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老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8章 漢興,復國,小橋老樹,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平交出權力,這就是禪讓。

禪讓,名字雖然好聽,實際上卻是政治勢力角逐的最終結果,當雙方勢均力敵之時,或是一方勢力並沒有佔到壓倒性優勢,改朝換代就充滿了血腥和暴力,而當一方勢力佔有絕優勢之時,改朝換代反而就有一層遮羞布——禪讓。

為了順利接過大林帝國,南城侯府人來人往,重臣們走馬燈一樣出沒,反而將皇城冷落在一旁。

飛鷹堂如今已經成為一張密佈的蛛網,觸角深入到大林朝的根腹之地,他們一方面在茶樓酒舍大造輿論,讓百姓都習慣了“侯雲策之心路人皆知”,又在金水河下放了一個碩大的石人,上面刻著“侯代林,掌天下”六個大字,石人由盜墓賊處理過,看上去十分地破舊,當修整金水河的數州百姓們挖出這個石人以後,大梁府便派出所有衙役,聲勢浩大地將石人押解回了大梁府。

“侯代林,掌天下”,就如長了翅膀的大頭蒼蠅一樣,迅飛遍了大街小巷。

飛鷹堂還派了不少人手潛入到各個衙門,擔任下級官吏,這些官吏雖然是飛鷹堂的人,卻嚴格遵守規矩,不主動打探訊息,也不主動進行活動,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看與聽,將各個衙門的情況一點不漏地反映給飛鷹堂的政事分堂,由政事分堂匯總情況,續而進行分析決策。

石人一出,飛鷹堂政事分堂便堆滿了6續送來的各種情況記錄,十二個政事分堂的分析人員熬白了無數青絲,最後得出了很簡單的結論“各部正常,無異常。”

坐鎮潞州的石虎亦來到了大梁。石虎在滄州城外與侯雲策同入虎穴,斬殺了滄州城外大軍將領劉海,其命運便和侯雲策緊緊地聯絡在了一起,只是,他一直遠在西北作戰,又總是躲在侯雲策高大的身影裡,名聲不顯,除了少數重臣大將。並不為一般大臣所知。他坐鎮潞州以後,石虎以及石佛的大名才漸漸傳開。

這一次進入大梁,石虎擔任樞密使,幫助侯雲策執掌全國的軍事。

大梁城裡的軍隊再次重新整組,禁軍的諸多番號被取消,新禁軍就以黑雕軍為名,新黑雕軍亦分為六部,合計七萬人。為虎威軍、豹威軍、狼威軍、熊威軍、獅威軍和龍威軍,各軍一萬人,分為左右兩廂。

黑雕軍都指揮使由樞密使石虎擔任,但是黑雕軍都指揮使只是虛職,並不直接掌管軍隊。石虎的主要任務是掌握樞密使。

郭炯任黑雕軍副都指揮使,同時兼認虎威軍都指揮使,何五郎任豹威軍都指揮使,張城任狼威軍都指揮使。石守信任熊威軍都指揮使,姜暉任獅威軍都指揮使。

除了張城以外,其他各軍皆是老將。侯雲策之所以安排張城,是想給以後安排黑城諸人奠定基礎。

龍威軍前身就是鼎鼎大名的汴河水師,人員最多,總計兩萬人,任由時英任龍威軍都指揮使。

新禁軍也就是新黑雕軍成立以後,偵騎四出,全軍都處於備戰狀態,遠在靈州的老黑雕軍三萬餘人在山宗元帶領下。兵臨鹽州,隨時可以順著洛水南下。

黑雕軍全軍就如獅子,已經張開了鋒利無比的牙齒,只要有人敢於反抗,就要將其連肉帶骨頭啃掉。

大梁侯府,天天都在大宴賓客,王簿、魏仁浦、竇儀、張美、薛居正等諸大臣,輪番到侯府把盞言歡。

顯德七年九月九日。禪讓儀式在崇元殿進行。在禮部指引下,詔書宣讀完畢。

詔曰“天生蒸民。樹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禪位,三王乘時以革命,其極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國命有歸。諮爾侯雲策稟上聖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於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納麓,東征西怨,厥績懋焉。天地鬼神享於有德,謳謠獄訟附於至仁,應天順民,法堯禪舜,如釋重負,予其作賓,嗚呼欽哉!祗畏天命。”

禪讓詔書一出,假陛下就從龍椅上走下,侯雲策身材原本就高大,又身經百戰,被戰火燻燒了數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度,如今穿上龍袍,更有一股“真龍天子”之天生威儀,與個子矮小、神情萎頓的假林宗訓相比,高下立判。

侯雲策稱帝,正朔服色一如舊制,國號改為“侯”,年號為“漢興”。

崇元殿下,百官齊聚,王簿、魏仁浦、竇儀、張美、薛居正、石虎、郭炯、時英等諸大臣,依次上前朝賀,所有的朝臣都是新朝的功臣,何為功臣,眾人都明白,不搗亂就自然是新朝的功臣了,這眾多的臣子,想到新朝臣子做得這般容易,個個喜笑顏開,滿堂皆是萬歲,沒有任何人再看一眼正在離開假陛下。

雖然這是侯雲策精心安排的結果,可是這一天真的到臨,看著林 氏子孫就這樣輕易地被大林臣子們所拋棄,侯雲策心中五味俱全,也不知是喜是悲。

坐在龍椅上,身上穿著龍袍,眼前是叩拜的大臣,侯雲策的目光不留神就越過了這些往日地同殿大臣們頭頂,輕飄飄地飛出了崇元殿,恍惚間,自己作為三太子逃離大梁,在黑城的打獵生活,在滄州初掌軍權,鄭州艱難創業,鳳州靈州與胡人的苦戰,大梁城的鬥智鬥力,如一幕幕活動畫像,在侯雲策眼前不斷地閃現。

又隨著幾聲萬歲,侯雲策又將心思收了回來。

此時,封沙帶著幾個軍士,擁著假林宗訓,慢慢地朝崇元殿外走去,這個假林宗訓,雖然是一個提線木偶。坐了許久的龍椅,也對著崇元殿的一切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同時,他內心深處也極為惶恐下了龍椅,等待他的究竟是何等命運。正因為存了這種心思,假林宗訓離開崇元殿時,步履沉重得就如他是真正的林宗訓。

望著一張張笑臉,侯雲策身上突然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這些笑臉就如一張張利箭,“嘣、嘣”直朝他的臉上射來。

“林榮英明神武,開疆拓土,但是,林宗訓被逼退位,居然沒有一個大臣為其抱一聲不平,成者為王敗者寇,這世道是如此地現實。這人心是如此難測。”

林榮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就如在眼前一樣。侯雲策在心中嘆息一聲,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把佈滿心頭地負面情緒趕走。

禪讓,漢興元年的大典,就在侯雲策一絲傷感中結束了。

大典結束以後,侯雲策習慣性地就想朝外走,可是沒走兩步。他就停了下來,如今他已成了這裡的主人,再不需要帶著林中虎等親衛匆匆地趕回家。

走出了崇元殿,大太監楊公公就迎了上來,林榮是明君,深知大武的歷史,每次看史書,讀到太監誤國總是感嘆再三。他對太監要求很嚴,只要現太監和大臣結交,一律斬,他繼位初年,就要不少與朝中大臣暗通曲款的大太監被斬示眾。

楊公公是大趙皇后的親信,而侯家是外戚身份,與一般臣子不同,經林榮默許,楊公公就時常行走於皇宮和侯府之間。侯雲策很重視宮中這條錢,每次楊公公過來。他都要親自接待,厚重的紅包是少不了地。如今侯雲策成了皇宮中地主人,楊公公略有些矜持地笑容早已變成小心的媚笑。

宮中太監早已將新地萬紫宮細細地收拾了一遍,萬紫宮是林榮所住的偏宮,以前住著淑妃,淑妃被打入冷宮以後,萬紫宮就空了來,淑妃愛花,她人走了,宮中的花卻留了下來,萬紫宮成為後宮中鮮花和綠樹最多的宮殿。侯雲策和趙英都不想住在林榮曾經住過的宮殿,一致選中了這個繁華似錦的萬紫宮。

等到侯雲策走進了萬紫宮,趙英早已在院中迎接,她的表情頗為複雜,似笑非笑,似怨非怨,按照在南城侯府的習慣,上前挽住了侯雲策的胳膊,依偎在了侯雲策身旁。

“怎麼沒有看見兩個孩子。”

“進了宮,宗林就要單獨住,他在福齊宮裡,小梅陪著他,小文在福達宮裡,也睡了。”

侯雲策皺著眉,道“宗林和宗文還小,一家人住在三個地方,哪裡還有家的感覺,讓孩子們都住進了萬紫宮來。”

城南侯府雖然寬闊,可是與皇宮相比,就小得可憐,趙英行走在皇宮中,只覺得心裡空落落沒有著落,好不容易等到侯雲策回來,挽著郎君的胳膊,溫曖而熟悉的味道直入趙英心肺,她這才有了腳踏地的感覺。

“郎君已是一國之君了,天子無小事,天子無家事,若宗林、宗文住進了萬紫宮,那置宗虎、宗武於何地,大臣們將如何看此事。”

趙英頭靠在侯雲策地胳膊之上,有些感嘆地道“郎君,今日進了這皇宮,我總有一種如在雲霧中的感覺,總是想著住慣了的在南城的家。”

侯雲策寬慰道“這裡就是你的家,住久了就習慣了,只是,我極不喜歡這些太監,過幾天把他們趕出宮去。”

“沒有太監,還叫皇宮嗎?”

宮中自古以來就有太監,在趙英心中,沒有太監那還叫皇宮嗎,她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昂著臉看著侯雲策,笑道“皇宮裡向來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沒有太監,那誰來侍侯這些妃子們。”

兩人說笑了幾句,趙英突然又想起了遠去的妹妹,有些傷感地道“小妹真的就要出海,還有,封宗訓為鄭王,我真擔心以後有麻煩,更難以收場。”

“留下宗訓有何妨,曹王熙讓、紀王熙謹、蘄王熙悔,我也一個不殺,沒有這點肚量,為夫如何能統御四海。”侯雲策挽著趙英的肩膀,道“小妹有了身孕,此事斷不能為外人所知,她必須走,宗訓若願意,也可以到登州去與小妹一起出海。其他諸王願意,也可以走。”

喜歡復國請大家收藏復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鯉魚雙枕

明祭葵

三界改命群

緣封

繫結氣運:扮演蕭炎,九州守護者

一隻小爬爬

文明啟示

自我解脫

每個位面的男主都想搞死我

儲泛

虛構末日

墨染醉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