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王詠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迎接未來:AI時代的教育和個人發展,李開復在人工智慧領域的貢獻,李開復、王詠剛,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科幻作家、雨果獎得主郝景芳說:“很顯然,我們需要去重視那些重複性標準化的工作所不能夠覆蓋的領域。包括什麼呢?包括創造性、情感交流、審美、藝術能力,還有我們的綜合理解能力、我們把很多碎片連成一個故事這樣的講述能力,我們的體驗。所有這些在我們看來非常不可靠的東西,其實往往是人類智慧非常獨特的能力。”159

<h2>

AI時代的教育要關注什麼?</h2>

在2017年1月的瑞士達沃斯論壇,我在談到未來的教育和學習時說:&ldquo;我們不能脫離大的經濟變革、大的社會轉型來討論教育。從宏觀角度講,人工智慧時代的社會經濟模式一定與今天有很大不同。在未來,我們應當少關注一點兒工作產出的經濟效益,而更關注工作的目標和意義。我們在比較人和機器的勞動產出時,多半僅僅用勞動價值和工時長短來衡量人類的產能,卻忽視了工作背後潛在的社會價值。&rdquo;

這裡的一個重點在於,人類的工作將在AI時代進入一個新的層次。人們在競爭中,將選擇更好的僱主和工作,同時取得工作技能與深度上的提升,逐漸成為各類專業能手和頂尖人才,甚至最後成為特定領域的首席科學家、最有價值的金牌球員、最受饕客追捧的明星大廚等。但機器也擁有著屬於它的全新定位。我們要做的是去思考在AI時代來臨之際,如何保留一手的經驗,如何為人類提供成長的空間,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人類共同的未來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伊藤穰一則認為,如果AI真能把整體社會的生產力無限提高到一個極其充沛的程度,那很多人可能根本就不願意繼續從事現在的工作,如今包括政府公務員在內,很多人在崗位上過度勞動,薪水卻非常低。這些職業的確需要政策扶持和薪酬相關的補助,才能鼓勵人們考慮選擇那些看似低迴報的工作。古希臘的雅典城邦就是一個例子。當然,我們現在沒有那個時代的奴隸制,但想象我們處在一個充滿了藝術家、哲學家的社會,那時公民們關心的,會是資源分配是否公平、收入是否均等。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再需要工作,否則就太不符合現代的經濟法則。社會仍然需要人類勞動力,但人們將變得更富裕、更能投身於內心真正渴求的工作,將會有更多的音樂家能心無旁騖地專注他們熱愛的創作,更多廚師能每天精心烹調讓人讚歎的美食,他們周遭人們的生活體驗,將會因此更為多彩豐富。160

其實,不僅是音樂行業,其他行業也存在明顯的問題。例如,專欄作家和記者們的前途也值得憂慮,他們依循傳統媒體遊戲規則,都曾經歷過獲利頗豐的年代,而對於新的技術平臺分發規則、更為AI自動化的媒體模式他們仍未做好準備,記者編輯們的專業地位也需要被重新檢視與定位。未來型的AI技術公司將有機會賺得較高的經濟收益,這些創新公司甚至能和前沿政府緊密合作,共同為未來世界的工作結構和薪酬制度進行前瞻性的規劃和準備。

我們過去專注於培養數理化人才,為了訓練符合上個時代需求的工程師、醫師、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才,我們已經投資龐大的社會資源,導致很多人從學習階段起就開始偏離了他們的核心潛能而毫不自知。人們將從人工智慧時代的大變革、大演進中被釋放,真正投入我們擅長、我們熱愛的領域。

基本上,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要注重以下幾個重點問題:

&middot;個性化、定製化的教育該如何設計,如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如何評估定製化教育的效果?在這裡,我們也許更需要人工智慧技術的幫忙。當全社會的所有學習者與所有知識傳授者被網路連線在一起時,當所有一對一、一對多的教學活動(參與未來教育活動的甚至可以不完全是人類講師,也可以包含機器講師)的資料被實時採集起來時,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在這個大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智慧分析,幫助人類教育設計者總結得失,監控教學質量,調整課程設計,甚至與人類協作,共同設計新的教學體系。

&middot;教育如何做到可持續化?最有效的再培訓和再教育體系是什麼?未來人類有充裕的時間思考自己的興趣、目標,未來人工智慧的普及也給人們轉換工作提供了足夠的機會(對於主動尋找新目標的人而言)或壓力(對於因機器而被迫轉換工作的人而言)。那麼,當一個人希望開始下一個人生階段的時候,我們的教育體系能否順利接納這樣的人,並幫助他完成再培訓?我不相信純粹的商業驅動可以做到這一點。社會各層面的積極參與,尤其是社會福利層面的保障,對這一點至關重要。

&middot;教育體系的設計必須更早、更充分地考慮全社會的公平性。利用極度完善的網際網路資源和強大的人工智慧技術,我們在不遠的將來,有可能真正做到高質量教育無差異地普及到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這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上,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但線上教育、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的組合,也許就是解決教育公平的最佳技術方案。在一個完全定製化的教育體系裡,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任何一個學生,都可以根據他的興趣連線到最適合的老師,享受完全為自己量身定製的課程,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這看起來是一個夢想,但它指明瞭一個合理的方向,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道路上,也許很多困擾我們多時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人工智慧時代,學習或教育本身不是目的,我們真正的目的,是讓每個人在技術的幫助下,獲得最大的自由,體現最大的價值,並從中得到幸福。

<h2>

有了AI,人生還有意義嗎?</h2>

在可預見的未來,人機協作隨處可見,人類有大量的空閒時間,或者沉浸在高水準的娛樂內容裡,或者追隨自己的個人興趣,或者乾脆無所事事。在這樣的時代裡,壓在每個人肩頭的工作壓力、家庭壓力會小很多,人生經歷、人生目標以及人的價值觀會前所未有地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

那麼,在這樣一個人類歷史上從未經歷過的嶄新時代裡,人生的意義何在?如何過完一生才最有價值呢?我們會因為機器代勞了一切,而變得像《機器人總動員》裡的人類後代一樣懶怠、肥胖嗎?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0Q213429.jpg" />

圖66 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中因科技發達而懶怠、肥胖的人類後代

悲觀者說,AI既然可以在不少具體的工作(比如圍棋)上做得比人類更好,學得比人類更快,那麼,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AI既然可以在許多工作中取代人類,那麼,人類的價值該如何體現?

樂觀者說,超人工智慧還遙遙無期,AI與人類協作才是未來的主旋律。AI對於人生意義的挑戰主要源於人類自身的心理感受。如果我們能在農耕時代接受騾馬作為人類的合作物件,在現代社會接受機械、車船與人類共同協作,那為什麼不能在人工智慧時代接受AI這個好幫手?

回顧人類文明發展,新科學、新技術總會在不破不立的因果鏈條中引發社會陣痛。賓士之父、德國人卡爾&middot;弗裡特立奇&middot;本茨在1885年製成的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就曾被人嘲諷為&ldquo;散發著臭氣的怪物&rdquo;。我不算有神論者,但有時會樂觀地認為,先進技術的出現,或許是&ldquo;造物主&rdquo;的善意,或是人類集體意識的英明決策,一邊把人類從舊的產業格局和繁重勞作中解放出來,一邊如鞭策或督促一般,迫使人類做出種種變革。比如AI,它一邊釋放巨大生產力,免除人類繼續從事煩冗工作之苦,一邊又在用可能出現的失業問題提醒人類:你應該往前走了!

我們的時代,正進入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局面:隨著科技的進步,AI技術將在大量簡單、重複性、不需要複雜思考就能完成決策的工作中取代人類。汽車將不需要人類來駕駛,人類翻譯的工作將逐漸消失,人類交易員目前已開始被計算機取代&hellip;&hellip;可能產生的失業問題必須有解決方案。人類社會如何接納在AI時代失去工作的人?人類歷史從未像今天這樣複雜、玄妙。AI將創造更多的財富,也必然創造出大量新的工作崗位&mdash;&mdash;更多的人可以轉換到新的崗位,或與智慧機器協同工作,大多數人可以因社會財富的豐富而選擇更加自由的生活,還可以依賴於全新的社會福利體系。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抉擇:到底是要做一個天天領著政府福利,躺在家裡玩遊戲,身形如電影《機器人總動員》裡的人類後代一樣臃腫的廢物,還是努力適應新時代,學習新知識,重塑自己在AI社會中的地位與價值,大踏步向前走?

美劇《西部世界》是如此定義人類的進化和發展的:

&middot;人類進化的原始動力靠的是自然界對各種進化錯誤(變異)的選擇,優勝劣汰。

&middot;當代科技發達,人類因變異而得的較低劣的生物特徵也會被技術保全下來,進化動力已然失效。

&middot;因為進化動力失效,人類也就失去了進一步進化的可能,總體上只能停留在目前的水準&mdash;&mdash;人類必須不斷思索自身存在的價值,尋找生物特徵以外的生命意義。

我覺得,基於生物特徵的進化也許快要成為過去時,但基於人類自身特點的&ldquo;進化&rdquo;才剛剛開始。

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我們有感情、會思考、懂生死。而&ldquo;感情&rdquo;&ldquo;思考&rdquo;&ldquo;自我意識&rdquo;&ldquo;生死意識&rdquo;等人類特質,正是需要我們全力培養、發展與珍惜的東西。

《真實的人類》裡,合成人曾說:&ldquo;我不懼怕死亡,這使得我比任何人類更強大。&rdquo;而人類則說:&ldquo;你錯了。如果你不懼怕死亡,那你就從未活著,你只是一種存在而已。&rdquo;

這兩句對白讓我深有感觸。我患癌症治療期間,有一次化療結束,我回臺北家中休養。其時,臺北剛剛入秋,陽光和煦,暖意融融。我的心情好極了。臺北街頭,處處綠意盎然。車子載著我在路面上輕快駛過,窗外樹影斑駁,美得像夢一樣不真實。我不禁在心裡輕嘆:&ldquo;活著真好啊!&rdquo;自罹患癌症以來,行過死蔭的幽谷,重覽人間的芳華,那是我第一次如此真實地體驗到夢境般的美好感覺。

這是人與AI之間另一種質的不同。AI無法像人一樣解悟生命的意義和死亡的內涵,AI更無法像人一樣因高山流水而逸興遄飛,因秋風冷雨而愴然淚下,因子孫繞膝而充實溫暖,因月上中天而感時傷懷&hellip;&hellip;所有的這些感觸,只有人類自己才能感受得到。也恰恰因為人類的生命有限,才使得人類每個個體的&ldquo;思想&rdquo;和&ldquo;命運&rdquo;都如此寶貴、如此獨特。

法國哲學家布萊茲&middot;帕斯卡說過:&ldquo;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於死命的東西更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rdquo;161

人腦中的情感、自我認知等思想都是機器所完全沒有的。人類可以跨領域思考,可以在短短的上下文和簡單的表達方式中蘊藏豐富的語義。當李清照說&ldquo;雁字回時,月滿西樓&rdquo;的時候,她不僅僅是在描摹風景,更是在寄寓相思。當杜甫寫出&ldquo;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rdquo;的句子時,他不僅僅是在感嘆人生遭際,更是在闡發憂國之情。這些複雜的思想,今天的AI還完全無法理解。

浮生碌碌,汲汲營營,我們身為萬物之靈,到底該怎樣活著?AI興起的未來時代裡,我們怎樣才能在時代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不斷提高自己,善於利用人類的特長,善於藉助機器的能力,這將是未來社會里各領域人才的必備特質。機器可以快速完成數學運算,可以下出極高水準的圍棋,可以獨立完成量化交易,甚至可以從事一些最初級的詩歌、繪畫等藝術創作。但人類總是可以藉助機器這個工具來提高自己,讓自己的大腦在更高層次上完成機器無法完成的複雜推理、複雜決策以及複雜的情感活動。

藉助車輪和風帆,人類在數百年前就周遊了整個地球;藉助火箭發動機,人類在數十年前就登臨月球;藉助計算機和網際網路,人類創造了浩瀚繽紛的虛擬世界;藉助AI,人類也必將設計出一個全新的科技與社會藍圖,為每個有情感、有思想的普通人提供最大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在AI時代裡,只會在某個狹窄領域從事簡單工作的人,無論如何都無法與AI的效率和成本相比,必然會被機器所取代。如果不想在AI時代失去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如果不想成為&ldquo;無用&rdquo;的人,唯有從現在開始,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擁抱人類的獨特價值,成為在情感、性格、素養上都更加全面的人。此外,人生在世,無論是理性還是感性,我們所能知、能見、能感的實在是太有限了。AI時代,我們可以更多地藉助機器和網際網路的力量,更好地感知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體驗人生的諸多可能&mdash;&mdash;這樣才不枉我們短暫的生命在浩瀚宇宙中如流星般走過的這一程。

的確,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但人卻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AI來了,有思想的人生並不會因此而黯然失色,因為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巴金

戰兢

革斤三木公

伏波

捂臉大笑

建設遊樂園,除了我都樂瘋了!

是露露不是璐璐

畢生有緣(軍旅甜文)+番外

園藝

惡魔書

柳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