簡竟然神差鬼使般命令開啟城門。張文表輕易進入了潭州城,酪酊大醉、無法行走廖簡這才清醒過來,此時他只能坐地而罵,結果被張文表斬示眾。

真實的歷史有時比演義還要離奇,平定武平、南平以後。侯雲策聽到這一節時,不禁嗟嘆連連造化弄人,莫過於此。

周保權得知張文表叛亂並佔領了潭州,頓時亂了陣腳。幾位老臣商議一番,派出大將楊師潘率兵平叛,同時嚮往來甚密的西蜀求援。

楊師潘所部與張文表所部在潭州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陷入了膠著之態。就在楊、張兩部混戰之時,大林迅組建了南征軍。

南征軍出之日,侯雲策親自出城相送,朝中百官傾巢出動,送行的隊伍逶迤不絕。聲勢浩蕩。

侯雲策和郭炯兩人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隊伍最前面。

侯雲策身著紫服,腰上有玉帶,還帶著魚袋。此次大軍南征,算得上統一戰爭的第一仗,侯雲策極為重視戰,戰必勝成為黑雕軍重要傳統。侯雲策穿上了最為正式的服飾,就是表達對戰的重視。

郭炯則一身玄甲,玄甲是由張青海親自打造,輕便結實,是大林軍最好地制式將軍鎧甲,當郭炯穿著這一身鎧甲來到了大梁城,許多禁軍將領都極為眼紅,千方百計想弄一套,只是玄甲在侯雲策特意控制之下,只能作為賞賜。因此,將軍玄甲有價無市,令無數禁軍將領望甲興嘆。

“南征之戰,郭郎是西南方面兵馬都部署,賀術海東為西南方面兵馬副都部署,你和他都是黑雕軍老將了,所以說,此戰其實是黑雕軍南下之戰,戰必勝,這是我給你的任務。”

賀術海東是唯一追隨侯雲策從黑城南下之少年營軍士,這些年一直在鎮過西北。近日才從西北調回大梁,回來不久,又被任命為西南方面兵馬副都部署。以前賀術海東是以個人武力取勝,單獨領軍守一城,與諸胡來回摩擦,迅讓他成為能獨擋一面的將軍。因此,侯雲策派其為郭炯的副手。

“此戰也是警告各個節鎮,讓他們見識黑雕軍武力,去掉所有非分之想,老老實實接受朝廷的整訓與改革,從這個角度來說,此戰意義遠非奪取荊湖這麼簡單,必須要收服人心。”

“楊樂和是長江水師的副帥,此人據說有勇有謀,此戰,是驢子是馬,正好可以帶出來溜溜。”

“南平、武平畢竟從名義上臣服於大林,從這個角度來說,此戰三分靠戰,七分攻心,郭郎可以在襄陽威壓兩平,若能夠不戰而屈人之戰,當是上上之策。不過,兵戰兇危,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郭郎也不必拘泥於條條款款,若要戰,便要將敵人打痛打服,切不可沽名學霸王。”

馬蹄聲聲,春風拂面,身著玄甲的郭炯目光透著經過無數鐵血戰鬥培養出來的堅毅,聽著侯雲策細心交待,郭炯內心莫名心潮澎湃,腦海間突然閃現出滄州遇見侯雲策的情形,當年誰又能知道這位買野山參的漢子,竟然是頂天立地的一代雄主,而自己不過是滄州普通平凡富家子,不過幾年時間,誰又能想到能成為統兵滅國的大將軍。

世事之奇,真是過人的想象。

郭炯充滿豪氣地道“南平、武平加在一起也不過幾萬人馬,還要防守城池,機動兵力極為有限。南征軍有一萬黑雕軍老軍,有五千名從各節鎮挑選出來的能戰之士,另有五千長江水師,兩萬虎狼之師,對付兩平輕而易舉,侯帥放心,末將定然能夠一戰定兩平。”

說話間,兩頭到了十里外的別亭,郭炯在馬上行過軍禮,也不多說,率著大軍就往南去。

軍人們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視線之外,侯雲策這才帶領著百官返回大梁城。

魏仁浦、王簿等人緊緊跟隨在侯雲策身後,進入了大梁城,全城百姓皆夾道歡呼,侯雲策頻頻揮手示意。魏仁浦臉上也帶著微笑,但是,他心中卻在盤算著“朝中諸事,無論大小皆由侯雲策所定,大梁城內所有軍士皆為侯雲策嫡系,小陛下實際上已成了徹底的傀儡,改朝換代是遲早之事,若自己先提議陛下禪讓,則是新朝第一大功臣。”

這個念頭在魏仁浦心底滋生,便如快生長的水草一樣滋生蔓延,可是這畢竟是牽一而動全身的大事,魏仁浦又有些拿不定主意,他跟隨在侯雲策身後,臉上陰睛轉換著,汗水也不自覺地往下直趟。

一旁地王簿無意中看見魏仁浦臉色,道“魏相臉『色』如此難看,身體不舒服嗎?”

魏仁浦打了一個“哈哈”,道“偶染風寒,無妨,無妨。”

南征大將郭炯率兵離開大梁之時,掛著禮部侍郎職務的先鋒官劉成通,率著前鋒兩千黑雕軍騎兵,快馬加鞭,已經到達了襄陽城。

襄陽城,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也是著名地軍事重鎮。

漢水沿萬山東下,直行十里,呈9o度角急轉,繞向正南方,和西南群峴構成一個長約十里,寬約六里的長方形闊地,小小平原。襄陽城位於東北角漢江邊,正所謂“峴山亙其西南,漢水縈其東北”。樊城夾江而峙,作為襄陽的藩城(樊籬、遮蔽),與襄陽互為犄角,扼水6交通要衝。

這個地形特點,決定了襄陽不是通都大邑,只能是一座府城,在西南方向遠離群山,壓住東北靠漢江的一端,以湍急的漢江為北部城池,鑿開東、南、西三面寬闊的護城河作為排澇和防禦體系,輔以不甚高大的堅城,就構成了著名的難以攻克的軍事防線。

遠在大梁的侯雲策目光也聚焦在襄陽。

飛鷹堂在襄陽有一個分堂,此分堂並不做任何敵對武平之事,主要精力是製作襄陽地圖,收集襄陽城內人口、糧食等具體情況,觀察襄陽武備,包括將領的能力、性格,守軍的人數,武器裝備等。

因此,侯雲策擁有比武平更完備的襄陽地圖,比張文表更瞭解襄陽。

此次攻打南平、武平之役,襄陽城從位置、地形到道路各方面來看,皆是南征大軍天然根據地,因此,南征軍總指揮部就準備位於襄陽城。

喜歡復國請大家收藏復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投筆定江山

夢醉雲巔

狼途萬界

低頭數石頭

巫師:從擁有巫師右眼開始

東聿九

御獸界的天花板

吾本路人

帝君,我們做朋友嘛+番外

一笑笙簫

骨道長生:我能吸收妖魔黑暗屬性

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