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大明軍工帝國,星辰玖,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將有線電報覆蓋整個大明甚至是所有藩屬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電線、蒸汽式電機、有線電報送接收裝置這些只是最基本的硬體配置,還需要有場地擺放這些東西,還需要有人去操作,還需要統一的漢字編碼等等等等,千頭萬緒。

朱慈炅作為皇上自然不用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這些問題要一個人去考慮恐怕頭都會想炸,他完全不用想那些細節,只要把事情交待下去自然有人給他辦好。

如果電線、蒸汽式電機、有線電報送接收裝置是有線電報的硬體基礎,那麼統一的漢字編碼就是有線電報的軟體基礎,有了硬體和軟體,人才能去操作,所以朱慈炅準備先解決漢字編碼的問題。

漢字編碼要簡單也簡單,反正一個個字排下去,每個字給個編號就行了,但要複雜也很複雜,漢字博大精深,如果將所有的字全列出來,那恐怕有上萬甚至是幾萬個,這會兒可沒有拼音檢索和筆畫檢索,如果要讓所有的電報操作人員把所有的漢字和編碼都記住,恐怕培訓一年都不夠,所以必須把常用漢字從裡面挑出來,只給常用的漢字編碼,不常用的先放一邊。

這個挑選常用漢字的工作自然是非翰林院莫屬,明朝那會兒翰林院可是文學的權威,不但具備秘書監、起居郎、舍人等職能,更是負責史書的編寫和著作的管理,挑選常用漢字這個工作找他們準沒錯。

當皇帝就是有這點好,他只要一道聖旨下去,著翰林院一個月內挑選出三千常用漢字,編輯成冊,交上來,就成了。至於他們怎麼去選,按各類書籍中出現的頻率統計也好,按日常用語的頻率排序也罷,甚至扯皮打架爭出來都可以,反正一個月後必有結果,完全不必他去操心。

至於編碼的事情更簡單,只要把常用字挑出來,交給徐孚遠和夏允彝去編一下就行了,三千字一編完時間可能有點緊,三之內絕對沒有問題,朱慈炅甚至還把格式都給他們定好了,每個字都佔一個大方格,大方格分成三行,中間是大大的一個漢字,上面一行是細細的漢字編號,下面一行是細細的二進位制編碼,每頁分為十行,每行五格,三千字六十頁就夠了,就薄薄的一本,翻閱起來方便的很。他甚至還讓徐孚遠和夏允彝聯絡了印刷作坊,準備了細的鉛字和方格,到時候只要把挑出來的漢字往裡一添就行了。

安排好漢字編碼的問題,接下來就是場地和人員的問題了,這個場地倒還好,這會兒驛站不但沒有像崇禎朝那樣裁撤掉,反而改進成了郵局,將各地郵局改建一下,裝套蒸汽式電機和有線電報送接收裝置還是不成問題的。不過,這個人員就是個大問題了,要會報先得識字,還要學習一些簡單的電路知識,還要學習二進位制編碼,普通驛卒別是電路知識和二進位制編碼了,能認全三千個常用漢字那都不得了了!

這個問題別無他法,只有先選拔,把驛卒中識字的選出來,然後再集中起來培訓,教授他們相關知識。

現在各地的驛站也就是郵局已經劃歸到通政使司門下,朱慈炅將通政使吳梅村招來商議了一陣,隨即便下了一道聖旨“令大明各地開始選拔驛卒,要求頭腦靈活,能讀書識字,每個宣承布政使司選拔十名,每個州府選拔五名,每個縣城選拔兩名,被選中的驛卒分批送到京城培訓,培訓合格後糧餉翻倍!”

這驛卒雖然不是什麼香餑餑,但好歹也是吃皇糧的鐵飯碗,一般驛卒的糧餉養活自己還是不成問題的,所以有傳聞李自成是丟了驛卒的工作,沒了活路才不得不造反的,這個理由雖然有點牽強,但至少證明明朝那會兒驛卒這份職業待遇還是可以的。

驛卒本來就是份不錯的工作,現在竟然有可能糧餉翻倍,也就是隻要省著點花,甚至可以養活一家人,普通人活一輩子不就是為了養家餬口,有這樣的機會大家自然是削尖腦袋往裡鑽,這驛卒瞬間成了熱門職業。

不過現在大明的官場已經被朱慈炅整治的差不多了,各縣城,甚至是各州府主政的官吏基本上都不敢出什麼么蛾子,各宣稱布政司是有能力在這種事上動手腳,但為了這點利益就去惹皇上實在不值,所以驛卒的選拔還算是比較公正的,選中的驛卒不都有生員水平,至少千字文還是學過的,基本上都能讀書識字。

大明現在有兩京十三省還有一個奉直隸府,選拔出來的驛卒數量可不少,省一級的就是一百多,州府一級最少有五六百,縣城一級更是有兩三千,加起來最少有三千多人,而且這還只是地方上的,軍方才是裝備電報機的重點單位,各軍團最少都要配備上百名通訊員,還有各都指揮使司,各個衛所,加起來也有三千多人,要一次培訓出來肯定是不可能的,分批培訓那是勢在必行的。

電線、蒸汽式電機、有線電報送接收裝置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生產出來幾千套,朱慈炅估摸著明年能把各宣承布政使司、各都指揮使司和各軍團配備上就不錯了,所以他打算先開兩個班,分別徐孚遠和夏允彝負責教授,各宣承布政使司和各都指揮使司選拔上來的一個班,大概兩百多人,各軍團先分別選拔二十人組成一個班,大概也是兩百多人,就在大明理工學院招幾個大點的講堂教授,等這批教授完了再是各州府和各衛所的,最後再考慮各個縣城的通訊問題。

徐孚遠和夏允彝聽聞自己要當先生,還要一次教授兩百多個門生著實嚇的不輕,他們雖然也上過私塾,但一個私塾老先生最多也就一次帶十來個學生,就算是現在的大明理工學院,一個先生最多也就帶二三十個學生,哪有這一下帶兩百多個的,怎麼教的過來!

還好朱慈炅上過大學,有這方面的經驗,大學裡面上大課一次不也是幾個班兩三百人,整個階梯教室就行了,至於黑板什麼的也沒什麼必要,反正對於這些驛卒和軍方的通訊員來,文化課也就是學那三千個常用字,記住它們的編碼,用毛筆寫出來的大字看的更清楚。

至於教材也很簡單,就用新編的《常用漢字編碼大全》就行了,又有編號,又有編碼,只要將二進位制碼教授給他們,就不存在看不懂的問題了。而且這本書也將是他們以後必須用到的工具書,接觸的越早越好,不要求他們一次把所有漢字的編碼都記住,但最少大概編碼是多少他們必須記清楚,不然到時候翻都翻不到,那就耽誤事了。

其實,最麻煩的還是實驗課,這些驛卒和通訊員以後主要的工作就是接收和送電報,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才是重中之重,所以必須給他們準備充足的實驗器材,讓他們每個人每都能練習送和接受電報,不然就算《常用漢字編碼大全》能倒背如流了都沒用。

地方上選拔驛卒和軍方選拔通訊員大概用了一個多月時間,這段時間裡工部也在拼命研製拉絲機,雖然還沒有最後成功,但是主體的擠壓部分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勉強能擠出一截一截的銅絲,這些銅絲長則幾丈,短則幾尺甚至是幾寸,如果要用來生產正式的蒸汽式電機和有線電報送接收裝置肯定是不行,鋪設線路更不行,但是用來做實驗器材還是足夠了。

正好朱慈炅也要讓徐孚遠和夏允彝學著製造蒸汽式電機和有線電報送接收裝置了,他乾脆將這兩樣東西的草圖畫出來,給他們講解了一下,讓他們自己琢磨琢磨怎麼用現有的東西把實驗器材造出來,今後有了電線成品又怎麼生產正式的蒸汽式電機和有線電報送接收裝置。

要徐孚遠和夏允彝這兩人還真是選對了,他們就是那種理工科的才,朱慈炅把草圖給他們一講解,他們鼓搗了幾還真把實驗模型給做出來了,不過只能純用來做實驗,還不能投入實用。

比如蒸汽式電機,軸承和蒸汽活塞都有現成的,這個不用多。殼子也很簡單,大明這方面的能工巧匠多了去了,只要跟他們描述一下,你哪怕要鑄朵花出來他們都能給你鑄出來。轉子也好,只要把磁石加工一下就行了。唯一麻煩的是定子線圈。這會兒連絕緣材料都還沒找回來就更別漆包線了,沒有絕緣層就不能讓線和線還有線和外殼接觸,徐孚遠和夏允彝想出來的辦法是直接將線繞在木柱上,繞稀點,不讓線和線接觸,然後外面再套個木殼子,不然線和外殼接觸,這樣做是做成了,但是出來的電,電壓和電流都很,近距離做個實驗還可以,遠距離一損耗,那電流就微弱到薄鐵皮都吸不動了,所以還不能投入實用。

有線電報送接收裝置能強點,送裝置反正就是個帶彈片的開關按鈕,結構及其簡單,接收裝置能複雜點,主要還是訊號顯示的問題,這會兒肯定做不出紙條列印,也沒有光電二極體,只能靠聲音來傳遞訊號,這就必須有一套精密的聲裝置,這個部分也比較耗時間,只能先用鈴鐺替代。

實驗器材定型之後,朱慈炅立即下令,各宣承布政使司和各都指揮使司選拔的驛卒和各軍團先分別選拔通訊員進京,開始學習電報通訊,至於實驗器材不足的問題,讓他們邊學邊做得了,這樣印象更深刻。

喜歡大明軍工帝國請大家收藏大明軍工帝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利堅:驅魔巫師

二三貓兒

港片:穿越洪興!開局生死籤

一顧傾人

來自東方的基建狂魔

水墨清香

神豪之燦爛人生

遊於樂者邊

夫君養成手冊/嬌妻駕到之世子傾城

輕輕子衿

你是我唯一的星光

總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