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鐵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章 東方霸主,戰國那些事兒老鐵手,老鐵手,大文學小說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淳于髡道:“502膠水是一種效能優良的膠粘劑,但如果窟窿太大了,它也補不上。”

鄒忌道:“我明白了。我要深入群眾,作親民的領導人。”

淳于髡道:“裘皮大衣雖然破了,但也不能用羊皮來補。”

鄒忌道:“我明白了,職位寧缺勿濫,仔細區分真正的人才和混事的。”

淳于髡道:“車輛不年檢,肯定跑不遠,樂器不校音,難為演奏人。”

鄒忌道:“我明白了,要加強法治建設,培養一支素質過硬,嚴於律己的領導隊伍。”

淳于髡道:“我沒詞了。”

鄒忌道:“我明白了,要少說話,多辦事,俯首甘為孺子牛。”

淳于髡見鄒忌對答如流,扭頭就走,走到門口的時候,門衛客氣地說道:“先生走好,歡迎下次光臨。”淳于髡停下腳步對門人道:“小費我就不給了,等你們主人給吧,不久他就要封候了。”

果然一年之後,鄒忌就因業績突出被封為成候,封邑為下邳。

在封候之前,鄒忌還幹了一件有利於齊國的大好事。這件事情的起因源於鄒忌的煩惱。眾所周知鄒忌是齊國政壇中的美男子,齊國婦女的夢中情人。對此鄒忌也洋洋得意,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聽說在臨淄城北突然冒出了徐帥哥,幾場個人演唱會下來就征服了無數少女少婦的心,鄒忌的一大半粉絲被他搶去。對此鄒忌非常不服氣,也更加註意自己的外表。比方說,以前上朝之前,他用在梳妝打扮上的時間是一個小時,自從遇到競爭對手之後,時間延長到了一個半小時。每次梳妝完畢,他還要問大小老婆們同一句話:“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帥?”每次他的大小老婆異口同聲地說:“還是你帥,徐公哪能和你比啊?”後來有客人來拜訪鄒忌,鄒忌也向客人問了這個問題,所有客人的回答都是一個口氣:“你帥,城北徐公不如你。”

偏偏鄒忌是個具有研究精神的人。他認為還是應該親自考察一下才好。於是他特地買了門票觀看了一場徐公的個人演唱會,最後得出個結論:徐公比他帥!回去之後他又對著鏡子和徐公比較了一番,越比較越發現自己不如徐公帥。這個結論雖然讓自以為帥的鄒忌頗為失望,但鄒忌很快就找到了精神勝利法:有的人帥只能將帥理解為一種生物現象,而有的人卻能從帥中悟出人生哲理。鄒忌悟出的人生哲理是:他的夫人說他帥,是情人眼裡出潘安;他的小妾說他帥,是怕失去同床的機會;他的客人說他帥,是想讓他為他們辦事。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屁股決定立場。

鄒忌悟出這番道理之後,異常興奮。他非常樂意將這個道理與齊威王分享。鄒忌對齊威王道:“經過比較分析,我發現自己確實不如徐公帥。但老婆由於偏袒我,小妾由於懼怕我,客人由於有求於我,他們一致認為我比徐公帥。這個原理用之於齊國也成立。齊國方圓千里,城池一百二十座。宮婦沒有不偏袒主公的;大臣沒有不懼怕主公的;四方諸侯沒有不有求於主公的,由此看來齊國不知有多少實情被掩蓋,主公不知有多少缺點被粉飾。”齊威王如醍醐灌頂,於是下令:“全體臣民,不分大小,能當面指出我過錯的,受上等獎勵;能上書提出意見的,受中等獎勵;能在公眾場合抨擊時弊且被我聽到,受下等獎勵。”

此令一下,群臣聞風而動,如潮水一般湧向王宮,齊威王每天都要堅持接受八個小時的批評指責,有時候還得加班加點。每天天亮之前,王宮前就排滿了來提意見的大臣,有的乾脆連夜打地鋪,生怕自己好不容易發現的缺點被別人佔了先,一時間還出現不少挑毛病專家,齊威王的臉皮也由0.5毫米增長為2.6毫米。後來過了一段時間,缺點逐漸得到了改正,來提意見的人少了。一年之後,實在沒有什麼問題了,連挑毛病專家都只好改行幹其他。燕、趙、韓、魏聽說這個事情之後,紛紛派使者向齊國鄭輔表示慰問。齊國成為山東六國中政治最強大的國家。可齊國的繼續強大還離不開另外一個重要人物的加盟。

【3、孫臏與龐涓】

在河北淇縣蒼茫的雲夢山中,有一個著名的民間教育家——鬼谷子。鬼谷子是個人名,也是個地名,人們不知道以地名命人,還是以人名命地。這兩種情況在歷史上都出現過,比如有人叫劉豫州,也有地方叫亞歷山大。人們對穀子的這個人的原名眾說紛紜。一般的說法是他原名王詡,道教人士也稱他為王蟬,就是評書中經常提到的那個神通廣大的王蟬老祖。

據說鬼谷子還寫了一本書也叫《鬼谷子》,全書共十四篇,在漫長的歷史中,不肖子孫弄丟了最後兩篇,現存十二篇。這是一本口才學教材,它的不同凡響之處是脫離倫理道德的約束,專門揭示人心的秘密和破解的密碼。後世韓非的《韓非子》和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屬於同一種風格。

在民間傳說裡,鬼谷子被認為是一個神通廣大的人,他能掐會算,前知三百年,後知五百載,是數學權威,軍事學泰斗,縱橫學創始人,刑名學的著名專家,總之,天下的事情全知道,天上的事情知道一半,其實另一半也不是不知道,只是他恪守“天機不可洩漏”的原則不說而已。另外他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老壽星,人們不知道他的具體年齡有多大,只知道他名見經傳的第一批徒弟與最後一批徒弟之間相隔70年甚至更多,鬼谷子最後一次出鏡是在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藥的事件中。

鬼谷子雖然能耐極大,但只專心教學,並不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好些歷史上的風雲人物都出自他的門下。比如孫臏,龐涓,張儀,蘇秦。鬼谷子被後代的小說家打造成一個無所不能的半人半仙的傳奇人物,孫臏龐涓之間的恩仇故事也被馮夢龍杜撰得深入人心。馮夢龍作為一個民間文學家,對普通老百姓的心理需求把握地很到位。他將歷史中語焉不詳的史料加入自己創作巧妙地貼合了老百姓的口味,就像金庸的武俠小說一樣。但論文學他們是成功的,論歷史他們又是不可取的。

孫臏,龐涓,張儀,蘇秦這四個人前後最多相差70年,同拜一師不太可能,從《鬼谷子》一書看來,鬼谷子應該是縱橫家中的大師,最多隻可能是蘇秦的老師,因為史料上有過蘇秦的求學經歷。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更為可信:歷史上根本沒有鬼谷子這個人,《鬼谷子》是一群愛好縱橫學的作家的集體創作,出於營銷的考慮,他們給書起了個神秘莫測的名字《鬼谷子》。心理學認為神秘的事物更容易喚起人們的興趣,比方說“ufo”。

孫臏龐涓的故事中也有不少看點經不起推敲。龐涓逼迫孫臏所寫的那本書不可能是《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在當時已經廣為流傳,用現在話說是全國各大書店都有銷售。吳起就曾經在《孫子兵法》上下了一番功夫,寫出了更具實踐性的《吳起兵法》。孫臏在魏王面前演示的那些“長蛇陣”“顛倒八門陣”更是演義小說中常見的東西。

要講齊國的崛起,必然離不開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勝利;要講桂陵之戰,馬陵之戰的勝利,必然離不開孫臏的謀劃;要講孫臏,必然離不開他初期的經歷;要講孫臏初期的經歷,必然離不開他的老師鬼谷子,和他的同學龐涓,然而鬼谷子是個像謎一樣的人物,孫臏龐涓之間的故事也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

本節不計劃採用雖然深入人心,但漏洞百出的小說家言。而是儘可能依靠可信的材料將孫臏龐涓的故事勾勒出來,即便演義,也要演得大致能經得起歷史視角下的推敲。

孫臏是齊國人,出生在阿,甄一帶,據可靠訊息稱是春秋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代。龐涓是魏國西河人。兩人都是平頭老百姓出身,共同的出人頭地的志向將兩人的命運聯絡到了一起。為了學習兵法,兩人走到了一起。在當時兵法已經成為顯學,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平頭百姓,研究學習者大有人在,民間也開辦了不少學習班。孫臏和龐涓拜在同一個老師門下為徒。時光在講解、研究、討論、揣摩中飛渡,求學的日子簡單並快樂,平靜而充實。單純的學習環境掩蓋了龐涓的偏狹,也隱藏了孫臏的隱忍。兩個快活的青年在兵法上表現出極強的天賦,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隨著學業的長進,名利的兔子在龐涓的心中逐漸長成。他的祖國魏國正處於人才斷檔期,魏文候留下的老一代文臣武將已經死去或者流失,魏惠王出於國家霸權的需要,正在大張旗鼓地招徠人才。

此誠賢能有識之士效命之秋也。風流人物之所以風流,全在於能把握機會建功立業。龐涓按捺不住內心的狂熱,告別師傅和孫臏下山了。在魏國,龐涓透過層層選拔見到了最後的面試官——魏惠王。龐涓施展平生之所學,以一個旁觀者的清晰立場,以一個軍事家的獨到眼光對魏國的國際環境和鬥爭策略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魏惠王聽後非常受用,拜龐涓為將軍,交給他一個方面軍。

在對外的戰爭中,龐涓飛速成長,他向北佔領了趙國兩座城,然後又揮師向韓,迫使韓國與魏國結盟,接著對周圍的宋、魯、衛等國進行軍事恐嚇,這些小國憚於魏國的實力,紛紛入朝魏國。這一系列軍事行動使龐涓迅速躥紅,成了魏國最著名的年輕將領,職位也升到了武將的最高階別——將,也就是全國軍隊總司令。此時公孫痤已死,魏國國內無人能挑戰龐涓的權威。

但是在臉上的風光掩蓋不住龐涓心中的一絲隱痛。同學孫臏像一個夢魘一樣壓迫著龐涓的神經,無論取得多大的勝利,他一想到孫臏談論起兵法頭頭是道,見解超群的樣子就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他總覺得自己在勝仗中運用的那些戰略戰術戲在孫臏的眼裡全是小兒科,孫臏總有對付他的辦法。此刻的孫臏還在山中跟從老師學習,想必兵學造詣又進入了新的境界。對龐涓來說,世上有一個孫臏無論如何也不是什麼好事,如果他為其他國家效命,必將成為魏國的強勁對手,也就是自己的強勁對手,他日在戰場相遇,自己免不了要吃虧。如果孫臏也來魏國求發展,勢必會因軍功爬到自己頭上,這兩者都是龐涓所不能容忍的。避免的唯一辦法是在孫臏還沒有大放光芒之前將他的肉體消滅。

對於如何在戰場上打敗孫臏,龐涓很頭疼。對於如何殺死孫臏,龐涓卻滿有信心。龐涓瞭解孫臏:一個軍事上的巨人,一個政治中的孩童。消滅孫臏,只需要略施小計。

龐涓和魏惠王在一次閒聊當中相互吹捧。

龐涓道:“主公是天下最英明的國君。”

魏惠王便道:“將軍是天下最優秀的將軍。”

龐涓搖搖頭道:“主公是天下最英明的國君誠然不假,然而為臣卻非天下最優秀的將軍,臣知一人才能遠在微臣之上。”

魏惠王吃驚地問道:“世上還有能強過將軍的人?此人何在,快快講來。”

龐涓道:“臣的同學孫臏遠強於臣,主公若要魏國的事業更上一層樓,非此人不可。”

於是魏惠王備下重禮,派使者去孫臏求學的山裡邀請孫臏出山。龐涓也修書一封給孫臏,內容大致是:我現在魏國混的不錯,魏惠王求賢若渴,因此我邀請兄弟你一起來魏國謀發展,共享榮華富貴。

孫臏信以為真,同學期間孫臏對龐涓的為人並沒有太多的觀察,或者說孫臏還不知世道的艱險,龐涓也還沒有暴露出陰暗的一面。於是孫臏欣欣然隨使者來到魏國。同學相見,倍感親切,兩人一番暢談,重溫了昔日的快樂時光,對將來的生活寄寓了深切的厚望。在魏惠王面前,龐涓提議讓孫臏先在自己帳下呆一段時間,以便對魏國的事務有一些感性瞭解。魏惠王表示許可。

將孫臏掌控於掌之後,龐涓便開始構思他的陰謀,齊威王的愛才和孫臏的家鄉啟發了龐涓。於是龐涓在魏惠王面前進讒言,道:“孫臏雖然身在魏國但心在齊國,暗地裡時不時地與齊國政府聯絡,看樣子在魏國的時間不長了,且他才能極大,對此不得不防。”魏惠王考慮到龐孫兩人的特殊關係,加之是龐涓將孫臏引見給他,而且龐涓也承認自己才能不及孫臏,要說龐涓陷害孫臏也不太可能,也就相信了龐涓的話。但魏惠王沒有想到龐涓的用心深遠,於是厲聲喝道:“既然孫臏想去齊國,我便廢了他腿,看他還怎麼逃離?”龐涓本想一招致孫臏於死地,但魏惠王既然已經做了決定,也就不好再說什麼,否則顯見得自己在陷害孫臏。

使一個人喪失行走能力有很多種方法,最簡單的辦法是將雙腿一刀剁掉,但魏國還是比較尊重知識分子的,對這種殘忍的方法棄之不用,而採用了極具人道主義精神的“臏刑”。臏刑就是將人的膝蓋骨挖掉,其實是一種外科手術。挖掉之後人看起來仍然完好無損,其實已經喪失了行走能力。

那時候還沒有麻醉劑,手術刀的製造工藝也落後,挖骨頭時少不了生拉硬拽,其恐怖情景好比煉獄,可憐的孫臏在不明不白的情況下就被綁上了手術檯。一開始孫臏還能發出撕心裂的號叫,最後終於因疼痛難忍暈死過去。一瓢涼水之後,孫臏醒來,腿部仍然疼痛無比,但更痛的是心。孫臏想不到自己出道之後的第一課竟是遭受刑罰。

痛定思痛之後,孫臏開始思索這場災難的由來以及如何面對以後的生活。孫臏捫心自問一向與人為善,從不曾和任何人有過節。況且孫臏來魏時間尚短,最熟悉的人也不過是好朋友龐涓和魏惠王,孫臏因此認為自己遭受刑罰肯定和這兩個人有關。在這之前,孫臏是個專門家,他認為兵法只是兵法,使用範圍僅限於戰場,現在孫臏已經由專門家轉變為事業家,他認為兵法同時也是處世哲學,人生無處不戰場。觀念的轉變擴充套件了孫臏的思維領域。對待朋友,孫臏只有真心一片;對待敵人,孫臏也不乏計謀韜略。儘管孫臏心中有無數的疑問和冤屈,但他還是決定不發作、不喊冤。發作,喊冤是庸人的做法,除了於事無補,還可能使自己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孫臏想起老師“形人而我無形”的教誨,意思是說要引誘敵人暴露行蹤,同時要想方設法掩蓋自己的動向。在這條原則的指引下,孫臏想到了裝瘋。只有潛在的敵人認為自己瘋了,才會露出本來的面目,自己也才有機會逃脫,人們是不會認真對待一個精神錯亂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地球進修回來,被誤認為老銀幣

夢遊總走丟

心是孤獨的獵手

卡森·麥卡勒斯

火影之影皇

嘯滄溟

穿成渣A後把反派標記了

肆季無憂

白色橄欖樹

玖月晞

去你的豪門聯姻

燕麥粥Y