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既武何靈兮,戰國那些事兒線上閱讀,老鐵手,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背景】

風水輪流轉,各領風騷百十年。自從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以來,幸運女神不停地變換寵兒。以當時中國的形勢論,韓魏所在的中原之地為戰略要衝,是中華文明的心腹。上有趙、燕,下有楚、國,西有秦國,東有齊國。最早強大起來的是魏國,馬陵之戰魏國衰敗之後,秦國和齊國分別透過變法強大起來,成為新興的兩大霸主。楚國由於根基穩固,地域遼闊,也一直位於強國行列,在最強盛的時候與齊秦同在一個檔次。但好景不長,楚懷王就配合張儀搞垮了楚國。在齊秦互較短長,爭奪韓魏的時候,一向不顯山露水的趙國,卻意外地強大了起來。

魏國稱雄之際,趙國一直致力於與魏國爭奪中原地盤,具體表現在連續數次向中原的方向遷都,數次與魏國爭奪衛國。雖然趙國因此遭遇魏國的打壓,但趙國人艱苦卓絕、不怕犧牲,最後幫助齊國取得了勝利。趙簡子、趙襄子的立國精神在趙成候、趙肅候時期得到了完整的傳承。公元前326年,趙肅候去世的時候,魏、齊、秦、韓、楚等各國分別發兵數萬到趙國,以表達對這位最堅定的盟友和最頑強的對手的悼念。同年,還是個孩子的趙武靈王在各國的祝賀聲中登上君位。趙武靈王年少,未能親掌國事,輔政的是先君留下的幾名顧命大臣,其中肥義和公子成的地位最突出。

在張儀公孫衍了連橫合縱的歲月裡,趙國默默無聞地扮演著合縱陣營中的一個小角色。由於趙國和秦國有部分領土接壤,一旦合縱失敗,趙國總要跟著韓魏吃點掛酪。公元前317年,秦國便砍了趙國士兵八萬顆腦袋,次年又攻取了趙國西部的一塊土地。公元前313年秦又攻取趙的藺,虜趙將趙莊。趙武靈王親政伊始就表現出特立獨行的跡象。當公孫衍策劃的五國相王運動之時,其他國家的國君都陶醉在稱王的虛榮中,只有“火星人”趙武靈王頭腦清醒,認為趙國有名無實,便拋棄王的稱號,恢復了以前“君”的名頭。

趙國的地理位置與韓魏相比雖然稍偏一點,但也是四戰之國。東有強齊,南有韓魏,西有悍秦。北部情況尤為複雜。東北同東胡相接,正北同匈奴相鄰,西北又同林胡和樓煩接壤。更可氣的是趙國的心腹地帶還有夾著屢打不死的中山國。中山國土幾乎將趙國一分為二,南北兩部分只有一條路相連。趙國的國防形勢尤為嚴峻,不但得與韓魏齊秦進行常規戰爭,還得與遊牧民族進行非常規戰爭。如果說在常規戰爭中趙國還能勝負參半,那麼在非常規戰爭中趙國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那是一種全新的戰爭。在沒有絲毫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從遠方的地平線上升起一條蜿蜒的曲線,這條曲線在變大、變粗、漸漸能分辨清是由賓士的戰馬和矯健的騎士組成的騎兵部隊。從這些騎士的軍裝上可以看出他們絕非中原部隊,他們上身穿著瘦削的短衣,下身是緊身的褲子,外面罩著輕甲,腳登皮靴,頭戴皮帽、帽子上還插著鮮豔的羽毛。趙軍發現敵情後,急忙列隊驅車迎戰,但那是沒有用的,胡人的騎兵並不用手抓著冷兵器去撞擊冷兵器,像中原人經常乾的那樣。他們喜歡按照胡克定律利用一種有彈性的工具彈出一種頭重尾輕,前端帶尖武器,簡單地說他們打仗的主要方式是射箭。當趙軍士兵慶幸於在接仗之前做好戰鬥準備時,突然一陣箭雨從胡人的騎兵中升起,滑過優美的弧線、驅趕著死神向趙軍飛來。趙軍士兵異常驚奇,他們見過射箭的,但從來沒見過還能在馬上射箭的;他們見過騎馬的,但還從來沒有見過射著箭還能騎馬的。驚懼之下,許多趙軍來不及多想就被射成刺蝟,這樣的箭雨刮過幾陣之後,趙軍傷亡十之七八,這時胡軍也到達了趙軍陣前、他們收起弓箭,拔出近戰武器,藉助馬的速度開始對剩餘的趙軍展開屠殺,戰鬥通常以趙軍完敗,胡軍完勝收場。當然了,隨著趙軍捱打次數的增加,他們也想出了一些應對之策。比方說用盾牌保護,以戰車出擊,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當胡軍發現無法一次性熄滅趙軍計程車氣時,就利用速度和靈活性上的優勢、繞著行動笨拙、速度緩慢的趙軍步兵和戰車反覆射擊,結果趙軍只是延長了戰鬥的時間,並沒有改變戰鬥的結果。這根本就不是同一種檔次上的對決。在迅猛強悍的胡騎面前,自恃文化先進的中原政權一次次尊嚴掃地。

中原文化雖然先進,中原人也確實聰明、但如果將聰明才智僅僅用於打點門面、粉飾虛榮心,那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面對技不如人的困境,人們有兩種反應,絕大多數人是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安慰。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收起收起高傲的面孔,埋下頭來苦學。趙武靈王就屬於很少數人中的一個。

趙武靈王觀察了很久,思考了更長時間、終於下定決心拜胡人為老師進行“胡服騎射”改革。胡服騎射並僅僅不是服飾的變換和軍事技術上的改革,這個時候趙武靈王才剛剛親政,所要面對的將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文化傳統的反對,而他,只能夠一個人作戰。胡服騎射雖然困難巨大,但收穫也不菲。軍事改革的成功意味著趙國軍事力量的升級,歷史將向趙國開啟一扇窗,趙國憑藉中原的人力物力和先進文化,不但可以對胡人進行以毒攻毒,而且可以像當初胡人攻擊趙國一樣對其餘六國發動攻擊。

趙武靈王將自己推到了風尖浪口上。跨過這道坎,就是新天地。

【2、佈道士】

胡服騎射四個字是由胡服和騎射兩個詞構成,其中騎射是根本,軍隊的戰鬥力是透過騎射得到提升;胡服是騎射的有力保證,不穿胡服,騎射的效果將大打折扣。趙國的傳統服飾是肥衣寬袖、峨冠博帶。這樣的衣服無法適應騎射的需要。騎射的一項激烈的競技專案,職業選手需要穿專業的運動裝備,胡服就是胡人為適應實戰需要製成的專業服裝,可以有效地保證騎手的動作到位,而且防風擋沙,適合於長途奔襲。穿著趙國的傳統服飾練習騎射是不可想象的。就像穿著棉襖打籃球,踩著高根鞋踢足球一樣。可是,這樣的事情中國人不是沒有幹過,滿清末年中國選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時候就是穿著黃跑馬褂,拖著大鞭子走進賽場的,一時成為當時的笑談。

按說,服飾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暖、遮醜、美觀,但作為高等動物的人楞是使服飾成為一種文化。既然是文化就有慣性,就有高低貴賤之分。改變一個人很難,改變一種文化更是難上加難。雖然同是一個人作戰對整個社會習俗作戰,趙武靈王可不是唐吉訶德,他對困難有清醒的認識,而且他沒有用王者的劍,就像商鞅那樣,他用的是佈道士的口舌。

在趙武靈王當政的第十九個年頭(公元前307年)的春天,依據慣例,趙國政府召開了新年新任務動員大會。在這次大會上趙武靈王提出了他醞釀許久的施政綱領——胡服騎射。這場大會在信宮一連召開了五天,但並沒有開成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鼓舞人心的大會。眾大臣對趙武靈王的改革計劃表現出了同仇敵愾的架勢,要麼激烈反對,要麼沉默不語。趙武靈王循循善誘、反覆勸說,但無論怎麼做工作,都無濟於事。趙武靈王每提出一個改革的理由,眾大臣就能提出一百個反對的理由,而且大臣們之間相互支援,使反對意見看起來無懈可擊。當反對的聲音形成一種氣場,即便那些原先不是十分反對的人由於身在其中也會喪失判斷的能力,不由自主的加入到反對者的行列。這個過程非常奇怪,不受理智的限制,完全是一種無意識地過渡。據說股市交易市場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法國的社會心理學家勒龐很早就研究過這種現象,稱之為“烏合之眾”,容格由此發現了“集體無意識”。

反對的力量會隨反對人數的增加呈指數級上升。這方面我是深有體會的,比如說一個人的反對力量是1,那麼兩人的反對力量加在一起就能大於2。人在表達意見的時候有一種從勢效應,趙武靈王何其精明,也發現了這個效應,只不過他沒有寫下來。雖然大會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但趙武靈王至少看出眾大臣中誰是中堅分子,誰是跟風分子,誰是以後工作的重點,誰可以爭取倒自己一方。最後趙武靈王決定各個擊破。

中山國繼續演繹著生存大師的神話。魏文候時代,中山國被樂羊攻滅。公元前380年魏國忙於中原戰爭的時候,中山國又復活了,而且屢次派軍隊佔領地盤,漸漸成為趙國的心腹大患。受中山國的影響,趙國的土地像個葫蘆狀,大頭是趙國的統治中心,在南面;小頭被稱為代地,在北面。大頭與小頭透過一條狹窄的走廊相連。這條走廊對趙國的代地安全非常重要,如果被中山國掐斷,代地就會斷奶。中山國本來也是北方的少數民族,但在與中原諸侯接觸的過程中被同化的厲害,就連打仗也是按中國的套路進行,步兵和戰車是他們的主要兵種。

大會之後,趙武靈王率領軍隊離開國都北上攻擊中山,然後到趙國北部的代地巡遊了一圈,最後趙武靈王登上了黃河西側的一座山。望著危機四伏的大好山河,趙武靈王將要做第一次佈道,聽眾只有一個——大臣樓緩。佈道的地點和環境正是為佈道的內容所設。趙武靈王道:“想當初,我國的祖先順應時代的潮流,擴大了南方版圖,連線了漳、滏一帶地區,然後建立了長城,又攻取了藺、郭狼,打敗了林胡部落。可惜功業未成,而先人已逝。現在,中山在我心腹,時刻有可能給我們做結紮手術,北有燕,西有林胡,樓煩,秦國和韓國。如果沒有強大的軍隊守衛邊疆,趙國就會滅亡。如果要青史留名,就不能被世俗的成見所拖累。歷史將我擺在一個舞臺上,使我有機會帶領趙國建功立業。我將堅定不移地去追求這項榮譽,因此我不可更改的決心是——胡服!”

在山之顛,日神的理智和酒神的激情一起投射到了趙武靈王身上。當他開口,整個世界都在傾聽。剛才一席話,樓緩如沐春風,如淋夏雨,所有的反對在最後一刻全部決堤,從心底升起一陣共鳴。“善!”這意味著趙武靈王少了一個反對者,多了一個追求者。

大臣肥義與趙武靈王最為親近,也最容易進行溝通。趙武靈王道:“趙簡子、趙襄子之所以成為趙國強大時期的代名詞,是由於考慮到了胡、翟之地禮儀。一個大臣應該能夠促進人民內部的團結,應該能夠給老百姓帶來實惠,這兩者都是一個大臣的基本功。事隔多年,現在我想續寫簡襄時代的輝煌,可是像當年那樣的大臣現在卻不多見。那些在歷史上建立卓越功勳的偉人,無不頂著保守勢力的壓力。那些眼光獨到的智者,必定會招來守舊人士的反對。現在我想在全國上下推行胡服騎射,必定會受到社會輿論的抵制。該怎麼辦?”

肥義道:“我聽說,畏首畏尾,無事可成,猶豫反覆,必遭失敗。既然大王已經決定要逆社會習俗而行,就不要顧忌社會輿論的反對。貴族的道德不同於平民的道德,建立卓越功勳依照的是宇宙的客觀真理,世界的自然法則,而不是普通人的常識。愚蠢的人總是落後時代半拍,而聰明的人將是時代的領跑者。主公又有什麼擔心的?”

尼采提出的“超人”哲學,2400年前的趙武靈王與肥義已經模糊的感覺到了。一個時代的領跑者應該是一群有自新能力的強者,他們尊崇“貴族”道德,依據的是一種不以大多數人心理為轉移的客觀真理,著眼於將來利益。

趙武靈王將肥義的意思更向前推進了一層,道:“我不擔心胡服的正確性,我擔心的是天下人的接受能力。烏合之眾眼裡的興奮,會讓清醒的聰明人悲哀。愚蠢之人基於嘗試判斷髮出的嘲笑,會給時代先驅者帶來麻煩。如果趙國還有一部分人能夠與我想的一樣,那說明胡服改革還是不夠超前。如果整個趙國都在看我笑笑話,胡、中山之地必將落入我的手中。”

於是,趙武靈王成為第一個哈胡族,先在王宮裡穿上了緊俏的胡服。趙武靈王還想穿著胡服上朝,給滿朝文武做個垂範。忽然,趙武靈王想到了一個人——公子成。公子成地位尊崇,而且是王叔,在大臣中很有影響力。但公子成是個老頑固,固守著周禮先賢的那些規矩不放。如果他不胡服,滿朝文武也會跟著拒絕胡服,所以趙武靈王決定先作他的工作。

公子成的論調一向是先賢如之何,聖人何如之。為了交流方便,趙武靈王也只能用公子成的常用詞彙與他進行交流。打著紅旗反紅旗是說服工作常用的一種技巧。於是趙武靈王派使者向公子成道:我計劃推行胡服,準備從上朝開始。在家聽父母,在國聽國君,這是老祖宗千年不便的老規矩。現在,我想推行胡服,如果連我最親近的人都不支援我,天下人該怎麼看我?國家定策的法則是以便民為準。現在所要推行的胡服不是沒事瞎折騰,是有道有理有根據的。一旦取得成效,這件事在道德上也會站穩。我恐怕叔叔您違背政治原則,將會擴大別人對我的非議。

公子成對使者道:“咱們中國是全天下知識最密集的地區,也是財富最密集的地區。老百姓沐浴在聖人的教誨之下已經有很多年,咱們中國的先進文化一向受到四方遊牧民族的崇拜。現在大王卻拋棄這些寶貝東西去哈胡。上至智識階層,下至平民百姓怎麼能不反對?我呀,由於思想有點不通,引起了消化道堵塞,渾身乏力,看來我需要調養一段時間。啊喲,啊喲~~。”

公子成抬出中國的先進文化說事,讓趙武靈王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公子成的反對不是一個獨立事件,是批次事件中的一個典型,所以趙武靈王親自跑到公子成的家裡,單獨對他進行說服。

趙武靈王道:“聽說王叔病了,我特來看望,也順便交流一下思想。醫書上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我把你思想上的疙瘩消除了,你腸胃就會通暢。服飾的作用是為了方便使用;禮教的作用是為了方便行事。聖人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禮儀規範,是為了便利民眾而造福國家。中國之大,即便同沐聖賢的光芒,不同的地方也流行不同的服飾文化,有的地方流行紋身,有的地方流行染髮。由實際情況引起的不同,最聰明的人也不能統一。一個合格的從政者應該能夠理解這些不同而不強求。叔叔,您所講的道理並沒有脫離世俗偏見。我所推行的胡服正是要改變這種世俗的偏見。看看我們的四周吧!我國領土從常山到代地,東邊與燕、東胡接壤,西邊有樓煩、秦、韓,國內卻沒有能夠騎馬射箭的勇士抵禦外患。憶往昔,如果先祖趙簡子沒有在晉陽和上黨牢牢地紮下跟來,先主趙襄子就無法趕走胡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一段光輝歷史。中山國曾經依託齊國,侵奪我國,差點水淹了鄗地。幾代國君引以為恥,可是一直也沒有雪恥。如果我們搞成了胡服騎射,不但可以保衛國土,還可以向中山國報仇雪恥。但,叔叔你依附世俗的看法,違背先輩的遺願,帶頭反對胡服,卻忘了國家的恥辱,我感到很遺憾。”

公子成聽後,拜倒在地,道:“老臣糊塗,差點跟隨眾人耽誤了國家大事。大王的話勝於世界上一切靈丹妙藥,我聽完以後清氣上揚,濁氣下降,腸也不堵了,胃了不疼了,以前一步邁8寸,現在能跨2尺了。我不要小步急趨,我要邁大步行走,我要胡服,我還要煥發第二春。快給我胡服,吼吼哈嘿,快給我胡服,吼候哈嘿,從政之人請竊記,變者無敵。”

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定為國策之後,又受到另外一些人的反對。趙氏宗族的趙文、趙造紛紛進諫,建議趙武靈王撤銷胡服騎射的法令,所持論調與公子成一般不二,說什麼聖人不易民而教,賢者不變俗而動。趙武靈王就用聖人因時而化,與世推移的道理來反駁。以周禮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現成觀點,其中不少是辯證統一的,趙武靈王要做的只是用其中活的靈魂對抗反對派死的教條。

最後提出反對是趙燕,其實他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沒有穿胡服。趙武靈王派人去責備他,道:“為臣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國君服務。如果有反對意見,也要有理有利有節地提出來,大聲喧譁是不對的。與國君探討,要以理相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服從真理,不能靠反對上級意思來出風頭。現在除你之外,所有大臣都已經穿上了胡服,你既不交流,也不同意,居心何在?我只能懷疑你出於私心故意要出風頭,以引起別人的注意。為了防止王族蒙受犯罪的羞辱,我曾特意向你們申明國家的法律。難道要法律替我來說話麼?”

趙燕也馬上同意了胡服。

雖然趙武靈王透過說服教育工作使臣民穿上了胡服,但他們是否真心願意還有待於考驗。改革的效果能持續多久畢竟不是緊靠言語就能解決的。

趙武靈王走下佈道臺,跨上了戰馬,準備去做一名開拓者。

【3、開拓者】

要幹射箭這活計不適合穿著帶長袖的衣服,騎馬射箭更是如此。騎在馬上,迎面而來的風會將袖子捲到弓弦上,後來有了一種專門射箭的袖子,稱為箭袖。但我及其懷疑箭袖是是緣於胡服,因為胡服的袖子就非常緊俏,後來恐怕是由於中國的皮毛沒有那麼多,只好用布料照著胡服的樣式做成了箭袖。後世的練武之人穿的短衣襟,小打扮恐怕也是受胡服的影響。

趙武靈王做完了說服教育工作,便帶頭訓練騎兵,準備徵略四方。這同樣可以與泡mm相比。比如你,一個前途無量的平頭小子,無錢無勢,但將會有錢有勢,可是燃眉之急是需要一個plmm解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強調一下,後者才是重點)。沒有物質資本,面對不容樂觀的求偶市場,怎麼辦呢?可以用霸王硬上弓和甜言蜜語的手段將生米做成熟飯,但要贏得mm的真愛,還得靠征服世界。畢竟,成功男人才會讓女人傾心。當然,就現在的女人行情而言,就算你將米飯做糊了,沒有一腚的物質基礎,還是沒有mm跟你,等你成功了,會有很多mm跟你。唉唉,人生啊,命運啊。有扯遠了,打住,回頭,我要說的是趙武靈王。

在訓練騎射部隊的期間,趙武靈王不斷透過小規模的區域性戰爭鍛鍊部隊。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攻佔了中山的房子(今河北高邑西)。第二年,又攻取了中山的寧葭(河北石家莊西北),往西又攻取了胡人的榆中之地,這個地方由於長有大片榆林而得名。林胡王懾於趙國的威力,乖乖地表示歸順,並且獻上林胡的土特產——馬。胡地之馬,由於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特別適合於做戰馬。與中原之馬相比,顯示出非常大的優越性。趙軍得馬如虎生翼。榆林之地正式劃入趙國版圖,代地行政長官趙固兼管榆林。

兩年之後,騎射部隊初具規模,趙武靈王準備將他們正式投入戰場。目標——中山國。趙武靈王所要攻打的中山國與100年前魏文候所指的中山國是同一個中山國。但攻打的性質卻不一樣,魏文候消滅中山國只是為了錦上添花,因為中山國並不與魏國接壤,中間還隔著個趙國。趙武靈王消滅中山國卻是為了去心腹之患。如果趙國不想被中山國做結紮手術,就得先給中山國做結紮手術。

在訓練部隊的這兩年,趙武靈王已經派人去調查中山國的風土人情和軍政狀況。李疵同志被派到中山國做國事觀察。李疵回來覆命,道:“中山國可伐。如果現在不攻佔,就會被其他國家先下手。”趙武靈王問道:“何以見得?”李疵道:“中山國君學習中原國君好榜樣,從民間找了七十二個孔乙己,給予優厚待遇,以示尊師重教。”趙武靈王道:“唉喲喲,這可不得了,這不是傳說中的賢君麼?怎麼說可伐呢?”李疵道:“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正是大王的風格麼?中山國本是遊牧民族,騎馬射箭才是他們的本行,可是他們偏偏喜歡中國的文化。喜歡中國文化沒錯,錯的是竟學的是中國文化中的糟粕。在這個武力稱雄的時代,我們趙國在向胡人學如何騎射,可原本胡人出身得中山國卻向中國學習如何擺譜,如何扯淡。中山國君這麼一搞,國中武士豈不都要棄武從文?如此,武備失修,士氣不振。所以說中山國可伐。”

公元前305年,趙武靈王正式揭開了進攻中山國的序幕。趙武靈王親自率領左中右三路大軍,王翦率領著車騎,趙希統率林胡和代的軍隊向中山進發起了進攻。這是一場有趣的戰爭,交戰的雙方反串了角色,農耕民族像遊牧民族那樣騎馬射箭,遊牧民族卻像農耕民族那樣馬拉戰車。這是雙方努力學習的結果,只不過一方學到了精華,而另一方卻學到了糟粕。與其說中山國是被趙國打敗,不如說他們被自己打敗,因為許多年前,他們的祖先就是騎著馬,射著箭打仗的。

大軍在曲陽(今河北曲陽西北)匯合後,又北折攻取了恆山的華陽,然後南下攻到石邑、封龍(今石家莊西南)、鄗(今高邑東)等地。第二年,趙武靈王再次攻取了榆中以北黃河上游河宗氏和休溷諸貉之地,並設定九原郡和雲中郡。九原,雲中的南面就是秦國了。公元前303年,趙武靈王對中山發起第二撥攻擊,往北打到了燕國邊界,往西與雲中,九原連成一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浣春歸+番外

煙穠

重返2000

痞少本尊

師弟太強,下山禍害師姐去吧

何君清風遠

劍神奶爸在都市

煙雨殘殤

有話好好說

藍艾草

追個總裁當老婆

冬天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